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关于他,中国人该了解的七件事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6-25 16:35:34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今非昔比,而每每回忆这筚路蓝缕的征程,都绕不开一个传奇——钱学森。

这几日,当你抬头仰望那无尽的蓝,会不会也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我们头顶之上,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我们自家的三位航天员正在作业……连杨利伟都感叹,“这个‘家’太大了,太羡慕他们了。”是啊!中国航天事业今非昔比,而每每回忆这筚路蓝缕的征程,都绕不开一个传奇——钱学森。

《关于钱老,你该了解的七件事》

01

“航天”一词由钱学森首创我们国家为什么叫航天员?这是一种专业称呼,也是一种文化传承。钱老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的宇宙航行活动只能局限在太阳系内,“宇宙航行”不免夸大,同时受到毛主席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启发,便将人类在大气层以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这也是对“巡天”一词的延伸。“航天人”“航天员”这些称呼便由此而来。 

航天,航天,航天,希望这承载着几代人心血与荣耀的词,走过峥嵘,走到今天,也走向未来。

02

钱老不止是“两弹一星”元勋看到一些相关新闻的留言区里,尚有网友疑惑:钱学森不是“两弹一星”元勋吗,他跟今日的中国航天有什么关系?对于此问,只能说,你对钱老的能量一无所知。这是他的一些身份标签——“两弹一星”元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中国航天之父”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还有,这是他的一些“第一”——

一九五六年,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一九五六年,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中苏关系破裂后,面对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的困难局面,他带领科技人员艰苦奋斗,联合攻关,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实现了导弹武器研制试验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九六○年二月,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一九六四年六月,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起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

一九六六年十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一九七○年四月,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注意,一九七一年,这一年,钱老已经六十岁了

一九七一年三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指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一九八○年五月、一九八二年十月、一九八四年四月,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为实现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

这些“第一”,无论哪一个写进生平——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称呼,无论哪一个冠在名前——都堪称国之脊梁,都值得我们久久敬仰。

03

钱老是“六边形学神”!要想知道钱老这位学霸有多逆天,你可能得先了解一个新词:“六边形学神”。这大概是网友专门送给钱老的敬称。什么意思呢?讲个“真实的段子”你就晓得了。跟今年高考完的孩子一样,钱学森当年报考大学也要填志愿。父亲叫他先听听大家的看法,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出他中学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应该报数学系,将来当数学家。他国文老师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好,要报中文系,将来当作家。他的母亲希望子承父业,学教育。还有老师认为钱学森艺术上有天赋,建议学画画学作曲,将来当画家作曲家。

这时的钱学森,立志做詹天佑式工程师,要给中国造铁路。而当时日军的狂轰滥炸让他痛心地意识到,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中国只能任人欺负。国难当头,他毅然决定改变学习方向,投身航空工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国家第二届“庚款留学”公费生,以当年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自此,开始了星辰大海的一生……

04

一段戳心的听证记录面对美国人的威胁,他当初是这样回答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阻挠他回国,钱学森被迫参加了一场接一场的听证会。当时的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放狠话:“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秘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钱学森在美国的听证记录 

问:你效忠谁?

钱学森:我效忠中国人民。

问:在本国和中国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为了美国而与中国作战?

钱学森: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你现在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钱学森:我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我已说过我必然效忠中国人民,对此是毫无疑问的。

问:但是你将先做决定?你将决定它是否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钱学森:是的,我将做这样的决定。

问:你不会允许美国政府为你做决定?

钱学森:不,绝不会。

这样的回答势必不会让美方满意,于是,钱学森遭到了无理拘禁,15天的非人折磨,使他瘦了15公斤,一度失去了语言能力。紧接着,是长达五年的软禁。直到后来,他拿香烟纸发出求助信,周恩来总理过问才得以脱身。

05

这就是“神仙爱情”!

1955年9月17日,这一天终于到来!钱学森与爱妻蒋英、还有两个爱子来到港口,等候登上回国的邮轮。码头上挤满记者,有记者追问钱学森是否还打算回美国。他回答,“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归国之路是雀跃的,也是提心吊胆的,怕美方不肯善罢甘休,数十天的航行,钱学森与家人甚至不敢中途下船透气。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回忆,当时妈妈已经和爸爸商量好,一有枪响,妈妈就往爸爸身上扑,去保护他。

听闻这生死约定,我们才知,在那个年代,在那种境地之下,尚有一种爱情叫,你去报国,我替你死。

06

最有名的一句“回怼”,来自钱老

平安回国后,钱学森赴东北考察,哈军工(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第一任院长陈赓大将问:“钱先生,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那个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中国人怎么不行?所以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就这样,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一个个一飞冲天的奇迹却如盛大的烟花连环绽放开来了……如今仰天,令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切,无不是这句话的注脚。

07

我以步履不息,敬你鞠躬尽瘁。已经完成了“八年四弹”奇迹,晚年的钱老,始终密切关注着载人航天最新动态。在他心中,把中国人送上太空,也是自己三十年砥砺奋进的所愿所盼。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浩瀚的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92岁高龄的钱学森虽然卧榻,但注视着新闻报道,为这一切澎湃着。自神舟五号起,每一位从太空凯旋的航天员,都会特意前往钱老家中报到,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这个浪漫的有情的“航天传统”,一直延续到钱老去世。神舟七号成为钱老一生中看到的,最后一次中国载人航天任务。 

如今,故人化星,传奇永存。我们以自己的空间站,以一颗同他一样不可被征服的宇宙之心,以已经抵达的和即将抵达的星辰大海,告慰钱老,也告慰共和国每一位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和心血的逝者。中国航天,注定非凡!

“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钱学森写于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