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四)

来源: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茜茜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24 11:28:24
摘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该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贡献。

第二节 主要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变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现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自然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分区分类推进保护和治理,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做强粮食和能源基地,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开放通道枢纽,带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谋划联动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保护和治理,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安排水资源分配利用和产业布局,形成上下齐心、统分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坚持主动作为、率先突破。注重创新发展,以高标准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质增效,率先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示范,探索建立大保护大治理长效机制。

第三节 战略定位

西部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持续抓好水土保持,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好黄河西岸绿色廊道,提高植被覆盖度,推进入黄排污口整改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高效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依托杨凌农业科教资源优势和关中、陕北农牧业基础,统筹水土保持与高效旱作农业发展,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旱作梯田,推广农业蓄水保水技术,促进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引领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促进节水技术转化推广,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坚持绿色发展优先,加快优化产业结构,以节能减碳为导向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升流域发展活力。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守护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汲取思想精髓,推动文化标识工程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030年,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水关系更加和谐,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保障和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能源和粮食保障地位持续巩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文化品牌效应显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2035年,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流域领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和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陕西省黄河流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在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第五节 战略布局

构建“两带三廊四域”生态保护格局。建设黄河西岸生态带、渭河沿岸生态带,北部白于山-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廊道、中部黄龙山-桥山生态保护廊道、南部秦岭北坡生态安全廊道,以渭河流域、延河流域、无定河流域和三河四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石马川)流域为重点的河流治理布局。

构建“一带两轴两群”发展动力格局。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宝鸡副中心城市、渭南东大门建设、西安-咸阳一体化、西铜与西商融合发展为重点,建设渭河生态经济带。依托沿黄公路和沿黄城镇带建设沿黄河发展轴,依托包茂高速、包(银)海高铁通道建设南北中线发展轴。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优化人口、生产力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构建“一廊两地四带”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格局。依托黄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廊道。打造关中平原文化高地、黄土高原文化高地。构筑关中文化发展带、红色文化发展带、秦岭文化发展带、边塞文化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