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看萍乡变化 奋进新时代之二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下辖18个行政村, 4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万;草水河贯穿全境,五峰山、边山翡翠谷、钟鼓寨、老虎山等景区名声在外,拥有历史悠久的福寿庵、老塘庵、回龙庵、青霞山庵,兰台村内的马脑寨,长塘村境内的印心塘,南岸境内石拱桥,草水河上游的南干水泥钢筋大坝,传经第、文昌阁等历史人文景观保存完好,江南“小桂林”风景甚是迷人,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生态乡镇。
近年来,湘东区东桥镇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其中以油菜花为主打的东桥油菜花旅游节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油菜花已成为东桥的一张名片,仅2018年第十一届油菜花旅游节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10余万人,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2018年,东桥镇完成财政总收入完成4592.1万元,财政系统收入1344.7万,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2.26亿,全镇上下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格局。
生态宜居:基础设施打造美丽形象
近年来,湘东区东桥镇南岸村始终围绕区委“六个理念”,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南岸村新农村建设共布省点10个,分成四个片区,即上南岸、山塘、下南岸、油埠。目前为止,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共拆除空心房、危房15栋,修建水沟2700米,水塘改造3口,水面面积约6.6亩,完成改厕22户,安装仿古围栏380米,完成了村史馆建设;以较高标准完成了上南岸至油埠全线的绿化,栽种红叶石楠3000颗,紫薇600颗,铺设草皮8300平方米,栽种造型罗汉松、红枫等名贵花木300余株。完成墙绘380平方米;完成徽式房相改造97栋;修建古亭2座、文化长廊1座;安装路灯90盏;完成了上南岸、下南岸2个活动广场的建设。这是一个古朴与现代交织相融的村庄,也是一个花团锦簇引人入胜的后花园。
产业兴旺:旅游发展助推经济发展
湘东区东桥镇南岸村是一片红色沃土,是萍西秋收起义的发祥地,是井冈山革命武装的支流,是小西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境内植被茂盛,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风景秀丽,村内有孩儿坐栏、观音坐莲、骏马奔腾、飞蛾挂壁、金鸡拜月、南岸古桥、万亩油菜花海等景点,在东桥镇连续举办的十一届油菜花节中多次设为开幕式主会场,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达50万余人,带动了东桥的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同时依托投资6亿元湘东乡村振兴大数据农旅扶贫产业园,建设了智能育苗工厂、热带水果、农业大数据中心等现代化大棚,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玩,一个更加文明、生态、宜居、宜游的新南岸将很快展现在世人面前。
乡村乡风文明:营造浓厚内涵
湘东区东桥镇南岸村史馆设于弄轩公祠内,馆内展示了南岸邓氏组训和南岸革命先烈简介,展示了村落的发展历史,更有村里历代名人乡贤,真实记录了南岸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收集了民间居家和农耕老用具,提供了各种文学科级书刊,供游客欣赏和村民阅览学习。当地老党员、老干部在村史馆内讲解南岸革命先烈事迹和邓氏族规家训,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南岸,使红色南岸的过去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注重移风易俗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村规民约,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让群众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农村文明水平的提升。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建立完善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告制度,加强纪律约束,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带头节俭办婚丧事,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引领者和推动者,成为树立农村新风正气的典范,文明之风吹进来每个人的心田。
乡村治理:党建引领强化奋进动力
湘东区东桥镇南岸村全面推广“老带新、强带弱、里带外、贤带困”党员四带活动,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模范作用,通过党建杠杆撬动扶贫之路,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正龙的带领下,湘东乡村振兴大数据农旅扶贫产业园从动工到一期完工,仅五个多月的时间,展示了东桥速度。南岸村还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使之成为凝心聚力、乡村振兴的智库,依托境内的湘东乡村振兴大数据农旅扶贫产业园、村史馆、新农村建设中心村等优势,组建“学习伙伴”队伍,设置了乡村振兴精神分享、蔬菜瓜果采摘体验分享、现代农业科普分享、邓氏宗祠道德讲堂分享、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现场分享等11个现场学习分享点,使学习宣传接地气、有温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如今的南岸村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展露她蓬勃靓丽的生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林茂楼新、路宽花艳,安居乐业、岁月静好,这是一个乡村的蜕变,也是乡村振兴的剪影。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南岸村的美好发展是来之不易,更需要继续向前,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努力建设居民福祉,把蓝图变为现实。(中国网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