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金洞管理区 楠木领唱振兴曲

来源: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6-22 17:31:08
摘要: “小金洞”也只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指导下,做大做足楠木文章,刷亮“中国楠木第一村”的绚丽名片,才真正将“天然氧吧”“生态绿肺”的先天生态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的“绿色福利”!

---湖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生态发展纪实(三)

楠木,曾经只是帝王之专享。虽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未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小金洞”作为“大金洞”的一个缩影,也只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指导下,做大做足楠木文章,刷亮“中国楠木第一村”的绚丽名片,才真正将“天然氧吧”“生态绿肺”的先天生态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的“绿色福利”!

——题记

帝王之木 名木之首

杜甫的一首《高楠》:“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以楠言志,将自己超凡脱俗、清气高远的品性和选定依江而居,在楠树旁建造“杜甫草堂”悠哉自乐的五律,将楠树之形神、之幽香、之“功效”写得淋漓尽致,难怪他在《卜居》中还一再赞不绝口:“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那份揽楠入怀、“穷”且富足的快乐充分释放。

对于金洞之楠木我是闻之已久,当年在《深圳风采》当记者时,“孔雀东南飞”的特殊年代,“金洞人”蒋琳也有一段短暂的“打工”史,作为我们杂志重点业余作者的她就常跟我讲起过金洞楠木,等她回到金洞当了卫生局长,一再盛邀,才有了第一次与金洞楠木的“相见恨晚”。在林场场部办公楼前,一排排有点年份的金丝楠木树已是粗可围抱、仰天难及的“百岁老人”了,那青翠细密的椭圆形叶片看似樟叶,在微风吹动下淅淅索索地筛抖,一阵阵幽远的暗香扑鼻而来;那树干下面丈余绝无杂枝,一副典型“高富帅”的先天品质,让你心生爱慕,赞为梁材;而对于楠木之领百木之首的各种传奇更让人啧啧不已。

在中国古代,楠、樟、梓、稠并称为四大名木。而在楠木之中,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因有“千年不腐,万年不朽”的特质,金丝楠木被古人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很早便被用于皇家宫殿、陵墓、苑囿、坛庙等建筑中,故金丝楠木又被称为“帝王之木”。它不仅价值千金,而且几乎受到了历朝历代的达官贵人的追捧。

自汉代以来,古人就开始大量使用金丝楠木。而最常用的就是作为皇室的棺椁,几乎每一位叫得上号的帝王,都搜集过的金丝楠木。清代以后,金丝楠木越发稀有,传说乾隆皇帝甚至假借修明陵之名盗取其中金丝楠木,可见金丝楠木之珍贵。而清正史中,和珅获罪的重要一条罪状就是“擅用金丝楠木”。

到了近代,金丝楠木已经变得非常稀少。民国中期,一度出现十多克黄金才能换得一克金丝楠木的天价行情,可即便如此,却仍然一木难求。在当代,金丝楠木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百木之王”,在2021年7月,贵州就有一根千年金丝楠木,被定价2.5亿元。

楠木湾畔 初识楠王

那是2014年的盛夏,金洞管理区的时任宣传部长陈建军把我们带到小金洞村。小金洞村位于金洞管理区金洞镇南段,距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由小金洞与欧菜河两部分组成,有13个村民小组,共有325户1091人,因独特的楠木群落风景,早已蜚声区外。那时的小金洞,看不到高大漂亮的楼房,据说还是金洞有名的贫困村。我们找到楠木湾,远处是苍茫的群山和郁郁葱葱的原始次森林,白水河从两岸的夹山中奔涌而来,裹挟着楠木湾沿线楠木无尽的绿意和袭人的暗香,让人心醉。当我们站在一棵500多年的楠木王面前,这棵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楠木其胸径1.58米,足以要四个人才能合抱住,其“江边一盖青”的倩影和挺拔参天的雄姿,更使我惊叹!“楠木王”的四周,有一个数量达数千株的楠木群落,他们相伴而生,犹如相邻相亲的部落,互相照应、相映成趣。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葳蕤成群的楠木,并感叹陈建军讲述的逸闻没有成为现实。他说,1944年秋,日本准备发起“湘桂战役”前夕,攻陷衡阳后在永州休整数月,这段时间,日本人烧杀抢掠、寻宝觅藏,当探知金洞有“富可敌国”的楠木王,日寇欣喜若狂,连夜派出小分队来探究竟。要知道,日军全面侵华时期,对中国文物的掠夺可是无所不用其极,日军甚至于1939年将雍和宫前三座牌楼的金丝楠木大柱更换成水泥柱,导致牌楼光辉顿减,而将换下的楠木柱运到日本,据说用其在名古屋建立了几座居室,由此可见日军对中国楠木的觊觎已久。

