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白水如练舞翩跹

来源: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6-02 17:01:11
摘要: 湖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生态发展纪实(一)

湖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生态发展纪实(一)

晒北滩猛江河湿地公园

金洞,作为湖南林业体制改革“双轨制并行”的成功示范区,饱尝了大林区加乡镇行政区一盘棋管理政策福利的同时,也迎来了林旅融合发展、产业合理布局、管理政通人和的齐驱共荣盛景。更令人欣慰的是,金洞管理区党委、管委一班人,时刻绷紧“发展不忘生态,增色不丢绿色”之弦,坚持生态优先,共同演绎出了一曲山水和谐共鸣、人与自然亲和共生的生态文明大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在金洞的母亲河——白水河上翩跹起舞,纵情放歌!

站在晒北滩水库的山头,可见无数交错的青山像条条顽皮的长龙竞相伸长脖子把头扎进清澈见底的碧水里,微风吹皱处,俨然长龙们在进行凫水的游戏,那么惬意,那么的欢快……

在小金洞村与楠木王共生的五代金丝楠木群的林荫之下,沿着“S”型的河湾行走,鱼虾奔香而至,潺潺流水、暗香袭人的楠树、公路沿途的四季花径,以及两边夹山绿意盎然的林海,构成了一幅无尽诗意、无边绿韵、无限美妙的画图!

这份静谧与美好的感觉,在向635平方公里的金洞大地蔓延。随处可见身边的河流、水库以及塘坝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靓丽容颜,这是每一个金洞人民的切身感受,这一变化得益于“两山论”的落地与践行,这一变化归功于河长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坚决落实。

过度开发后痛定思痛

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金洞,在“向水取利”的思想驱动下,境内共建有水库9座,灌田9650亩,水轮泵装机121台,机电排灌和抽水机站89处,山平塘515口,水利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水利总投资达3亿元。为充分利用水能,掀起了小水电建设高潮,金洞境内共建成电站21处,全区投产运行的电站总装机106463千瓦。这一阶段的水利建设以满足需求为主,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水利事业的后续发展储备了条件,夯实了基础。但是,这一阶段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对白水河造成了“严重伤害”。小水电站拦河筑坝,造成河道断流、杂草丛生、部分渔类资源近乎灭绝;挖沙开矿破坏山体、毁坏山林、污染河道;林木结构单一(基本以杉木为主),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白水河上因水土流失和采矿污染,过境的河段泥沙俱下,浑浊不堪,被外人谑称为“黄沙河”。

看着满目疮痍的白水河,金洞人自己都心痛了,在无奈的现实面前终于选择了有序治理。从1980年起,开展人工造林;1982年全面调查境内水土流失情况,编制初步规划,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综合治理。截止2011年,境区内退耕还林面积10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人工造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改革开放前30.5%上升至67.6%,到2017年上升到了87%。

2017年开始,金洞管理区先人一步在永州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开启了白水河流域的全面治理。通过梳理水陆格局,实施岸坡防护、生态驳岸、提升城区防洪工程等措施,完成河堤护砌2.2万米,兴建淤池坝2600处,营造水土保护林8.7万亩,治理坡耕地6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亩。同时,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工作。对境内各型水库,进行科学蓄水,充分发挥调洪作用。明确“凡是破坏生态的事,一律刹车、一律禁止、一律不干”,真正“把水还给水,把山还给山”,从“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三位一体方式进行全面打造,将白水河流域打造成兼具水系蓄水、水质净化、雨洪调蓄和水源涵养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河流。

生态明珠——永州市金洞管理区所在地金洞镇

壮士断腕重推河长制

当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东风吹进金洞,管理区上上下下欢欣鼓舞、闻令即动。管理区成立由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任总河长的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其他区党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均担任域内河流水库的区级河长库长。全管理区分级分段设立11位区级河长、44位乡级河长、42位村级河长确保不落一河一库,聘任20名民间河长担负河道巡查监督,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长制”工作网络,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守护山塘河库。

组织编制了《白水河等14条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问题、目标、任务、措施、责任等5个清单,制定河库治理保护管理路线图。出台“河长制”考核问责、河长会议、信息共享、督察督办、河库日常监管巡查等系列配套制度,积极构建“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机制。印发了《金洞管理区总河长令第1号令》,今年组织开展了“河长履职强化年”活动,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全区结合河长巡河、防汛等工作联合开展河道排查工作,排查总岸线长度达1200余公里,共排查出河道存在问题78处,均有效解决。持续开展僵尸船清理、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清四乱”工作,多次组织非法采砂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白水河流域非法采砂活动。目前,关停白水河沿线8个采制砂场,清理僵尸船4艘,查处鱼网230床,地笼和绝户网750个,清除倾倒建设渣土13万余方,增加混泥土护岸22处。

加快落实“水十条”,整合农业面源、工业企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工作,打造立体水污染防治网,推进水污染系统全面防治工作。同时,加快城乡河库水体整治行动,持续推进陈年垃圾清理、农村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中心村污水设施建设等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洞镇源头冲水库、凤凰乡月月塘水库、石鼓源乡大牛冲水库都进行了除险加固,在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关停拆除白水河沿线、水库周边养猪场11个;全面禁止水库投肥养鱼和网箱养鱼,拆除晒北滩水库网箱200口。

