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三)

来源: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茜茜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24 11:28:24
摘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该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第一章 发展背景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对全省乃至全国十分重要。

第一节 发展历程

陕西省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留有石峁遗址、黄帝陵、兵马俑等文化遗存,是“天然历史博物馆”。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汉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13个王朝建都于此。延安是革命圣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一曲《黄河大合唱》传唱80多年经久不衰。

历史上面对“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陕西人民始终同黄河水患灾害作斗争,大禹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民国年间李仪祉倡导修筑了“关中八惠渠”。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发出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号召,把黄河治理作为重要事情来抓,修建了宝鸡峡、东雷抽黄等系列重大水利工程,滋养了三秦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淤地坝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在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河水沙治理成绩显著,毛乌素沙漠面积不断缩小,“人进沙退”使得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千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8%、植被覆盖度达到60.7%、植被固碳量上升至477.5克/平方米,淤地坝达到3.4万座、占全国58%,年均入黄泥沙量减至2.7亿吨左右,为黄河水沙调控和保障中下游堤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初见成效,引汉济渭一期顺利实施、二期开工建设,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斗门水库等全面开工,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不断拓展,节水技术积极推广,西安、延安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郑国渠、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25.7%、3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766。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东庄水利枢纽、黄河小北干流(禹门口-潼关)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渭河堤防城区段达到百年一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开展,渭河等主要河流近年均实现安全度汛。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全省设立河长湖长3.5万名,渭河获评首届全国“最美家乡河”,2020年黄河流域32个国考水质断面中Ⅰ-Ⅲ类占比87.5 %,优于国考目标31.3个百分点。

第二节 发展基础

生态功能突出。流域南北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类型多样。北部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国土绿化水平和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中部关中平原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南部秦岭是我国“中央水塔”、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资源禀赋优越。矿产资源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农业基础较好,是我国粮食、水果、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主产地,苹果产量占全国的1/4、世界的1/7。生物种群多样,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鱼类生物量显著提高,秦岭是享誉世界的“生物基因库”。

文化底蕴深厚。史前、农耕、红色、民俗等文化交相辉映,孕育了关中平原文化、陕北黄土文化、秦岭生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壶口瀑布象征着黄河图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曲、长安画派、陕北民歌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发展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科教实力雄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聚集度高,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稳步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第三节 主要问题

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对照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目标,黄河流域森林质量偏低,单位面积蓄积量、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林草结构不合理,水源涵养能力不高,水生态保护压力大,部分湿地面积萎缩。

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水土流失治理任重道远,白于山区、渭北旱腰带等重点区域历史欠账多,治理成本高。水沙关系仍不协调,水沙调控体系尚需完善。个别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延河、清涧河、北洛河等部分河流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采煤沉陷区治理进展较慢。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流域降水量少,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1/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1/5。西安、咸阳等市地下水超采严重,延河、无定河、红碱淖等河湖生态水量不足,部分县区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依然严重,干旱缺水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制约,生产生活用水方式相对粗放。

防洪减灾压力较大。个别地方河湖长制落实不到位,“一河(湖)一策”方案实施不精准。黄河小北干流防洪工程体系仍不完善,一些河道乱挖乱采突出,病险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缓慢,山洪灾害防治任务艰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有待加强。

发展质量亟待提升。践行新发展理念成效不够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较重,科教、军工等优势转化不充分,开放不足的短板依然明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领域仍有短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

文化传承尚需加强。黄河文化内涵挖掘和系统研究不够,文化文物资源利用不充分,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化魅力释放不足,对外推介宣传与交流合作亟待强化。

第四节 重大机遇

新发展阶段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历史高度确立的重大国家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潜力将加速释放,为开启陕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支撑。

新发展理念赋予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赋予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新发展格局提供新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40多年来,陕西黄河流域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第五节 重大意义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陕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保护好陕西境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美丽陕西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区域协同合作、促进民生改善、实现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是解放思想观念、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需要;是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