据说,日本的这支小分队跋山涉水,在金洞的群山之间居然迷了路,后来被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打散了,加上在雪峰山战役的惨败,日军顾此失彼,最终没能“美梦成真”。不管这个逸闻是不是真实的,我们还是庆幸“楠木王”的岁月静好和完好无损。

楠木效应 蜚声国内

小金洞村在家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合影

八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来到这个曾经闻名金洞的省级贫困村的时候,“中国楠木第一村”和一连串诸如“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永州市同心美丽乡村”等荣誉已经将昔日穷、脏、差的印迹荡然无存,树木葱郁常绿,地上一尘不染,统一外墙风格和颜色的民居有序排列;游客们三五成群,或是悠闲漫步,或是拍照留念,尽享绿色生态带来的惬意……在村部广场,“中国楠木第一村——小金洞村”的大篆石刻十分醒目,一群大爷大娘正在跟着《中国风》的旋律跳着广场舞,那份怡然自得和忘我的投入全然没有在乎旁人的品评指点,当我们拦住一个奉姓大爷进行采访时,他自顾不暇,懒得理我们,让他的老伴李大娘跟我们说话。大娘说:“村里这些年植树封山,空气好、景色美,我们天天都会到这里来跳舞。”据老人介绍,“以前这里是‘荒山野岭’,鸟都不愿意落脚。”曾经林地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村里垃圾成堆,鸡狗乱窜,现在村里比城里还舒坦,老人恋窝,年轻人也慢慢地回流。

小金洞村的村秘书赵芳贤,是小金洞村的媳妇,祖籍是邵东的。她和老公在广东搞销售,年收入都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两年前,村班子老龄化严重,信息化办公更是无法推广使用,当时镇、村干部打电话动员她回来,先以劳务协作的形式招进来。两地分居和收入微薄,赵芳贤起初很不安心,但随着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的纵深推进,加上区里产业调整的红利不断呈现,村里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知识和才智的赋能。现在,她不仅正式进了村班子,还积极追求进步入了党。她多次现身说法,动员其他在外村籍能人回乡创业。“小金洞是个广阔的天地,现在乡村旅游、苗木繁育、林木种植、康养产业,哪样都有年轻人的用武之地!我们区正在打造永州市碳汇经济的先行区,哈哈,将来向世界“卖碳”,需要多少能人啊!”她爽朗的笑声和写在她脸上满满的自信,传递着金洞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据同行的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金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活动,通过长防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等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让2600多个光秃秃的山头穿上了“绿衣”,金洞林场也因此成为赫赫有名的“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场”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小金洞村也在“走绿色路子,创生态效益”大背景下,突出党建引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当地村民实现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的根本转变。全村旅游年平均收入520万元,常年从事旅游的从业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同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楠木文化底蕴,引入金洞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金洞漂流公司、故乡缘等企业,打造楠木湾畔民宿、金岛湾水上乐园、高山有机蔬菜种植种苗园和有机果蔬观光园、小金洞将军崖野生茶文化园等一批乐享生态型旅游产品、景区依托型、田园综合型等多种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模式推动昔日穷山村向今日“绿富美”转变。

在奉支书陪同下,我们来到楠木王的所在地,这一次我又有了新发现,原来这里还是当年一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驻扎地,一以贯之将“两山论”写在青山碧水间的金洞人,已经将这里赋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地”的内容,并依托楠木文化建起了“楠木主题公园”,而且不时邀请天南地北的游客来这里参加森林音乐会,把获得“金山银山”的喜悦传递给山外的来客。为了给山外的客人提供吃住玩一条龙的舒适服务,聪明的小金洞人又拉动区、镇资源,三级联动联合打造出可以看山观楠木,可以亲水玩漂流,可以美食住氧吧的楠木湾畔民宿,以“楠木”为主题做足旅游文章,26公里的中国楠木第一大道两侧楠木成荫、花草簇拥,金洞高山蔬菜、野生茶、山野菜成为大吊游人胃口的“舌尖诱惑”。

