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视频| 徐彬诠释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

来源:中国网 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泽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2-21 16:46:56
摘要: 视频|国家发改委徐彬:“东数西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

image.png

中国网:2021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与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今年2月17日,四部门又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那么,该工程有哪些具体内容和意义,尤其是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将起到什么作用?《中国访谈》节目特邀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的徐彬副主任来跟网友们谈谈这一话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 

中国网:徐主任您好!很高兴今天能够邀请您做客我们中国网《中国访谈》。去年5月,发改委等四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那么这个方案首次提出了“东数西算”工程的概念。大家比较熟悉的是“西电东送”,这次提出了“东数西算”工程,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具体的内涵是什么?

徐彬:简单地说,如果说“西电东送”是把西边的电送到东边去,“东数西算”就是把东边的数送到西部去算。

中国网:那我们为什么要把部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数据运算放到西部来做呢?

徐彬:从背景上看,我们的整个经济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举个例子,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容量增长33%多,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处理,因为我们家家户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算力对数据进行处理。我们的经济结构,东部比西部强很多,我们大量的数据中心在东部,西部只占20%都不到。那么这么大量的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土地,需要能源,而东部一线城市在供能上、在土地供应上来讲,应该说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的数字经济发展,有大量的需求——电力、土地这些资源,而西部正好互补。它有大量的能源,并且是绿色能源;土地这些资源也是非常的充裕,所以通过“东数西算”就能够实现这种平衡。    

中国网:那么“东数西算”工程的意义或者它的作用都包含哪些呢?

徐彬:它的意义应该说有很多方面,或者说它有综合效应。从经济上来看,它每年能带动投资大概4000亿;同时它对于西部的产业来说,由于数据中心这些算力设施建设之后,会带来相关的IT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等。IT产业又分为数据标注,数据流量的一些处理、清洗,将很多产业带到西部去,对于西部大开发就很有好处。从社会效应来讲,它对于“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整个战略的实现也很有帮助。在安全的意义上也有好处,东部的数据是我们国家绝大部分数据,那么集中在沿海地区,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能在西部有备份,那显然有很好的安全保障的好处。

中国网:我们这个“东数西算”工程及数字经济又会对碳达峰碳中和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左)接受中国网主持人专访。

徐彬:我个人认为,通过“东数西算”来促进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我们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从数字经济里头最耗能的环节——数据中心来看,目前它对绿电的使用率大概是20%。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使大量的数据中心建立在西部,就能够提高对西部光伏、风电这些绿色能源的使用,如果由20%的比例提高到80%,就能够在2025年这个节点减少1.6个北京市的碳排放总量。这还只是从“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建设本身来看,而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应该说是整个社会“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我就举几个例子吧。

现在,如果说汽车是碳排放或者城市污染主要的一个环节的话,通过城市大脑,像杭州一些时段的拥堵时间能下降15%,这意味着大量的汽车排放就减少了。各行各业如果通过数据中心支撑起来的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大数据的技术,能够提高效率,这种效率的提升就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实现“双碳”目标。

举个例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些人工智能的手段,一个固废发电厂一年可能多发4000万度电,如果和它消耗的煤相比,如果和它原来的碳排放相比,这个节碳的效果可能达到40%-50%。所以,它对于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减碳的作用都会是非常非常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