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南浔:还水为美 水乡风情扑面来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沐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30 13:20:02
摘要: 南浔的菱湖镇是“桑基鱼塘”生态养鱼模式的发源地,而随着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南浔大力推进养殖尾水治理,涌现了“油基鱼塘”“跑道养鱼”等生态循环新模式。

境内河流纵横、湖漾密布。清代诗人袁枚用“人家门户多临水,儿女生涯总是桑”来赞美湖州,用来形容南浔也殊为恰当。南浔的菱湖镇是“桑基鱼塘”生态养鱼模式的发源地,而随着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南浔大力推进养殖尾水治理,涌现了“油基鱼塘”“跑道养鱼”等生态循环新模式。

还水以清,还水为美。为了唤回作家徐迟笔下“水晶晶”的南浔,南浔除了大力推进养殖尾水治理,推动渔业转型,还同步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美丽河湖创建、河(湖)长制深化等四大行动,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力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全面改善水乡环境。

“水晶晶”的南浔古镇

如今走在南浔,和孚漾碧波荡漾,夹塘港白鹭斜飞,沙浦港的美丽河道犹如一条翡翠色绸带铺展大地,陈家漾环绕的休闲广场人们或跳舞,或散步,人们对治水的获得感持续增强。这是蝶变后的南浔,是人们心向往之的“梦里水乡”,也是安放身心的“心灵驿站”。

聚力尾水治理,实现渔业绿色转型

南浔是全国闻名的淡水养殖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9万亩,2017年渔业产量达13.4万吨,占浙江省淡水产品产量的10%以上。然而传统粗放的水产养殖模式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渔业养殖亟待转型升级。

“跑道养鱼”便是为了破解养殖尾水污染而生。所谓的“跑道”即是鱼塘中用结构材料建起的养殖水槽,两头装有拦鱼栅,鱼儿在槽里逆着水流游动,像是在“跑步健身”。与传统养殖相比,跑道占用面积小,只占5%左右,其余池塘面积进行养水,并使水循环流动,定期将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分离出养殖水体,形成小池养鱼、大塘养水的模式。

“‘跑道’中养的鱼虽然密度高,但由于水在循环流动,让鱼也不停地做起了‘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鱼的品质。”吴华东是南浔区和孚镇漾东村“跑道”养殖示范基地的一位养殖户,承包了11条“跑道”,养殖了16.5万尾鳜鱼苗。他估算了一下,“跑道”里养出来的鳜鱼要比传统养殖的鳜鱼每斤贵6到7元,亩均收益将是原来的3至4倍。

对于南浔来说,按照“连片区域集中处理—分散区域单独治理—治理与退养相结合”系统推进尾水治理只是治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聚力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规模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才是治本。

除了“跑道养鱼”,南浔还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多品种立体套养等养殖方式及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投喂技术,扶持本土饲料企业进行肉食鱼类配合饲料的研发,实现配合饲料的全部替代。目前,全区已推广稻鱼共生4400余亩,实现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养殖1.2万余亩,并建立了2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和2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在政策扶持上,南浔出台了《南浔区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奖补办法》,2018年仅区级财政已安排资金1.19亿元;并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新品种引进推广”等多方面开展全面技术合作。此外,南浔积极创建“中国淡水渔都”区域公共品牌以及“跑道鱼”和“桑基鱼”等品牌,争创省级现代农业(渔业)园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全域截污纳管,创建污水零直排区

“店门口就有一个隔油池,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污水管,油污由城管部门每周来清理。”南浔区石淙镇利铭路上的一家餐饮店老板近日一边张罗着生意,一边指着门口整洁的场地说:“没有雨污分流之前,门口脏得都不敢站。”通过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强化污水源头治理、建立长效运维机制等措施,石淙镇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镇污水零直排。

“治水先治污,污水零直排是今年‘五水共治’的重点工作。”南浔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浔全面贯彻“绝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建立“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四套标准,切实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加速跑。

在机制保障上,南浔出台了《南浔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工业集聚区、生活小区、餐饮集聚区等主体的创建标准、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截至目前,已排定63项共6.3亿元的“污水零直排”创建项目,年初既定的28个创建点位均已制订“一点一策”,实现挂图作战。

在重点工作推进上,南浔对照“全域覆盖、城乡联网”的目标要求,全力清除管网盲区,新建污水管网46.01公里;加大污水管网清淤力度,按照小管一年2次,中管一年1次,大管两年3次的标准,完成管网清淤336公里。针对污水处理厂排放不稳定问题,投资1.59亿元,对全区8家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目前所有污水处理厂均已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目前全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排查出涉污排放店铺共838家,已办理排水许可证552家,安装隔离池1546家。对全区786.6公里已建管网全面实施信息测绘。

