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大美集镇的萧山实践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沐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21 13:50:55
摘要: 今年以来,萧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亮点纷呈,在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发挥着系统性的转化作用,展现了新时期的萧山智慧。

走进萧山小城镇,美丽的小城故事俯仰可拾。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临近收官,一个个美丽集镇“照进现实”,既有楼塔镇的向古而生,以文化为魄勾画而出的“古韵楼塔清水小镇”;也有进化镇的澎湃激情,以“都市花园”撬动绿色振兴……它们穿越古今,焕颜新生,演绎万种风情。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萧山美丽集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导向,强化三生融合,抓住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做到“宜居、宜业、宜文、宜游”兼具,“产、镇、人、文、治”并重。在“破”“立”之间,萧山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空间特点、文化底蕴、民风民俗等,做到“一镇一规划、一村一特色”,打好文化牌、产业牌、生态牌、治理牌,打造有个性、有内涵、有品位的集镇与乡村,镌刻出萧山城镇发展的时代印记。

今年以来,萧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亮点纷呈,在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发挥着系统性的转化作用,展现了新时期的萧山智慧。譬如,制定的线乱拉长效管理办法获省整治办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四轮驱动”的整治资金方案简报获省办信息录用;首创“交治合一”“以镇建队”等多项工作机制,高效推进整治,提升管理水平。萧山上下勠力同心,砥砺进取,合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迈向新的阶段。

站在“后峰会,前亚运”风口上的萧山,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掀起的一轮轮环境的整治、一次次由外及里的美丽升级,将一步步助推萧山完成蝶变、实现腾飞,铺就绿色生态底色,全面提升萧山的城市品质和城市能级,让萧山大地真正成为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特色小镇图片】大美集镇的萧山实践

靖江崛起的现代化空港小镇

“留住靖江记忆、彰显空港特色、强化智慧管理、提供贴心服务”是靖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总的指导思想,目的是打造具有浓郁现代气质的空港小镇,通过小镇环境的华丽蝶变,来提升广大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砥砺前行,一座现代气息浓郁的空港小镇雏形初现。

靖江街道做足空港文章,把“空港元素”充分运用到城镇建设中去,产城互促,相得益彰,让人眼前一亮。随着“空港小镇”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的提升,靖江着力推动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柱的一元产业体系向以智慧物流、临空商贸、高新制造三大产业为核心的多元临空经济业态转变。

以打造“临空经济样板区”为目标,靖江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临空产业布局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拥有正凯集团、德意电器、福恩纺织、永盛集团、杰牌控股、智兴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龚老汉甲鱼、德兴蜂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借“机”起飞,大力推动航空总部、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高速发展,今年东方航空杭州运营基地又落户靖江。大型商业综合体“空港新天地”被誉为“空港第一MALL”。2017年,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9亿元、税收3.14亿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展望未来,现代化空港小镇的帷幕已徐徐展开。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驱动下,靖江将迎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充分承接并吸收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域的政策红利和发展利好,努力实现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两大提升,积极发展智慧物流、临空型商贸服务、高新制造三大产业,依托临空经济大平台实现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努力打造产业更具活力、环境更加美丽、城市更加文明、生活更加美好的一流空港小镇。

【特色小镇图片】大美集镇的萧山实践

临浦智慧绽放集镇之美

临浦,因江得名,倚水而兴。围绕“杭州南部新门户,浙江品质小城市”的定位,临浦立足全域、紧盯节点,打好城镇核心、产城融合、生态廊道、美丽乡村整治提升的“组合拳”,举全镇之力开展整治,一座宜居宜业、独具韵味的“现代城”正向世人呈现出崭新的魅力。

作为一座现代化小城市,临浦镇在整治中积极增加“智慧”元素,创新管控模式,在全区率先建立了“临浦总管”综治中心,通过“整合队伍、一岗多责,网格管理、全域覆盖,统一调度,智慧建设、科学考核”,划定98个大网格、1811个小网格,推进“四个平台”智慧治理,建成视频监控413个,保证不论空中、地面、地下,都有人管、能管到位,实现了投诉举报受理、日常巡查监管、多部门联合执法、快速处置的新模式。城市的交通也更具智慧,新安装的30套自动抓拍系统、4套高点监控、3套闯红灯电子抓拍系统直接连入公安系统,“车乱开”现象明显减少,城市管理实现了数据化、智慧化、长效化。此外,还发动全民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安全协管员队伍、社区“清风”卫生突击队、临浦总管监督队、河道“小青团”等民间力量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清理,实现镇区交通有序、环境整洁、河道清洁,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原点,辐射城市方方面面,临浦镇不仅仅是环境面貌的大提升,更给全镇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显著变化,临浦迎来了一场从“镇”到“城”的完美蜕变。

义桥  绘幅景美业兴的乐活人居图

义桥镇是渔浦文化的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浙西唐诗之路的节点,钱塘江诗词之路的交汇口,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镇。踏古而来,义桥镇以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现临水而建、依水而生的老街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悉,义桥镇是萧山区投入资金最大、整治工程体量最大的乡镇。在整治过程中,义桥创新做法,重品质、重细节、重里子,实现了整治工作又好又快推进。义桥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拉高标准,实施东方路、新峡路等集镇主要道路的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实现雨污管网一次性下地,确保5年内无需重新开挖。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卫创建、“厕所革命”工作,在集镇范围内新建公厕22个,新增2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新增停车位1177个。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违建拆除的空间,以“见缝插针”的方式为集镇增添绿色,并在条件充分的公共空间上建设小型停车场、小型主题公园等,满足居民日常休憩、娱乐、健身等功能。截至目前,义桥镇内整治项目都已顺利完成。

