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一)

来源: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茜茜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24 11:28:24
摘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该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第九章 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破除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特色鲜明、协同联动、有机互促的发展格局。

第一节 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抓好“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新高地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突出原生态保护,实施“全域治水 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建立河湖生态系统及城市再生水的有机平衡体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能源梯级利用工程和智慧能源发展工程,将资源利用能效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倡导低碳出行,完善“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科学管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推动地铁、市域(郊)铁路等多网多制式融合,加快推动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水平进入国内先进城市行列。

第二节 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推进城市群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以大西安建设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推动榆林、延安深度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严控新建各类开发区。强化改革举措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推动西安、咸阳规划协同、产业协作、要素流动、设施共享。实施跨渭河发展战略,推进多点、多组团式发展,共建渭河生态经济带。依托包茂高速、包(银)海高铁通道,建设南北中线发展轴。加快城市群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增强人员往来和要素流动的便利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旧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健全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积极推进“国家气候标志”创建。

第三节 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一县一策”,推动县域经济深度融入中心城市、区域经济板块发展体系,分类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产业平台,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设市改区。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大幅简化户籍迁移手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便捷落户。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西咸接合片区发展。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级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保障能力,消除中小学“大班额”。依托沿黄公路构建沿黄河城镇格局,打造沿黄发展轴。

第四节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布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十县百镇千村”乡村振兴试点,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重点区、攻坚区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综合服务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实现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支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农牧业。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加强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增强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打造山清水秀、宜业宜游的美丽宜居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