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生态中国 美丽五陂:海绵产业集群引发乡村“蝶变”

来源: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晓辉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9 19:18:54
摘要: 江西省萍乡首任县长曾为五陂题词:一横好水,两岸青柳,三月桃花红,四月有果尝,八月桂花香,五陂是个好地方。”绿水青山相伴,贯穿安源、芦溪、湘东、莲花的交接处,萍水南河自王坑口入境,由东向西穿境而过,宛如一弯臂膀,把古老又年轻的五陂拥入怀中。

江西省萍乡首任县长曾为五陂题词:一横好水,两岸青柳,三月桃花红,四月有果尝,八月桂花香,五陂是个好地方。”绿水青山相伴,贯穿安源、芦溪、湘东、莲花的交接处,萍水南河自王坑口入境,由东向西穿境而过,宛如一弯臂膀,把古老又年轻的五陂拥入怀中。

山如螺、溪如带、薄雾似飘纱。一山一行,一石一状,一水一态,积叠成了26平方公里的翠绿碧蓝。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海绵路直通农家;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排开;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着文明风尚;水光潋滟的花溪里,茶庄、长廊、花坛、石桥相映成趣;果园里硕果累累,果农笑靥如花……眼前这片美丽富庶的生态绿洲,几十年前还只是一个穷乡僻壤,一条条泥土路坑坑洼洼、破旧不堪。乘着萍乡海绵试点建设的东风,五陂镇农村面貌实现了华丽蜕变,呈现出田畴阡陌的生机,隔着车水马龙的喧嚣,碧波之间成就了一方怡情净土,联袂泼就了一副素净而不失明艳的画卷,跟着时代的步伐,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的“世外桃源”。

“花溪九曲绕五陂,秀美风光引蝶来”。在2016年底,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通过竞争性遴选获得了海绵小镇的建设资格,开启了建设全国海绵工程样板、海绵产业高地、休闲度假胜地的探索之路。小镇规划建设总投资49.63亿元,总占地面积5.35平方公里,构建“山水田园养生地,产城融合海绵镇”。镇域范围内将形成“一带一核四片区”的空间格局,一带即十里花溪海绵景观示范带,一核即海绵小镇核心区,四片即幸福家园区、山地运动区、休闲农业区和宗教文化体验区。在这里,大片的花海芬芳弥漫,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为破解资源枯竭困境,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发展接续产业,自2017年起,举全镇之力强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五陂海绵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绵建筑材料、施工器材、成套设备、海绵城市运营、后期维护、文化旅游创意等海绵产品,形成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到海绵材料生产,再到海绵工程施工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条,有力的促进全镇经济提质增效。2018年,五陂海绵产业集群入选了“江西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实现了安源区零产业集群的历史性突破。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以海绵科技及产业化为主导,以增强集聚效应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环境提升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驱动力,依托“山水林田城”生态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了一个“产城人文”与美景旅游的复合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了诸多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科研单位和材料生产商进驻,形成了以海绵产业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为海绵城市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持久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产业规划作为政府重要的政策供给之一,伴随海绵产业升级趋势对产业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全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五陂镇高度重视海绵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聘请高层次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完成了《五陂镇海绵城镇专项规划(2017-2030)》,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海绵城市理念深入贯彻到全镇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强调营造海绵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后续海绵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设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坚持科学规划、集中布局、集聚产业、企业化运作,通过争取银行贷款、申请财政资金扶持、PPP模式引进企业主体等方式,加快海绵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承载能力。至2018年10月,海绵集聚区共建成道路3.8万平方米,供排水管网6公里,敷设高低压输变电线路4公里,海绵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达2.5亿元。海绵产业双创中心作为海绵小镇产业聚集的载体,按照“5+1”的运营体系,涵盖了建筑、建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保等所有泛海绵产业的展示区域,并从空间供给、平台支持、技术援助、品牌推广、人员培训、资本对接等方面为人驻企业提供全方位免费优质服务。目前,“双创中心”引进企业(项目)68家,已正式投产和投入使用的企业17家,其中亿元企业6家,总签约资金32亿元,主要以海绵建材、海绵建筑、海绵施工成套设备、海绵规划设计运营为主导产业,全部建成达产达标后,年产值可达70亿元,年创利税可达15亿元,可安排劳动力5000余人。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紧盯全国海绵城市建设上下游企业和项目线索,探索利用大数据招商和委托专业机构招商,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休闲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自海绵产业集群成立以来,成功申报项目资金1686.05万元。其中省大中型项目1个、省市区三级联动项目3个、市重点项目3个。累计外出招商50余次,接待客商200余批次,对接商会60余家,新签约项目8个,签约资金24.0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举办海绵城市双创中心招商推介会,邀请到82家企业入驻,42家企业在双创中心办公。目前全镇有在建、拟建项目51个,总投资额65亿元。其中,海绵小镇十里花溪景观带已对外开放,吸引大批群众前来游玩,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金桥三期项目已明确污水处理厂投资方式,土地已正式挂网公示,土地平整工作已经第三方机构测量。鑫泰诺电力、电子生产线项目,天钊液相色谱仪研发生产项目,科莱达装配式建筑项目已全面投产。千如电子、力群鞋业、医药物流园、凤栖水榭、陶艺文化馆、鹏博制冷、中农批等项目均有序推进。