截污纳管、河道全面清淤……这些年,义桥镇对里河的环境面貌进行了改善,而在这次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义桥则对里河进行重点保护开发,最大的亮点就是重新开挖里河,将里河拓宽延长,同时在里河两边打造商业街区,让它成为一条高颜值的步行古街。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关切到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民生工程。看到曾经的桨声灯影再一次重现,看到浙东唐诗之路公园、运河公园、渔浦文化公园、产业文化公园等四大主题公园相继落成,义桥人兴奋不已,点滴“变化”汇聚出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景观节点做起来了,视野变亮了,公共空间领域拓宽了,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最终收获了民心民意,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件好事。

南阳  焕颜新生的潮都南阳

为确保小城镇整治取得实效,真正赢得群众的满意,南阳坚持以人为本,紧扣“补缺”“提升”“传承”三大主线做精做优,同时制定规划整治项目60个,总投资2.5亿元,涉及道路上改下,沿街风貌提升,市政设施更新,农贸市场改造,停车场、公厕、公园配套设施建设,文化节点打造等,精细勾勒南阳集镇新图景。

为了推动老镇向新城蝶变,南阳充分考虑群众生活需求,集中力量开展集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集镇设施有机更新。首先,提升城市形象。针对南阳老集镇区域建筑风貌杂乱,规划格局不高等问题,对集镇主要道路沿线和中心老街区域开展立面改造,投资2500万元对沿街外立面全面提升,打造较为统一的形象;对老街小巷墙面破损的情况,通过按区域绘制特色墙绘,形成特色胡同、小巷,使中心老街区房屋面貌焕然一新。

其次,补缺公共设施。针对集镇区域停车难问题,通过拆违后土地拆后利用、闲置空余空间再利用等,腾出土地3万余平方米,新建15处停车场,新增停车位450余个,有效缓解道路两侧停车压力;针对集镇区域厕所分布少,设施陈旧问题,投入500万元对辖区各村社的公厕进行合理布局、高标准新建改建11处公厕,均达二类标准,改建厕所34处;针对集镇农贸市场陈旧问题,投入1100万元以四星级标准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摊位乱设置、市场内部装修差、管理空间不足等问题得到全面改善。

同时,更新配套设施。针对污水管网功能不足,除完成阳城工业园区45家企业内部生活污水收集池和园区生活污水总管网建设外,投资1600万元实施集镇污水管网、横蓬园区雨污水管网提升工程,实现雨污分流,杜绝污水直排。目前下水管网覆盖率达85%,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2%;实现天然气入户村村通,天然气开户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面完成。

瓜沥  网格管理让城市更美好

巍巍航坞山、万亩昭东水乡以及广袤的萧东平原,构成了瓜沥秀丽的山水田园地势格局。站在航坞山中的千年古寺鸟瞰瓜沥,双眸犹如欣赏一幅长幅画卷,从印象山水田园风光逐渐演变为魅力都市。

当整治行动进入收尾阶段,如何让短期的整治行动过渡到远期的成果延续?如何由经验管理转化为规范管理?瓜沥镇总结出了自己的亮点做法:量化规范,让“看得到的东西,都有人管”。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瓜沥镇以“让城市更有秩序、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城市更有活力”为目标,在全省首创编制了《瓜沥镇城镇环境管理标准导则》,并具化到“3+四平台”的实际运用模式,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供长效机制和标准依据。

城市管理是对城市基础性功能设施和公共空间的管理,目的是维护城市的健康正常运转和良好秩序。不过,作为一个需要多部门多系统协调的综合事项,做好这工作并不容易。

为此,瓜沥在《瓜沥镇城镇环境管理标准导则》的实际应用模式上进行了实践。通过引入网格区域化管理概念,把瓜沥主城区及坎山、党山集镇建成区划分成28个网格,每个网格内推广实行“3+四平台”管理模式,即明确网格内负责属地管理与协调职能的社区(城中村)、负责每日现场巡查与执法的城管部门、负责每日现场保洁与市政绿化维护的保洁单位等3个方面人员组成日常管理团队,可以解决与处置该网格内日常城市管理大约80%的事件。在此基础上,依托“四个平台”,瓜沥实现对剩余城市管理事务的全面处置,充分体现“政府、群众、企业”等三方在城市管理中的协调配合。并通过落实“明确人员、组建网格;明确职责、制订制度;明确机制、长效管控”等三个方面工作要求实现管理模式的完善与提升。同时,瓜沥镇全面开展城市导视系统建设和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前期工作,细化布局每一个城市家具、每一处街头巷尾,从APP到具体公共设施,全面融合瓜沥元素、形成瓜沥特色,让科技真正融入城市管理。

此外,随着“四个平台”(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机制在瓜沥全面推开,瓜沥也逐渐把城市管理功能整合到“四个平台”中去,形成部门联动的网格化管理结构,让城市管理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