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还母亲河一江碧绿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沐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06 19:10:53
摘要: 11月23日,湘江衡山段处处暖风轻拂,波光粼粼,鱼游碧水,美丽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生动地诠释着衡山县“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以来的喜人变化。

【县域生态图片】还母亲河一江碧绿

一叶轻舟入画来。图为湘江衡山段掠影。

【县域生态图片】还母亲河一江碧绿

衡山湘江段引来中华秋沙鸭。张吉安摄

■夏建军唐曦

告别阴雨,迎来暖阳。11月23日,湘江衡山段处处暖风轻拂,波光粼粼,鱼游碧水,美丽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生动地诠释着衡山县“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以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衡山县把维护湘江流域的“蓝色命脉”,视为维护县域发展的“绿色脐带”,不断加强境内湘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全面实施“河长制”,把境内64公里“母亲河”打造成清水河、民生河、景观河,留住了生态的“高颜值”。

以漫江碧透许美丽潇湘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作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奔腾不息的千里湘江,滔滔南来,汩汩北去,一路逶迤,在衡山县境内留下了64.85公里长的壮阔水域。千百年来,这条“母亲河”汇集涓水、大源江、龙荫港等9大支流,孕育形成这方点多线长的湘江水系和临水而立的衡山城镇群落。

前不久,衡山县环保部门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全县68处入河排污口水质进行监测,达标率均达100%;而重点针对湘江熬洲段面和县城饮用水源地一周一次的取样监测显示,截至11月12日,36次监测报告合格率均达100%;今年以来,衡山境内湘江干流及其支流水质部分月份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

对于衡山县来说,这一消息备感欣慰,深受鼓舞,其作为湘江流域衡阳段最下游的“守门员”,可谓“一夫当关,不辱使命”,体现了“把污源治在当地,将清水送达库区”的博大胸怀。

“以我漫江碧透,许你美丽潇湘——我们正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衡山,绝对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守生态底线,打好史无前例的‘湘江保卫战’!”衡山县委书记、第一总河长尹培国的铮铮话语,表达了衡山加快绿色崛起的鲜明态度。

“让母亲河长流、长清、长美……”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总河长蒋青毫不犹豫担起着力推动之责,多次主持召开湘江保护和治理会议,10余次深入湘江流域专题调研,现场督战萱洲镇黄泥港、永和乡龙荫港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湘江两岸,号角声声。全县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全面打响湘江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很快,“河长制”工作在衡山全面开展,该县目前已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先后聘请河道警长12名、民间河长84名,构建起“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的全方位管水护水体系。

今年以来,县河长办下达河长交办函49次,推动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达11985人次,清理“僵尸船”50余艘,集中整治湘江流域河道采砂、养殖污染等多个突出环境问题……誓还湘江千里碧水!

变化在水里行动在岸上

午后,笔者乘船行驶在衡山县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大源江上,不时有鱼儿跳出水面。“你看这江水多清澈,真是大变样了。”生活在萱洲镇多年的成章生告诉笔者,多年前,大源江水面还遍布水葫芦,江水黏稠泛黑。

污染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河道采砂、畜禽养殖粪污、网箱养鱼造成河水富营养化……无一不是湘江“痛点”。围绕堵源头,标本兼治,衡山县展开了一系列“壮士断腕”式的治理行动——

河道采砂,禁!

衡山湘江河道原有19处砂石码头,目前已整合规范成8处,其他11处全部关停禁采,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采砂一律叫停;涓水河段8处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列为禁采区。

今年以来,衡山县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和公安局驻水利局警务室采取蹲点值守、日夜巡查、突击行动等方式,从严从重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开展明察暗访130多次,共出动执法船210艘次,车巡280车次,人员660人次,查获违法采(运)砂船数量22艘,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起,刑拘非法采砂人员1人,保持了对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去年,衡阳市将衡山县设为水利执法示范基地。

畜禽养殖,退!

在2014年拆除关停76个规模养殖场、退养面积近3万平方米、全县湘江沿岸500米范围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退养目标的基础上,今年衡山县在禁养区范围内共拆除、关停养殖场51家,退养面积1.37万平方米。

网箱养鱼,拆!

在2014年拆除、销毁网箱263口的基础上,今年又拆除养鱼网箱251口。截至9月30日,全县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户)、养鱼网箱全部完成退养。

今年以来,县政府组织水利、畜牧、公安先后开展多次专项行动,查处电捕鱼案5起,没收电捕鱼工具6台套,电瓶10个,迷魂阵15个,地笼134个,扣押电渔船3条,非法捕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每天下午3时许,湘江护河员成检儒都要驾船出江,巡查属于他管理的5公里河道,打捞漂浮在河面上的水葫芦等垃圾。一年前,他还是一名水上餐饮船船主。 

今年以来,衡山县在依法依规打击水上餐饮船只的同时,积极加强宣传,动员这些非法餐饮船船主自愿转岸经营,还为其今后营生出谋划策,得到船主们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我们做这生意的确对江水造成了污染,将来水都污染完了,子孙还能喝什么?”

