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波澜壮阔改革潮 绘就屈乡新画卷

来源:中国网 编辑:沐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14 08:41:34
摘要: 40年来,湖北省秭归县正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加快生态崛起,决胜全面小康,为建成湖北长江经济带“桥头堡”而努力奋斗。

40载奋进征程,一览风卷云舒。改革开放40年,是屈乡大地蓬勃发展的40年,是屈乡儿女幸福感提升的40年。

40年来,湖北省秭归县正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加快生态崛起,决胜全面小康,为建成湖北长江经济带“桥头堡”而努力奋斗。40年来,秭归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和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克难奋进,书写了一幅又一幅浓墨重彩的秭归画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青山碧水绘就生态新画卷

巍巍三峡,魅力秭归。改革之初,秭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曾忽略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两山论”的提出,秭归县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留住青山绿水,绘就美好生态家园图。

过去,秭归农业基础差,农民收入低,是全国的扶贫重点县之一。秭归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移民科技培训,以柑橘、茶叶为龙头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批种植能手、养殖大户、科技能手已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通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秭归成为中国脐橙之乡,柑橘总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年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脐橙产业年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发展优质茶园15万亩,形成了以茅坪镇的绿茶、九畹溪镇的丝棉茶、屈原镇的桃叶橙、沙镇溪的椪柑、泄滩乡的夏橙、其他乡镇品名多类的脐橙为主的产业化、区域化格局,呈现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青绿的峡江田园风貌。在基地建设不断壮大的同时,围绕柑橘、茶叶等优势农产品的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大力引进和培育了帝元罐头、屈姑食品、三峡茶叶等1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逐步与广大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合同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使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郭家坝镇邓家坡村在柑橘产业发展上作文章,聘请华农大作技术支撑,对原有老柑橘树进行大规模地改良,发展晚熟“伦晚”脐橙5000亩,该品种3月底开园采摘,弥补了水果春秋空档,品质好,价格高。2018年秭归涌现3个脐橙亿元村。特色产业发展令农村土房变洋房,窄房变宽房,旧房变新房,过上了“房前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田园生活。如今的柑橘产区满山橘园堆青叠翠,幢幢新房扮靓村落,入院道路纵横相连……

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是一个从来都不缺乏文化底蕴的地方,幽幽古巷,青砖黛瓦,一曲“我哥回”,一嗓子峡江船工号子,无不再现着历史的沧桑与凄美……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秭归的旅游业也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1987年秭归县成立了第一家旅行社归州旅行社,秭归的旅游业从此由过去的政务性和商务性的接待向商业经营转变。近年来随着“县域全域旅游”的提出,秭归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目前,该县拥有各类对外开放景区6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2个(三峡竹海景区、九畹溪漂流及观光景区),3A级景区2个(链子崖景区、月亮花谷景区)。旅游产业链条配套齐全,拥有星级酒店及快捷酒店32家,高星级农家乐6家;拥有楚韵、人兴、风光等11家旅行社(门市部)。2017年该县接待游客830.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04%、31.45%。

如今的秭归旅游业,高峡平湖,坝城相依,造就了现代文明与古老的三峡和谐对话,造就了巴楚风韵与民族风情的完美交融。乐平里打造“求索屈原”塑造“童年梦”,凤凰山打造“爱国屈原”塑造“美政梦”,芝兰谷打造“浪漫屈原”塑造“和谐梦”,三峡竹海打造“高洁屈原”塑造“清廉梦”,九畹溪打造“激情屈原”塑造“快乐梦”。凤凰山、九畹溪、链子崖、月亮花谷的声名远播,五龙温泉、屈原老家、陆游茶苑、土家石柱村的特色风情,使秭归旅游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以端午文化节为载体,以节庆聚人气,以文化树形象,以旅游促经济,传承端午文化,弘扬屈原精神。2017年,在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系列活动中,湖北秭归在“中外最美外景地展示推介”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平湖碧水皆诗意的地方。同时,秭归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把美丽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载体,认真谋划,大胆探索,打造水田坝离地运动休闲小镇、归州峡江特色休闲小镇,通过开展脐橙节、采摘体验游、赏花节等农旅结合形式将特色种植与美丽风光紧密结合作为卖点,着力打造美丽家园,建设“安乐窝”、种植“摇钱树”、畅通“致富路”、打造“生态村”,让百姓的荷包“鼓起来”,让乡村旅游“火起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电商销售、民间表演等产业蓬勃发展。今天秭归的旅游业,实现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飞跃;今天秭归的旅游业,实现了从季节游向四季游的转变;今天秭归的旅游业从三峡走向世界,成为秭归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转型升级绘就发展新画卷