此外,对于污水零直排重点,南浔区治水办督查组每月开展多轮督查,按照问题严重程度下发交办单、督办单及通报,确保措施不松劲、污染不反弹。

深化河长制,涵养全民治水共识

“垃圾不往河里扔,衣物不到河边洗,污水不向河流排,家禽不放河中养,棚架不靠河岸搭,杂物不绕河沿堆,废船不在河道弃,好水全靠大家护……”这是南浔镇辑里村村民自编的《治水歌》。

站在该村的同心桥上,一条蜿蜒的河流静淌而过,一个个水生浮岛点缀清澈的河面,生趣盎然。徐家埭港全长1.7公里,是一条贯穿辑里村的中心河道,曾一度富营养化严重。2016年4月,辑里村启动了徐家埭港整治行动。清理水草,修整河岸,畅通水系,徐家埭港的水变清了,还拥有了每天巡河的“河长”,在河长的带领下,共同维护河道成为村民的习惯。

“河长制是河道管理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河长制的不断延伸,南浔区有了‘民间河长’‘跨界河长’‘河嫂’‘河小青’等巡河队伍和志愿者,共同维护让南浔实现清水长流。”南浔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南浔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引导扩充河长队伍,全面实现每个水体都有人管、日常巡、长效督,努力营造水清流潺、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南浔美丽大花园。

“跨界河长”是南浔区针对区域内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广建立联防机制,充分实现共治共享的一个创举。据了解,南浔镇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等地地域相邻、河网相通,共有12条交界河道,全长15公里。为进一步加大边界区域水环境治理力度,提升河道保洁水平,确保边界区域水环境安全,去年10月起,南浔区与吴江区建立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成立了11人的“跨界河长”队伍,实现联治跨省河道汛期密集巡河。今年以来,各交界河道水质良好,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在南浔声势浩大的“全民治水”过程中,一股前所未有的向心力逐渐凝结而成。

在南浔治水队伍中,有这样一批“巾帼英雄”,她们以“妇女之家”和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协助河长开展护水工作,当好“第三只眼”,累计发送各类宣传信息8000余条,带动了广大妇女和家庭自觉参与到清洁水环境中来,目前南浔拥有“河保姆”3000余名,“巾帼治水”成治水工作的响亮品牌。

而在广大团员青年之间,南浔以全区2248条河道和1253个小微水体为巡查对象,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河小青”志愿治水百日攻坚行动,形成“志愿者+突击小分队”的“河小青”队伍模式。截至目前,共发现河道问题211个,其中河道垃圾(水质)问题152个、指示牌问题17个、河道护栏问题24个、其他问题18个。

治水,改变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更是凝聚了南浔区人们爱水护水的意识,全民治水的氛围进一步加强。

打造美丽河湖,

重塑梦里江南水乡

碧波荡漾、水清鱼显,江南水乡是人们对南浔认知最深的印象。著名作家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描绘自己的故乡南浔,水是南浔的乡愁所系和灵魂所在。

围绕“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南浔出台了《南浔区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河流纵横、湖漾密布的特点,主动调研、谋划实施“百漾千河”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包括一期的83个村的村庄河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和二期的东宗线等骨干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达22亿元。

在面对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南浔与中交投资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组成的联合体,签订PPP项目合同,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水利投融资模式,切实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资金力量,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共赢。

如今环顾南浔,江漾容颜蝶变,河川日新月异。高颜值的美丽河湖不仅带来了美丽风景,更成为传承水文化、彰显地方特色的“点睛之笔”。

走进南浔新城板块的金象湖公园,碧波荡漾之间,悠然而现湖中小岛,在木质栈道中漫步,偶然传来湖中音乐喷泉的乐声。对新城而言,美丽的金象湖仿佛一幅清雅灵秀的工笔画,柔润之处,温暖细腻,却又包含着独特的文化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而走进善琏镇的姚塘漾,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新建的慢步道、亲水码头及水文化长廊等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地方,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岛水塘变身为林水相依的水漾画卷,成了善琏特色小镇水岸风情带,并于2017年成功创建南浔区首个市级湿地公园,成为了善琏的一块“绿肺”。

美丽河湖建设不追求千篇一律,更要凸显地方特色。在美丽河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把地方特色元素、水文化和历史记忆融入河道,将美丽河湖建成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节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载体。

和孚漾是南浔区最大的湖泊湿地,水域面积达到1.12平方公里。冬日阳光下,居民沿着河岸与廊桥慢慢散步,穿漾而过的湖嘉申航道上船只来往如梭……南浔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和孚镇历史悠久,水文化丰富,古桥众多,在整治过程中我们充分凸显其小桥流水、回廊曲巷的特色,建设了和孚码头等重要景观点,并以人行栈道相连,保留其江南水乡风味。”

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南浔。通过全域治理管护、全域治本清源、全域提升颜值等各项工作,南浔实现治污剿劣向水质量全面提升、水环境全面改善转变,重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白墙青瓦的秀美风景。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大花园正在南浔大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