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下沉环境监管让基层执法不“缺腿”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沐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13 15:07:44
摘要: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进一步强化属地街道的环保责任,在全区9个乡街和开发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摸索出一条“区—街道—社区”多级环境监管模式的新路子。

题:连云港探索“区—街道—社区”多级环境监管模式 下沉环境监管让基层执法不“缺腿”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韩东良通讯员李斌华王从帅

为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体系,改变环境执法“缺腿短腿”的窘迫局面,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进一步强化属地街道的环保责任,在全区9个乡街和开发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摸索出一条“区—街道—社区”多级环境监管模式的新路子。

创新执法体系健全市、区、街道、社区4级环境监管网络

当前,农村小作坊生产废水影响周边水体、异味影响居民、工地噪声扰民,这些突出环境问题逐渐成为老百姓信访热点,也成为连云港市基层环保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重点之一,工作量逐渐加大。而在日常工作中,街道无专职环保工作人员,环境问题往往是由城管人员兼职处理,不仅人员变动比较大且多未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知识欠缺,最终使网格化监管责任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而环保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疲于应付等问题,成为区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为进一步强化属地街道的环保责任,切实解决生态环境执法“缺腿”问题,近年来,连云港市连云区借助机构改革的东风,在全区9个乡街和开发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另挂城建环卫服务中心牌子,并根据街道辖区大小和工业布局等因素,确立街道环保机构的人员性质、编制,明确街道环保机构工作职责。

乡街基层环保工作机构与人员的设置,是对原来环境监管执法体系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执法“缺腿、短腿”的窘迫局面。如今,新的举措让环境监察人员对以前不能随时到达的区域也能够实施有效监管。

连云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说,乡街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的设立,健全了市、区、街道、社区4级环境监管网络,真正压实了街道党委环保工作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了环境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能够及时快速地回应群众的环境诉求,有效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真正形成了环保“事有专人管、活有专人干”的良好局面。

乡街都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实现监管无盲区

据了解,街道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将负责辖区内水、气、土、噪声等污染防治工作,定期巡查辖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对辖区污染源、污染纠纷、环境隐患、违法建设项目、综合环境整治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巡查,及时发现、上报并配合上级环境监察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将环境监管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现了环保工作无缝管理、监管无盲区,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环保队伍。

连云区环境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说,在日常监管中,小饭店餐饮油烟和噪声投诉比例逐年上升,仅2018年就接到信访700多件。街道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的设立,无疑使得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有了“千里眼”和“飞毛腿”,辖区的大小情况都可以及时掌握。街道专职环保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熟悉地情、产业分布等特点,迅速化解环境矛盾及纠纷,消除环境隐患。

以街道为单位整合多部门执法力量构建生态环保大格局

街道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的设立,就是将环境保护职能充实到街道职能网格中去,将工业、农业、河流、森林保护等职能有机融合到一个网格中,有利于街道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以街道为单位,综合城管、安监、环保等执法监管部门,有助于整合多部门执法力量,改变过去一家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提高整体执法效能,解决辖区突出环境问题。

连云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由原街道城镇建设服务中心更名而来,挂城建环卫服务中心牌子。创新监管模式,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更凸显了服务的理念,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真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连云区紫菜加工是传统农产品优势产业,是各街道惠农经济的招牌,但紫菜加工废水和燃烧锅炉污染也屡屡成为环境信访焦点。环保职能压实到街道后,各相关街道高度重视,纷纷出谋划策,积极协调解决污水处理问题。比如,程圩紫菜产业园21家紫菜一次加工厂目前已全部购买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安装完毕,并赶在生产季前投入使用。同时,其他街道也大力建设污水管网,确保废水全收集、全处理。

此外,连云区还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探索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区街村协调联动,不断提升环保队伍素质,全面消除监管盲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