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林政之变系列 | 林政经济林之变

来源:价值网 中国网 编辑:欣欣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7-15 17:15:26
摘要: 全国经济林5.5亿亩,其中园地经济林3亿亩,林地经济林2.5亿亩。

  经济林与用材林、能源林并称为三大商品林。目前,全国经济林5.5亿亩,其中园地经济林3亿亩,林地经济林2.5亿亩。经济林以食物、药物以及工业原料为主要生产经营目的,包括干果水果、木本粮油、糖料、饮料、香料、漆料、胶料、药材......经济林是自然生产与经济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再生产,遵循自然生态与产业经济双重规律,具有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双重属性,是最接近农业空间的生态空间,也是最接近生态空间的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即是林政空间,是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的“根空间”。公益林为乡村社区提供了生态环境保障,经济林、用材林、能源林为乡村社区提供了生计支撑。

  人类利用经济林由来以久。《诗经》“树之榛栗”“八月剥枣”。汉时,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将石榴、葡萄、核桃引入长安。诸葛亮上书后主“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隋唐时,倡导植树尤重经济林,规定“永业田”种植桑、枣及用材林。南宋时,在陕西凤州设茶马司,以陕川茶与“番国”易马。近代,经济林培育技术起步,清代杨屾编写《豳风广义》《知本提纲》普及农桑。 民国时,设立农林专科学校,设有经济林相关学科。

  与中国一样,世界各国向来重视经济林产业。古希腊即种植油橄榄,从尼罗河流域引种,辗转传入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形成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栽培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发展椰枣有5000年之久,印度芒果也有4000年栽培史。橡胶原分布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经100多年引种推广,现40多个国家种植超亿亩。20世纪上半叶,巴拉圭、阿根廷引入中国油桐,现已是桐油产品重要输出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林产业翻开了新篇章,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由粗放到精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零星布局、探路发展。1949 年,林垦部确定“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与利用”方针。1956年,国务院《关于新辟和移植桑园、茶园、果园和其他经济林木减免农业税的规定》,以减免税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桑、茶、果和其它经济林。1958年,毛主席批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同年,林业部、轻工业部、商业部《关于大力组织栲胶生产的联合通知》号召发展栲胶产业。1961年,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商业部《关于发展紫胶生产问题的报告》。1963年,财政部、林业部、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垦复和抚育竹子、油茶、油桐所必需的生产资金,可以从农业贷款中适当解决,并给予无息贷款支持。1964年,林业部发出《关于安排引种油橄榄的通知》,周恩来总理在昆明市海口林场栽植从阿尔巴尼亚引种的油橄榄树。 1976年,农林部召开南方14省用材林和油料林基地造林现场会。1978年,国家计委、农林部等五部委召开全国油桐会议。这一时期,全国经济林约1.3亿亩。

  (二)各路并进、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林种类渐丰,种植区域渐大。1979年,胡耀邦同志写信给河北易县县委“要造用材林,造核桃、柿子、栗子、枣子等干果林。社造、队造、户造一齐上。”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稳定山权林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林。1987年,林业部、国家计委等部委《关于加强松香管理的联合通知》明确,将松香的产供销统一交由林业部门管理。1994年,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同年,全国林业会议要求,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199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提出,发展与利用相配套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带动干鲜林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木本香料、工业原料、茶桑等经济林发展。1999年,全国林业会议要求,按照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目标,推进林业分类经营。这一时期,经济林的种类、数量和规模增加,林业企业发展壮大。全国经济林达到3.5亿亩。

  (三)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步入21世纪,国家制定实施产业规划和行业标准,不断调整优化经济林布局,规范行业发展,持续扩大产业规模。2000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建立森林类别分类系统和技术指标体系。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要求,发展一批工业原料林、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带和林产品加工基地群。2006年,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经济林发展品牌战略,开发一批名牌经济林产品。同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7年,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印发《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支持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和经济林果品储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2009年全国林业会议要求,加快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同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11年,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速培育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等十大产业。全国经济林发展到约5亿亩。

  (四)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经济林提质增效、三产融合发展。2013年,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木本粮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2014年,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提出,重点选择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鲜果、木本药材、木本调料五大类30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科学布局,重点发展。 同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林产业。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木本油料种植、加工、流通、消费产业体系。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2016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支持油茶、核桃、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2019年,国家林草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木本油料、特色果品、森林药材等经济林基地。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布局木本粮油产业,通过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强化良种良艺良机支撑、塑造特色品牌、强化产销对接、提标准化水平、完善财税政策,构筑高效产业体系。国土三调数据显示,全国经济林达到5.5亿亩。

  回顾经济林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林产业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业态之变。建国初期,木材经济是林业经济重要支柱,林政以木材为中心,经济林占比很小,种植少量果树、茶桑和木本油料经济林。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林需求日益增加,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木本油料、木本药材、调料饮料、果干果脯、其它森林食品等层出不穷。40年间,经济林产量增长20多倍、产品种类增长30倍。进入新时代,生态旅游兴起,各地竞相举办苹果节、荔枝节、樱花节、桃花节等旅游观光活动,促进经济林发展。与经济林配套的物流、电商、供应链及综合服务不断完善,形成了三产融合新局面。

