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让黑嘴鸥在这里惬意栖居(绿色家园)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生态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0-20 00:39:44
摘要: 今年2月,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新增了517种(类)野生动物,其中黑嘴鸥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辽宁盘锦红海滩风景廊道。

林  松 摄


黑嘴鸥“回家”。

刘  杰 摄

一场秋雨过后,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群的水鸟在泥滩上歇脚、踱步。

今年2月,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新增了517种(类)野生动物,其中黑嘴鸥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黑嘴鸥保护的“升级”,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物种认知的加深及保护意识的增强。在黑嘴鸥主要繁殖地盘锦,经过30多年持续有效的保护,黑嘴鸥的繁殖成功率大幅提升,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加强栖息地保护,黑嘴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

这几天,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又在芦苇荡边,用望远镜仔细观测。

“鸟儿跟着潮就上来了。你看,近处那只头上有个灰点、走路悠闲挺胸的就是黑嘴鸥,跟夏天时的黑脑袋不一样了,这是刚刚换上的冬羽。”对于黑嘴鸥的习性,李玉祥如数家珍。

黑嘴鸥是世界濒危物种,1871年首次在福建厦门被发现。此后一个多世纪,黑嘴鸥成为鸟类学家探寻、研究的对象。

1986年,研究人员在江苏盐城发现两个黑嘴鸥鸟巢;1989年,又在盘锦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现在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两个黑嘴鸥鸟巢。随后在1991年,一支由中外鸟类学家组成的调查小组进入盘锦湿地开展调查,其间在保护区统计到黑嘴鸥成鸟1200只、繁殖巢310多个,随后确认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种群的黑嘴鸥繁殖地,当时估计全球的黑嘴鸥种群数量不足2000只。

李玉祥1989年大学毕业,从那时起就开始从事黑嘴鸥研究和保护。“黑嘴鸥多在潮间带的高滩上繁殖,自然条件下受潮汐影响,繁殖巢很容易被淹没,造成繁殖成功率低,种群发展缓慢。”李玉祥说,“全世界一半数量的黑嘴鸥在盘锦繁衍生息,保护黑嘴鸥,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繁殖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盘锦农业发展如火如荼,黑嘴鸥保护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与农业协调发展的课题。李玉祥回忆,1993年,盘锦大洼小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专门安排410万元用于黑嘴鸥栖息地、繁殖地的保护。

“我们用这笔钱试验性建设了人工繁殖岛。”李玉祥介绍,人工繁殖岛依据黑嘴鸥的繁殖环境,严格控制水位和植被,“我们既要割芦苇来保证碱蓬草的生长,还要割除部分碱蓬,防止其过度生长影响黑嘴鸥选择巢址和筑巢。每年4月至7月都要控制海水水位,防止潮水淹没鸟巢,维持陆域滩涂面积供黑嘴鸥筑巢繁殖。人工岛周围还挖了环沟,减少天敌侵害。”

人工繁殖岛大幅提升了黑嘴鸥的繁殖成功率。随着人工繁殖岛各项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黑嘴鸥的繁殖成功率从过去的不到30%提升到现在的60%至70%,有效增加了种群数量。今年,在盘锦共观测到繁殖的黑嘴鸥1万余只。

更让李玉祥高兴的是,人们的保护意识在增强。他说:“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去年,盘锦依法推进大面积退养还湿,今年就观测到有黑嘴鸥在里面筑巢了!”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营造保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和黑嘴鸥的缘分,是从一篇报道开始的。1990年,他作为一家报社的记者参与黑嘴鸥繁殖地的考察。

“1987年,同样是在盘锦发现丹顶鹤,新闻报道之后社会各界很关注,盘锦一下子成了‘鹤乡’,黑嘴鸥的相关报道却没激起什么浪花。”刘德天开始思考,“中国自古就有鹤文化,但大家对黑嘴鸥太陌生了,需要做的工作更多。”

1991年,刘德天发起成立了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一边组织爱鸟人士参与到护鸟行动中,一边收集和宣传黑嘴鸥文化。

志愿者沈仁琦是一名退休医生,在黑嘴鸥保护协会里负责为鸟儿们治病。2009年,她接收了一只黑嘴鸥雏鸟,腿部受了贯穿伤,已经奄奄一息。“我用针管把氨基酸、葡萄糖一点点推到它嘴里。”沈仁琦回忆,“后来这只鸟在我家越冬。等第二年鸟群回来时,协会给它举行了放飞仪式,当时现场好多人都热烈鼓掌,让我觉得我们做的事很有意义。”

“协会作为平台,聚集了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宣传、护鸟、文化、专家、法律等5个团队,各展所长,形成保护黑嘴鸥的浓厚氛围。”刘德天说。

2011年,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成立20周年时,将多年来搜集到的60个民间关于黑嘴鸥的故事汇集成书——《黑嘴鸥传说》,黑嘴鸥作为民间“吉祥鸟”的文化形象被挖掘、深化。刘德天认为,随着与黑嘴鸥相关的吉祥文化深入人心,保护黑嘴鸥更容易成为每个人的自觉。

如今,协会会员已经从最初的47人,发展至4万多人。“虽然叫黑嘴鸥保护协会,但我们做的已经不限于保护黑嘴鸥这一种鸟类,而是广义的对物种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刘德天说。

2015年,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重新设计了会标,颜色从原来的黑白变成了彩色。刘德天解释说:“以前黑嘴鸥保护形势严峻,现在保护做得好了,黑嘴鸥的世界也明媚起来了!”

推进生态环保教育,培养热爱自然、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9月3日,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上了一堂校本课,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

学校课程开发部主任夏秋介绍:“我们一直把绿色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之一,不仅有自己的校本教材、课程,还结合盘锦地域特色开展湿地生态体验式教育,考试题目也会涉及‘盘锦共有多少种鸟类’‘保护湿地我们能做什么’等题目。”

“野生鸟儿放飞,辽河岸边生态考察,我为鸟儿植树建家园,红海滩捡拾垃圾……”五年级学生俞佳彤回忆说,从入校以来,自己已经参加过多次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我为家乡有这么多鸟儿自豪,保护它们、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现场,是最好的教育场景。”刘德天说,现在盘锦很多学校环保实践教育的理念都加强了,成为黑嘴鸥保护协会的会员单位。

实践性的生态环保教育需要活动场所。在盘锦,不少生态旅游景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学校、公益组织合作,为生态环保教育提供基地、场所。

盘锦鼎翔生态旅游区鸟乐园的石板路旁,每隔几步便有一块鸟类介绍展板,在密林中利用玻璃和隔音设施打造的观鸟长廊,为鸟儿营造不受打扰的自然环境。景区负责人李剑华介绍:“因为景区生态好,每年都有大量迁徙的候鸟在这里歇脚,学生们在这里可以观察到自然状态下的鸟类活动,增加对鸟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情。”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培养热爱自然、有责任感的下一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夏秋说,“盘锦特有的生态资源,为生态环保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多彩多样的体验活动中,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感恩、敬畏、尊重大自然,养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胡婧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