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升级。五陂镇抢抓好海绵城市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加大了对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推动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了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的创新,形成了海绵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按照定位,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了海绵集群的功能,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产业配套、结构优化的海绵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海绵建材、海绵建筑、海绵施工成套设备、海绵规划设计运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依托安源工业园初步建成了集科研、开发、加工及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兴产业集中区。

针对海绵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五陂镇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对上积极争取各级项目建设的奖补资金,对内积极与国开行、南昌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对外采取ppp的建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关系。有效凝聚了各方力量,整合本地各项资源,调动了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拓宽了海绵产业集群及入驻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力地提升了海绵产业集群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能力。

五陂镇以海绵产业为主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现代休闲农业为补充,紧紧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五陂镇着力推进美丽小镇建设,争做全域旅游排头兵,实现城乡面貌大变样。新修道路10公里;铺设沥青9公里;道路亮化里程3公里;安装自来水管网到户326户,总里程8公里;新修排水、排污管道3公里;房相改造完成124户,房相改造面积31124平方米;房顶改造4228平方米;高标准打造了石头记公园和朱子岭公园;打造了文化墙、3D动漫创意、中心村墙绘、中心村牌坊、移动公厕、明月廊、青砖步行道等一大批配套文化创意和基础设施,打造出了民房靓丽整齐、电线规整、水电通畅、街宽巷净、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赢得全村百姓的交口称赞。同时,为保障中心村建成投入后,迅速成为市民喜爱的郊游胜地,出台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实现村民从“要我清洁”到“我要清洁”的转变。通过开好“三会一课”号召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创新思路建立“中心户长”制、“小手拉大手”机制,激发每个村民的建设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在群众中开展环境卫生宣传培训活动和考察学习活动,举办卫生户、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营造“爱护环境、人人尽责,建设美丽家园”的社会风尚,有效促进了群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提高。美丽乡村需要塑形,更要铸魂。这几年,五陂镇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着力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重点,解读政策、发布信息、推介案例、展示项目、开展活动、交流经验、共享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基层党员、群众持续学习成长,让群众既听得懂,更记得住。

下一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立足现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元素、提升景区形象、招引各类人才和提升服务质量,逐步打造极具山水特色、蕴涵独特文化、富有文明乡风的“农”“文”“旅”一体化乡村,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他们的钱袋子更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带着远山、近山、蓝天、碧水的韵律,萦绕着“春花若霞,紫色夏梦,秋光似火,冬樱灿烂”的浪漫氛围,五陂将以崭新的姿态成为萍乡人民的休闲旅游胜地。(郭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