长江之湄,山峰巍巍。西陵峡畔,胜迹累累。作为贫困山区秭归县,曾经历过基础条件较差、历史欠帐较多等问题,秭归人民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定位,转型升级,努力绘制一幅融合工业红、生态绿、屈原文化水墨香的发展新画卷。

秭归是山区县,山高坡徙,内不通外不联,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由于地理位置关系,长期以来秭归因偏而穷、因路而贫、无路而困,交通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前,公路建设滞后,导致客货运输发展缓慢,使全县绝大多数山区老百姓出行困难,以步行为主,货物运输靠肩挑背驮、扛、抬。有公路或车道的地方以板车、畜力车运输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秭归县先后抢抓国家扶贫开发、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库区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峡枢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等多重机遇,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了“长江两岸变通途、等级公路连高速、提档县域干线路、村组硬化水泥路、通村客运进村组、港口航道齐配套、翻坝转运显规模、物流发展大提速”的目标。

2014年,秭归县城出口一级路建成通车,将县城主城区与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快速对接。从此,秭归县城直接并入到全国高速公路网络,融入到宜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十二五”期间,秭归县交通运输局经过多方争取。对峡堡省道秭归境内76公里路面进行了大修,对宜巴省道秭归境内137公里路面进行了改造,并将其提等升级为G348国道。2015年,秭归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其中国道达134公里,省道210公里。至此,秭归县内一纵一横的主干道路全面改造升级,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十三五”期间,秭归初步规划交通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313亿元。其中重点公路项目18个,水运项目4个,站场及物流项目4个,铁路项目1个。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十三五”末实现“大桥通南北、铁路进屈乡、出入快速路、内外大循环”的发展目标。

三峡筑大坝,高峡出平湖。而今的秭归既是新三峡的起点,又是新三峡的终点。西接东进,沟通南北,万吨轮船可由秭归直抵重庆,翻坝高速接沪渝,连沪蓉,一个立足三峡、呼应汉渝、服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正在秭归形成。

工业兴则秭归兴,工业强则秭归强。26年来,秭归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明确“大工业、大产业、大集团”发展思路,进行嫁接联合、兼并重组、国有民营、公有私营等产权制度改革,秭归工业由小打小闹开始向大规模、集群化转变。光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饰、新型建材、纸品包装、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形成并逐步壮大,先后引进了帝元食品、AB服饰、洛兹服饰、百丽鞋业、华新水泥等知名企业落户秭归。到2017年,秭归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1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8.6亿元。

不忘初心绘就民生新画卷

勇立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博,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大力推进和实施民心工程,秭归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绘就了一幅幸福民生的新画卷。

秭归县不忘为民初心、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大提升。大幅增加财政对民生的投入,一大批富民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城乡就业稳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1119”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创新提名奖”;全面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秭归文化更是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船工号子、秭归花鼓舞、大端午等优秀民间文艺发扬光大,连续两届夺得全国群星奖;邮电通讯、广播电视实现网络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农村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一个让人民充满着归属感和获得感的秭归正闪耀着移民大县的光芒。

秭归县发展农村物流网络。以华维物流公司为依托,推行“农村货运班线+村村通客车”客货联盟模式,全县共投入21台厢式货车,形成7条货运班线,利用55家物流公司、300余台通村客车,联系村级服务站99家,全县行政村物流配送辐射率达90%。在便捷的农村物流网络支撑下,农产品销售渠道全面拓宽,农产品价格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度,秭归县发展电商企业3000多家,其中在天猫、京东商城等知名网站注册店面1500多家,开设各类旗舰店30余家,涌现了华维物流、屈姑食品、仕外田源、七公主电商等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该县电商从业人员达到12000多人。2017年,秭归县网店年销售额达17.5亿元,其中,秭归脐橙销售达9.5万余吨,销售额11.8亿元。

为有效解决群众交通出行需求,确保农村群众有车可乘、乘得起车、乘得放心,秭归县大胆实践,积极破解农村客运难题,探索出了“政府牵头、乡镇为主、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山区通村客运发展新途径。在全县12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客运公司,审批580多辆9座以下小型客车上路营运,开通或延伸通村客运线路100余条,老百姓出门便可乘车,下车便可进城。2016年6月29日秭归城市公交正式开通,2017年共运送客人450多万人次,其中为老年人免票60多万人次。2017年7月6日秭归至宜昌的城际公交开通,首次投入公交车32辆,运营线路2条,截止年底,累计发班2.5万个,转运旅客70万人次。

