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要“配全”更要“用好”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沐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27 09:24:41
摘要: 近年来,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目前,全市187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18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9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2651个。

近年来,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目前,全市187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18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9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2651个。但笔者通过在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县等区县调研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虽起到了服务、引导群众文化生活作用,但与振兴乡村文化的要求尚有差距。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重前期投入,轻后续运行管理;闲置率高、利用率低、活动开展少且单一,个别地方甚至存在“不开门、难见人、没活动、没服务”的现象;乡村文化服务人才缺乏,农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要“配全”,更要“用好”,具体建议为:

一是建立一套管好用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机制。其一,建立由文化部门牵头的市区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强化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活动开展、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监督、考核,并将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利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其二,坚持规划引领,结合乡镇实际,制定体现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中长期规划。其三,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持续投入机制。政府在加大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捐建、冠名等方式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

二是建设一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队伍。比如配齐、配强乡镇宣传文化干部、村文化管家和文化志愿者,加强经常性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区县、乡镇、村配套安排一定资金,逐步提高文化志愿者基本待遇;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作用,吸纳离退休文化工作者、返乡下乡人士、乡土文艺积极分子,策划参与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体生活,等等。

三是开展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文体活动。这里有几个原则必须强调:其一,文化活动要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体地位。乡村文化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都应充分体现乡土性、地方性,村民应作为主创主演人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高度认同的文化活动。其二,充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排演出以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倡导积极向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明乡风。其三,活动要形式多样。可利用农民丰收节、乡村春晚开展舞蹈、书法培训及趣味体育比赛等活动,让村民乐有所学。其四,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导群众创作、排练、演出本地戏曲、木偶、伞技等文艺节目,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打造一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一方面完善服务中心功能。优化乡村公共资源布局、配置,将文化体育设施与教育、养老、防灾、科普等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实现综合利用。另一方面拓展议事中心功能。利用文化设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会议,讨论决定村上重大事项,对党员开展民主评议。此外,还要拓展培训中心功能。利用文化设施办好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群众学习政策法律、了解市场信息、掌握致富技术、坚定脱贫信心。(杨智慧  张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