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产业进村:乡村振兴有了“主引擎”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沐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31 19:18:55
摘要: 江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城市。

■开栏语

江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城市。蓬江区委表示,蓬江区是江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都市核心区的先导区,开创全市工作新局面的责任重大,要做好示范作用。今日起,《南方日报·江门观察》推出“别样蓬江新气象”栏目,集中展示蓬江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周末,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十分热闹。有的游客在青石板铺成的民居小巷内拍摄纪念照;有的游客到罗氏大宗祠内感受江门地区乃至广东的建筑和地方文化;有的游客在村内的池塘边上乘凉休息。

“游客的增加推动了良溪村的经济收入,也惠及了村内走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路线的农户及企业。”站在罗氏大宗祠外,良溪村党支部书记罗志光笑着告诉笔者,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2017年,良溪村、组两级收入超500万元,比2016年增长5.72%。“随着新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游客会越来越多,村集体的收入还会越来越高。”

良溪村是蓬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近年来,蓬江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等为抓手,实施产业提质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产业兴、百姓富”,走出一条振兴乡村产业的特色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通讯员梁永超

品牌升级▶▶培育本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今年6月,蓬江区杜阮镇龙溪村的瓜农李大叔夫妇每天天不亮就下田摘瓜。从5年前的4元/斤到如今的8元/斤,杜阮凉瓜的收购价不断上升。今年,李大叔种植了3亩凉瓜田,每亩轮种一造,一年下来收入至少有7万元以上,加上轮耕其他作物的帮补,一年最多能有10万元收入。

杜阮凉瓜价值的提升,离不开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从2009年开始,为使凉瓜这一特产能够生存发展,蓬江区政府及杜阮镇政府开始为“杜阮凉瓜”商标注册而努力。2011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同意杜阮镇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该商标。2013年,杜阮凉瓜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以及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颁发的“广东岭南特色食品”等荣誉称号。2017年,经核准,“杜阮凉瓜”终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杜阮凉瓜品牌的提升带动了文旅消费。今年举办的杜阮凉瓜美食文化旅游节就吸引了来自江门、佛山、中山、珠海、香港、澳门的旅客共8万人次。短短3日内,文化旅游节的一万斤凉瓜被抢购一空。

杜阮凉瓜的升级发展,得益于蓬江近年来实施的产业提质工程。提质工程全面打响了蓬江区农业品牌知名度,提升特色品牌辐射力。目前,蓬江新培育珍侨鸡枞菌、荔枝菌2个有机产品;新增3家江门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渔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江门市水产良种场。同时,棠下沙头养殖场的草鱼、鲮鱼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区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调整至6个,潮连白鸽、江顺笋壳、鸿业生猪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复审。

此外,通过推进“农业+会展”,蓬江还积极培育本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依托珠西国际会展中心,蓬江立足江门农博会和中国(江门)锦鲤博览会,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擦亮了乐溪红葱、杜阮凉瓜、荷塘冲菜本土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蓬江优质农产品品牌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一村一策▶▶集体资产资金总值超90亿元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人气也越来越旺了!”在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的榕树下,67岁村民甘连顺笑着说。近年来,为发展村级经济,长乔村发挥区位优势,兴办工业小区和商业市场,走工业强村之路,集体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村内的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因此,甘连顺对自家空置的房子进行了改造,对外出租,每个月可获得1000元租金。“村里的经济好了,高龄老人可以领取水果金补贴,年底还可以拿股份分红,福利越来越好。”甘连顺说。

“我们盘活村内的土地资源,打造了白柳工业区和凤山工业区,吸引了50多家企业入驻。去年,长乔村、组两级收入超700万元。”长乔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华介绍,长乔村还每年投入资金,对两个工业园区的交通路网、水电设施、绿化等持续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园区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将来,我们还打算盘活一批空置的土地和厂房,引进旅店、餐饮店等,发展好园区内的服务业。”张健华说。

长乔村通过工业强村提高集体经济收入;良溪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增收;龙溪村的瓜农通过种植凉瓜提高收入……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近年来,蓬江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坚持分类指导,落实“一村一策”,增强村级“造血”功能,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支持长乔村、良溪村等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一批优惠政策的利好下,截至2017年,蓬江全区集体资产资金总值合计90.6亿元,同比增长25.83%;75个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加17.46%,全部超200万元。

笔者从蓬江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了解到,下一步,蓬江将坚持产业布局与镇街建设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以产业支撑特色、以特色提升产业。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优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区域分工分业、竞相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作机制和民主议事机制,以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以土地股份合作、混合经营、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持续造血▶▶产业扶贫助村民脱贫致富

家住杜阮镇的小何遭遇意外导致下肢残疾,原本靠打工养家的他决定自主创业,却因生活困难缺乏资金投入到生产创业当中。通过蓬江区残联的资金扶持,除了自己种植、销售凉瓜,他还成立了凉瓜蔬菜专业合作社,分享种植经验吸引更多村民种植凉瓜,并为各种特色农产品寻找到更多销路,辐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促进农户就业增收。在杜阮凉瓜美食文化节上,小何种植的凉瓜更获得银奖。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蓬江加强乡村扶贫产业建设,打造了“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智能洗车”“新SUN农场”等一批扶贫开发造血项目,通过产业支撑创新扶贫机制。

在位于蓬江区棠下镇周郡村的新SUN农场内,身患残疾的小梁正在导师的指导下翻土,为在菜园里播种蔬菜做准备。导师伍焕庆告诉笔者,新SUN农场是蓬江区第一个残疾人农业培训基地,也是蓬江区残疾人服务创新项目之一。基地以“社工+导师+残疾人”模式运作,进行绿色蔬菜种植,通过订单式、进超市等方式销售。目前,16名残疾人已在农业基地里得到多元化的康复体验,还通过自食其力提高了生活收入。

在一批产业、项目的支撑下,乡村脱贫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7年底,蓬江区纳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的377户1124名帮扶对象,累计已有249户742名帮扶对象实现预脱贫,累计预脱贫率66.01%。

下一步,蓬江将推动扶贫政策与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着力完善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机制、完善低收入人群社会救助制度、增强低收入人群造血功能和完善相关改革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可进可出动态化管理机制及帮扶低收入群体解困脱贫政策体系。建立城乡低收入群体大数据库,推进帮扶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标准、补差水平逐步提高机制,让城乡低收入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创业就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助农等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城乡低收入群体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基本建立起常态化的帮扶长效机制,全区城乡低收入群体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