精准扶贫绘就时代新画卷

戮力同心,埋头苦干;风雨无阻,昂首向前。屈乡大地扶贫的浪潮在翻涌,脱贫的春风吹遍每一处角落。扶贫项目遍地开花、民生工程如火如荼,县委、县政府、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正奔忙于脱贫的第一线、最前沿,扶贫绘就的时代画卷正流光溢彩……

秭归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辖12个乡(镇)、186个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37.28万,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秭归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扶贫攻坚片区县。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秭归全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和第一位的民生工程来抓,聚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以超常之举,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县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期间,秭归县建档立卡贫困村47个,贫困人口27532户73329人,其中已出列30个村,已脱贫14329户40736人。目前,秭归县没有出列贫困村17个,没有脱贫贫困人口13203户32593人,贫困发生率从24.23%下降到10.42%。秭归县探索的扶贫“1119工程”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创新(提名)奖。2018年,秭归县计划完成所有贫困村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秭归县坚持“三个统揽”,把脱贫攻坚当作第一政治任务来抓。以秭归县委为中心统揽脱贫攻坚工作全局,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脱贫攻坚主战场统揽全县干部队伍建设,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实行县级领导包保联系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联系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包保贫困户的包保责任制,县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分别对包保乡镇、村、户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负直接领导责任,出现问题严格追责问责。

党员干部一切围绕攻坚“战”。组建“12+20+1”的攻坚团队,打造“四支劲旅”合力攻坚。组建12个攻坚作战团、20个工作专班;将县扶贫办与攻坚办、易迁办“三办合一”,高规格、高标准组建县扶贫攻坚办,下设8个工作组,分别对接20个工作专班。抽调精兵强将,县攻坚办人员达到45人;每个乡镇明确3~5人具体负责扶贫工作,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专(兼)职信息员。选优配强村级扶贫队伍,增派驻村工作力量,全县选派410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为每个村招聘一名“村级扶贫专干”和2名扶贫公益性岗位,全县专职村级扶贫工作人员达到968人。

2016年以来,秭归县共计整合财政资金42.9亿元,用于农村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生态保护,发展社会事业,推动产业发展。其中47个重点贫困村共整合6.97亿、村平投入1483万元,实施整村推进。2018年,秭归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2.6亿元,资金整合方案春节前下达到位。将资金统筹整合重点瞄向没有实施整村推进6个重点贫困村,同时综合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贫困程度、集体经济“六大要素”,确定了54个巩固脱贫村和8个边界村,186个村均有项目投入。今年对2018年实施整村推进6个重点村整合资金村平1812万元,对2017年已实施整村推进的9个深度贫困村村平整合798万元,对54个巩固脱贫村村平整合706万元,对8个边界村村平整合552万元。同时本着“补短板、强弱项、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41个已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和77个非贫困村同步安排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规划项目。

结合贫困户自身情况,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秭归县制定脱贫措施,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构建“1+N”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帮扶体系。通过改善性帮扶脱贫。着眼农村群众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生存环境,针对生态脆弱、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的偏远地方贫困群众4166户11309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2017年秭归县共完成9367人的搬迁任务,剩余1942人今年将全面完成;针对居住房屋质量差、环境差的土坯房或不安全的农户,实施旧房改造或翻新重建。2015年以来秭归县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8748户,目前全县尚有16228户,其中“四类对象”5270户;对于水源短缺、季节性缺水、饮水不便或水质较差的农村居民,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难题;同步实施改厕、改栏、改院坝,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秭归县用足用活产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个增收的主导产业。就业创业脱贫一批,通过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务工或创业发展,实现脱贫增收。开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专项治理脱贫一批,解决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对子女有能力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通过村规民约、道德法庭进村、提请公益诉讼等多种方式,实现老有所养。

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专项救助”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模式,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健康扶贫对象住院医疗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助学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制度,全面实施“雨露计划”,开展“两后生”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实行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机衔接,不断健全农村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关爱救助体系。

峡江风光,像如歌的行板,诉说沧海桑田的岁月变迁,屈乡儿女的拼搏奋斗,已绘就出文明富裕的新秭归。百年三峡,盛世梦圆,千秋伟业,继往开来。秭归人民将继续发扬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秭归人民的“幸福指数”。全力建设具有山区特色、库区特点、生态特质的湖北省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桥头堡,建设文明富裕新库区,为加快生态崛起、决胜全面小康,建成湖北长江经济带“桥头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