据区林业局随行的负责人介绍,为了打响“中国楠木之乡”的金字招牌,管理区改变过去杉木林“一统天下”的局面,创新建立了“分管领导包片、驻村领导包村、林业工作组人员包山头”的管理机制;出台了《金洞管理区高值林木产业规划》《金洞管理区进一步加大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营造珍贵树种的补助标准从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并免费提供苗木。现在以楠木为主的珍贵树种培育总面积累计近10万亩,楠木种植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金洞楠木已成为林农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为了给楠木种植提供科技支撑,管理区又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合作,在金洞挂牌成立了“金洞楠木研究所”,从种、苗以及加工、销售等方面做好楠木产业科研,“闽楠富根苗培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作为示范项目在全区推广,效益明显;探索形成“杉木人工林大径材、闽楠大径材、杉木-闽楠混交林、风景林近自然改造”4种成功森林经营新模式,并且通过林业产业调整实现了富民强区目标。在全区普惠政策支持下,小金洞村培育楠木、香樟、红豆杉等珍贵苗木基地1000余亩,实现年产值近1000万元;形成了以金洞金鑫楠木制品厂为龙头的加工产业链;利用楠木主题展览馆、楠木大师工坊等广泛营销和宣传楠木制品;以楠木主题公园为核心,建设湖南省和国家首批森林特色小镇——楠木康养特色小镇,辐射带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新业态发展,实现旅游业年产值逐年上升的好势头。

好戏连台 精彩继续

据悉,在金洞镇小金洞村的楠木湾附近,一个更大胆的囊括“楠木主题公园”和“楠木湾畔”民宿的设想正在运筹之中,金洞人正在谋划建设永州市第一个“河长制”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正与乡村规划、水美乡村相结合。其建设地点初步拟定在金洞镇小金洞村白水河畔,占地2万平米。公园将以建设山水林草项目为抓手,完成岸线生态修复3公里以上,将沿河两岸打造成生态小流域,其中栽种珍贵金丝楠木200株、种植生态林草1400余平方米、各类绣球花400多株,实现绿草如茵、花香蝶飞。公园通过植入水文化长廊、专题宣传展板、节水优先小漫画等,全面推介“河长制”知识,潜移默化提升群众爱水、护水、节水的环保意识。

精彩正在进行,好戏还在后头。借助“楠木效应”和“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楠木之乡”“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国际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全国第一批科技兴林示范林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十余个“国字号”生态品牌的基础条件,金洞管理区紧紧抓住“碳达峰、碳中和”机遇,追青逐绿新“碳”索,着手林业碳汇开发,争做时代“卖碳翁”。继永州市党代会确定将金洞管理区确定为“林业碳汇经济”先行区之后,日前已成功入选湖南省林业碳汇工程3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成为守护“湘南明珠” 76万亩林地金洞人的最大喜悦。目前小金洞村人正跃跃欲试,着手从建好班子、摸清底子、做好规划、加强学习和练好队伍等五个方面入手,全力开展碳达峰行动,提升森林增汇固碳能力,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力争在森林经营增汇、森林保护促汇、树种选育及更新、竹木产品固碳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届时,诚如村秘书赵芳贤所言,1000多小金洞人,将是金洞区第一批碳票持有者,也是金洞管理区第一批新时代的“卖碳翁”。

地处楠木王主题公园斜对面的“楠木湾畔”民俗景区

“留得行人忘却归,雨中须是石楠枝。明朝独上铜台路,容见花开少许时。”同是唐代诗人的王建尽管没有杜甫的名头,但这首《看石楠花》的咏楠诗却是可以与《高楠》媲美的佳作。杜甫拥楠独享的如痴如醉,王建静待石楠花开而不离,与今日游人对金洞乐此不疲、流连不归的心境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洞楠木,正以其“千古一木”“名木之首”的美誉续写着小金洞的现代传奇。而小金洞生态发展的奇迹仅仅是“大金洞”践行“两山”理论的一个缩影,金洞人不负青山碧水,正在将“天然氧吧”“生态绿肺”的先天生态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的“绿色福利”,加速建设“绿色生态、森林提质、康养度假、品质活力、美丽富裕、人民幸福、治理高效”新金洞,朝着“大湘南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国楠木创新之都、中部生态康养后花园”目标铿锵前行!

(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 何建明 李敏  通讯员 袁波 刘福华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