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河南省全力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

来源: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泽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3-23 16:44:02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分别从强县富民、改革发展、城乡贯通三个方面指出了县域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2014年5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工作。这是5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察看小麦长势。新华社记者 张 铎 摄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指导工作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2020年、2021年,河南省先后确定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这些县(市)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通过示范县(市)实践分析,将为优化和推动全省县域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县域治理“三起来”的科学论断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分别从强县富民、改革发展、城乡贯通三个方面指出了县域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标尺;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抓住了破解县域发展诸多难题的关键,指出了激活县域发展潜力的要害,阐明了塑造县域发展优势的根本;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体现了对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把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全面、系统、有机联系的整体,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体现了战略谋划、发展目标、路径选择和价值取向的高度统一,彰显了深邃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县域治理领域的集中体现。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新起点上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推进县域治理,发展县域经济,在强县富民、改革发展、城乡贯通等方面,河南省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做法和典型。总结归纳河南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的示范县(市)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路径优化,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强县富民统一起来,培育优势产业

       强县富民就是要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关键是培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一批示范县(市)长垣市,坚持聚焦抓优势产业发展,以产业兴实现强县和富民的统一。长垣起重机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均居全国第一,医疗耗材产业成为中国四大医疗耗材基地之一,建筑防腐产业是国内知名建筑防腐之乡,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9.3%、税收贡献率超60%、就业人数达26万、牵引带动GDP(2021)529.59亿元,以产业兴实现了强县与富民的统一。

       新郑市通过育强产业,提升发展效益。高质量推进传统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产业向功能食品、健康生命医药、高端商贸等产业转变,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构建了以现代商贸物流、食品制造、生物医药为主,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文旅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龙头带动、芯屏联动、集群配套、链式延伸”,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液晶显示等为重点,打造与航空港区融合发展的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的社会效益、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完成GDP748.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711元和24819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升至第29位。 

       永城市强调培育特色集群优势,推进县域产业“倍增计划”。通过培育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强链、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专业化协作,构建“三链同构”格局。2020年,永城市产业集聚区晋升全省唯一一家“四星级产业集聚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40亿元,较“十三五”初增加200亿元,经济总量连续12年进入全国百强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71亿元,同比增长6.0%。永城市已经成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城镇乡村贯通起来,城乡融合发展

       长垣市秉持全域城镇化、城乡融合化的发展理念,在做强、做美主城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高标准提升镇区基础设施,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推动路网、供电、供水、供气、公交、环卫、绿化、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敬老院、消防站。实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做到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近年来,长垣按照“花园城市”的形态定位打造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变城市美为城乡美、一处美为处处美、外在美为内在美,以美丽生态、美丽环境厚植长垣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围绕城乡融合抓环境,基本实现全域路网、水网、林网“三网融合”,打造了出门见绿、处处见景的优美生态环境;把实施“畅通、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五项行动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抓手,着重打造城乡环境美、人居环境优,通过美丽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新郑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抢抓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重大机遇,着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一是加强城乡环境建设,投资150亿元对市域9条河流173公里河道进行高标准治理,沿河建成郑风苑、洧水公园、轩辕湖湿地文化园等滨水景观公园19个;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认真学习借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结合各村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按照“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和“一村一品、一街一特色”要求,量身定制村容村貌提升方案,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二是大力实施公共服务贯通工程。建成143个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和街区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戏曲进乡村”“双百场演出”等特色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实施“村村通”客车提质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力实施基础设施联通工程,按照“北拓东连、统筹西南,纵横通达、内畅外联,融郑融港、完善路网”思路,加快城乡路网体系建设。

      永城市围绕“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贯通城乡发展融合环境。一是按照全域旅游和城乡融合“十个一体化”要求,科学编制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村庄人居环境规划,并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在人居环境上彰显特色元素、突出永城符号。二是“主导+引导”,形成全民参与格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市级领导包抓乡、部门单位包抓村、乡镇干部包抓户”制度,举全市之力开展好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各村围绕治理“六乱”“六清”,建设“四园一场”“五美庭院”,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各村众筹共建,在群众中推行“5分钱工程”,实现小投入、大受益。三是“措施+机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全域保洁,市城建集团接管乡村全域保洁,统一收集垃圾,统一处理垃圾;开展资源回收,充分发挥长青生物质发电厂优势,对各乡镇(街道)的秸秆、柴草等生物质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通过产业融合、生态环境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公共服务整合实现城乡贯通、融合发展。