聚焦水环境源头治理与修复,结合林长制,着力推进林业补绿增绿、水量科学调度、渔业增殖放流等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全区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以白水河水利风景区、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晒北滩水库为重点,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修复力度,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金洞水利、公安、环保等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强化部门联动,联合执法巡查38次,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70多个,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累计问责党员干部20余人。

金洞还不断增强水环境保护宣传,每年雷打不动开展“河长制‘五进’”“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保护金洞母亲河科普巡展”等宣传活动。成立“护河志愿队”,开展河流河道净滩活动,全区参与志愿护河行动的单位达60余个,参与的志愿者和学校师生达5000人次,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开展河道清理、垃圾捡拾行动160场次,形成全民治水、全民护水的治理格局。

蝮蛇螫手,壮士断腕;大治之后,必有大兴。目前,金洞地表水2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I级水质标准,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因水而兴做足“水”文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金洞在经历了“以水利养水利”到“保生态护水利”嬗变以后,结合金洞“水绿、天蓝、空气好、资源丰富”的生态优势,牢牢把握“做山水文章、创生态效益”的旅游定位,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按照“城市人的养生园”“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区”的目标,打造出全国首个亲水平台的楠木主题公园。园内一棵近500年树龄的金丝楠木成为镇园之宝,围绕“楠木王”的前世与今生赋予诸如日本侵华时觊觎“楠木王”已久、300多知青认“楠木王”作干亲等人文典故,并以此拓展出白水河楠木湾畔楠木五代同堂的楠木群落,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眼球;以及以“楠木”为主题做足旅游文章,区、镇、村三级联手投巨资倾情打造的“楠木湾畔”民宿景点,既是游客食宿的好去处,也是楠木主题延伸的游人向往之地。

据悉,在金洞镇小金洞村的楠木湾附近,一个更大胆的囊括“楠木主题公园”和“楠木湾畔”民宿的设想正在运筹之中,金洞人正在谋划建设永州市第一个“河长制”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正与乡村规划、水美乡村相结合。其建设地点初步拟定在金洞镇小金洞村白水河畔,占地2万平米。

公园将以建设山水林草项目为抓手,完成岸线生态修复3公里以上,将沿河两岸打造成生态小流域,其中栽种珍贵金丝楠木200株、种植生态林草1400余平方、各类绣球花400多株,实现绿草如茵、花香蝶飞。公园通过植入水文化长廊、专题宣传展板、节水优先小漫画等,全面推介“河长制”知识,潜移默化提升群众爱水、护水、节水的环保意识。

在三公垒瀑布群景区,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与“轻摩曼抚总关情”的细腻,难怪总是吸引那么多游人慕名而至。该景区有大小瀑布10余处,总落差达300余米。景区总投资1.2亿元,2020年9月开建,第一期项目游客接待中心、入口大门、溯溪体验步道、休闲凉亭、观瀑台、景观桥、云天湖、民宿等已完成建设。2021年9月试营业以来,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每逢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景区云溪里民宿客房、餐饮仍供不应求。目前,景区第二期越野摩托赛道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亚洲第一漂”——金洞漂流,可不是赚人眼球的噱头,这是中国南方最具挑战意味,集“奇、险、幽、秀、野”于一身的漂流地,全长9.8公里、落差108米,共有河湾28个、险滩16个、碧潭11个。经过持续提质升级,每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3万余人次前来探险寻幽,解决当地劳动力200余人就业。

盛况空前的金洞漂流

2018年,金洞白水河水利风景区入选第十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2020年,金洞猛江河湿地公园正式挂牌“国家湿地公园”……以水为媒,金洞名声大噪,也让金洞赚足了世界关注的目光,他们瞄准“一核两区”(突出生态保护核心,打造碳汇经济先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总目标,正紧锣密鼓,打造“金白河生态廊道示范线”百里画廊,将“漂流主题、红色旅游、楠木文化、生态文化、高端民宿、康养休闲”六大旅游产业集群“串珠成链”,彰显出无与伦比的集束效应。

小金洞村所在地的楠木湾

白水河,让金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相伴而生的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楠木主题公园、金洞漂流、玉苑天成生态旅游园、凤凰花卉苗木观光园等休闲旅游景区以及农家乐、森林人家、农林业观光园等150余处特色生态旅游观光点,使金洞林场被湖南省林业厅纳入湖南省第一批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2017年)、玉苑天成生态文化产业园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和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金洞辖区内生态旅游每年接待游客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快速带动了金洞第三产业发展,其中新增就业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带动3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站在楠木主题公园的弧形音乐舞台前,看着旁边电子监测屏显示的“负氧离子:53520个/立方厘米”,望着三人合抱的“楠木王”的雄姿,闻着楠木林沁入心脾的暗香,白水如练舞翩跹,流水如歌催人眠,使人仿佛又踏进2017年“魅力金楠▪唱响中国”首届森林音乐会《卡门序曲》那如痴如醉、如诗如诉的交响里……  (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何建明 李敏  通讯员 袁波刘福华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