截至目前,50余艘餐饮船全部上岸接受拆解。在县委、县政府关心扶持下,大部分船主都“转行”上了岸,而成检儒习惯了江面上的生活,干脆当起了水上“清道夫”,只不过不再丢垃圾,而是负责捞垃圾。

使出“洪荒力”带来大改善

除了要敢于“壮士断腕”,治理湘江还要舍得投入。为了救治“母亲河”,湘江沿线数十万衡山儿女不仅舍得,而且使出了“洪荒之力”:

——去年以来,衡山县先后筹资1亿余元用于湘江河道除险加固、岸坡修护、排污口治理等建设。其中,筹资5500余万元(国家投入1470万元,县级配套4000多万元)用于湘江河道岸线险情。

——去年投入500余万元用于河道保洁。其中,用于水葫芦治理就投入300余万元。

——投资1650万元,对毛泽建公园附近的冷水井地质灾害地段进行处治恢复,共卸载土方13万余方,恢复路面200余米,并对滑坡面进行了整体防水,栽种了树木、草皮,修建了一座六角亭,300米踏步和护栏。

——投资1亿余元,完成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一、二期管网建设,并于去年底建成投运。

——投入近5000万元建成县垃圾压缩转运站,实现日转运处理垃圾300吨,改变了以往垃圾填埋的落后方式。

——投入2500余万元,对原环溪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治理、绿化植被恢复。

——整合多部门资金1.6亿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项目,重点解决湘江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畜禽养殖、饮水保护等问题。

——投资755万余元,对福田铺乡、岭坡乡遗留重金属废渣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消除了铅锌矿开采遗留尾矿中重金属污染物对当地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

……

如今,“大手笔”付出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效,很多环境资源都在“失而复得”。河水清了,绿地多了,鱼儿回来了,垂钓的人多了,下河游泳的人多了。人们说,小时候见过的那个湘江又回来了。

变化,不仅照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也刻进了决策者的理念里。

“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之初,面对钱从哪来?人往哪去?污染怎么治?许多地方和部门负责人仍存犹疑,担心扔钱“打水漂”。现在回过头来看,以前的那些争论、争辩早已烟消云散,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保护治理湘江是一场持久战

在永和乡新场市社区有一道风景。远远看去,紫色的梭鱼草、嫩绿的菖蒲、粉色的荷花等湿地植物将这块曾经的烂泥地装扮成一个小花园。事实上,这是衡山县“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

“这些植物有非常强大的吸污本领,整个地块就像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陈永华向笔者介绍,“通过项目建设,将上游农业面源污水(化肥、农药等)和周边农户的生活污水引入退耕还湿地块,经过水生植物吸附、滞留、过滤、沉淀、微生物分解后得到净化,最后流进湘江的水就成了清水。”

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徐爱民告诉笔者,2016年,该县试点建设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从保护水域源头建设发力,既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了水质,又使得湿地的生物更多样更丰富。

近年来,湿地公园内先后发现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三有”保护动物凤头鷿鷈、凤头潜鸭、豆雁、白鹭、苍鹭、斑嘴鸭、银鸥、黑水鸡、须浮鸥等60多种珍贵水鸟,并连续三年在公园水域内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人择地而居,鸟择木而栖。”鸟类专家张志强博士说,号称“生态试纸”的中华秋沙鸭不但要择木,还要择水、择食、择温度、择氛围,对环境的要求可谓极其严苛。中华秋沙鸭等多种珍稀候鸟在这里频频出现,证明衡山湘江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过得硬’!”

湘江保护与治理,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前不久,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湿地自然学校”暨“保护湿地、从我做起”万人签名宣传活动在衡山县实验小学举行,通过“湿地教育从娃娃抓起”,着力打造全民治水的工作格局。

据悉,“湿地自然学校”是湿地公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学校利用各方优势,试点开展湿地知识进课堂、创建特色文化“湿地自然课堂”的一项举措,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湘江“守望者”,让爱水护水成为全民行动。

湘江北去,不舍昼夜。

湘江污染不是一日造成的,保护与治理同样是一场持久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深情嘱托,衡山县正全力推动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向纵深发展。

问江那得清如许?“一号工程”见真章。待到大功告成日,湘江水碧楚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