       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县域活力

       长垣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卫华智能装备产业园、河矿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专项,打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旗舰”。截至目前,该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93个,院士工作站达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2家,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296项,专利授权量达9890件,居河南省直管县市第1位。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是卫华集团为响应省市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的要求,谋划实施的高端智能工厂。如今的卫华集团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我国最大的工业起重机制造企业和世界第二大工业起重机制造企业。二是全域铺开了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实行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分类退出,通过用好用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机遇,3年来累计为产业发展增加供地19670亩,其中仅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就增加供地5980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700多亩,为长垣的发展改出了发展的空间。三是创新引导发展、解忧纾困,市投资集团先后入股民营企业20家,其中通过参股宏力路桥,筹资38亿元,使工期停滞8年之久的荷宝高速黄河大桥建成通车。

        新郑市坚持从改革破题,以改革促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级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梳理审批服务事项,推出“网上办”1124项、“马上办”471项、“一次不用跑”143项,推出119个高频事项,206个仅凭身份证办理事项,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模式,确保了“大厅之外无窗口、平台之外无审批”,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上一张网、办所有事”。调整优化企业开办窗口,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有力助推了经济发展。二是创新政务管理方式。探索实行市乡财税管理新办法,明确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市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乡级综治中心、村级矛盾调处室、村组(楼院)网格管理员“四位一体”矛盾调处体系;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在河南省率先建设“莲鹤”不见面开标大厅,采用“区块链”技术,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所有投标工作,“新郑经验”在河南省推广。三是强化产业服务保障。针对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大胆创新,为产业发展搞好金融服务。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环保要求高、用电需求大特点,完善污水处理、电力供应基础设施,破解产业发展瓶颈。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将落地企业起步区土地先行收储,真正做到项目拿地即开工。利用新郑高校资源优势,建立校企联合培育机制,推行订单式培养,针对性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永城市以机制创新培育发展动力。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短板,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积蓄发展势能;完善“马上办、抓落实”、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农村“四大革命”等148项工作推进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统筹突破,以例会制度为保障,提升行政效能,优化环境,筑巢引凤。同时,全面抓好“十个一”工作体系贯彻落实,锁定靶心,聚焦一个目标任务;谋篇布局,做好一个长远规划;聚焦聚力,构建一套领导班子;培育动能,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创新引领,建好一支人才队伍;抢抓机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延链补链,做强一批产业集群;努力探索,催生一个动力活力;破解瓶颈,强化一项要素保障;提升效能,健全一套服务机制,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扎实推进河南县域治理“三起来”建议

       通过对河南省长垣、新郑、永城等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调研,该省县域治理示范县围绕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推进,初步实现了县域产业先进、城乡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方面,还存在发展动力不足问题。传统产业转型质量不高,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尚处于孕育成长阶段,仍需要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仍然存在差距,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城乡融合发展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二是在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方面,还存在改革滞后于发展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虽然各示范县市大力推进为民服务、投融资、产业配套等领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开放程度不深、市场机制不活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河南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实践工作总结,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只要把河南省委的安排部署落细落实,必然能够稳固县域经济发展的国民经济基石,使县域经济更具实力、更有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能够释放国民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意义。县域治理“三起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河南工作的具体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域治理工作规律的深入思考和经验总结。县域经济是贯通城乡经济的结合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并付诸实践、转化为行动,统筹推进,对实现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统筹谋划、统筹推进“三起来”各项工作,发挥协同作用。“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是一项县域治理的系统工程。要统筹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落地生根,要在重点领域改革、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创新突破;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与新兴产业突破创新,把产业布局与城乡贯通、体制机制创新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统一起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更快地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深化基层体制机制改革、城乡要素市场改革,激发“三起来”工作活力,释放县域高质量发展潜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激发发展活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入体制机制改革,扫除推动县域治理“三起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城管执法等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城乡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县域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县域治理“三起来”,释放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潜力。

       深入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安排。县域治理“三起来”,要实现巩固提升载体,让产业脊梁强起来;要坚持因地制宜,让特色优势强起来;要深化改革开放,让内生动力强起来;要注重城乡统筹,让腹地支撑强起来;要突出绿色发展,让生态屏障强起来;要加强党的领导,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陶建格,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工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