  ——业链之变。经济林产业链由短到长、由缺到全。建国初期,主要集中于一产种植业,产业链短,缺少产前、产中、产后行业标准和配套服务。目前,经济林产业初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和服务齐备的完整产业链,从产前的良种选育、土壤检测、水肥保障,到产中的栽培管理、病虫防治、采收贮藏、产品加工,再到产后的品牌打造、宣传推介、线上线下销售,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随着产业链延伸,全国形成有特色、上规模的经济林产业集群,建成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的林产园70余个。

  ——加工之变。直到改革开放前,经济林产品基本是初级原材料,缺少精深加工。之后,实施《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经济林加工逐步实现初级到精深、单一到多元、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经济林的果实、种子、花、叶、枝、茎、皮、根、树脂、树液等不同组织成份,得到加工利用,综合效益提升。目前,全国规模经济林加工企业上万家,加工能力1000多万吨,生产油脂、淀粉、糖料、饮料、香料、食品、漆料、蜡料、胶料、鞣料、纤维、药品等产品2000余种,年产值6148亿元。

  ——体系之变。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改革开放前,发展经济林以自食自用为主,商品交易少。文革期间,经济林曾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遭受严重影响。1981年,林业三定:稳定山权和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林商品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等政策实施,各类经济林博览会、展销会举办,以及京东、天猫、建行善融等线上电商平台助推,形成以油茶、核桃、油橄榄、板栗、大枣、苹果、柑橘等为主的15类经济林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经济林企业2万余家,174个经济林主产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初步建立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体系。

  ——市场之变。建国初期,经济林规模小而单一,生产经营沿袭传统经营模式,散户经营,粗放经营,靠天吃饭,产品产量和质量很低。改革开放前,全国经济林亩产不足70公斤。2000年以来,快速推进经济林基地规模化、建园标准化、育苗温室化、栽培机械化、灌溉自动化、防虫专业化、加工智能化,经济林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40年来,经济林亩产较增长近4倍,茶油、坚果等优质林产品品牌应运而生,核桃、油茶、板栗、枣、苹果、柑橘等经济林规模居世界前列,产品销往欧美、日韩、中东、俄罗斯市场。

  ——标准之变。经济林标准体系和相关基地、行业机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不断丰富发展。全国建成经济林类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86个、种质资源库50个,保存经济林种质资源量5万余份,选育审定经济林良种6620个,组建经济林国家创新联盟7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7个,制定《油茶籽油》《核桃坚果质量等级》等200余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2000余项地方规范,颁发集基础通用、管理服务、干果坚果林、鲜果林、油料林、香调料林、工业原料林、林源药材及产品等60个主干标准于一体的《经济林产品领域标准体系》,初步实现经济林发展有标可依,实现了标准化育种育苗、标准化建设园、标准化种植、标准化施肥、标准化灌溉、标准化整形修剪、标准化等级分类、标准化分拣包装、标准化仓储运输,经济林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大幅提升,经济林亩产增加到330公斤。

  发展新理念,阔步向未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惠民,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促进林文旅深度融合,丰富完善现代经济林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链接:陕西经济林

  陕西是经济林大省。国土三调数据显示,全省经济林面积2314.6万亩,其中林地经济林493.6万亩、园地经济林1821万亩。林业部门负责管理干果、木本粮油、调料、工业原料、药材等经济林,农业部门负责管理水果类、饮料类、蚕桑类经济林。在林地经济林中,果树林216.2万亩,食用原料林52.6万亩,药用林28.4万亩,化工原料林28.8万亩,其它经济林167.6万亩。园地经济林中,果园1375.5万亩,茶园40万亩,其它405.5万亩。陕西苹果、冬枣、猕猴桃全国第一,核桃、花椒全国第二。

  国家九部委认定陕西商洛、大荔、韩城、佳县等九个经济林重点产区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韩城市、洛南县成功创建国家花椒、核桃产业示范园区。洛川苹果、大荔冬枣、眉县猕猴桃第一批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和影响力指数榜单。洛川苹果品牌价值687.27亿元,居全国农产品第二、水果类第一。“大荔冬枣”连续六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品牌价值48.68亿元。商洛是“中国核桃之都”。中国绿色农业联盟评选“商洛核桃”为“2020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

  目前,经济林面临亩产不高、销售不畅、规模化瓶颈等问题。主攻方向是推广普及良种,实施低产低质园改造,提升集约化经营比重;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类型;加强产销对接、宣传推介,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双忍

  注:本文为中国林政之变系列之一。程世斌为本文成品做出重要贡献。林政体系广大而精微,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必须加快林政体系和林政能力现代化。我们是绿色愚公,朝夕逐梦,向绿向美。2022年3月16日晚于磨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