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江西共青:开拓奋进不负“青春”之名

来源:中国网 编辑:颖颖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7-19 16:45:29
摘要: 共青城,青年之城。

       鄱阳湖畔,庐山南麓,镶嵌着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市。

       共青城,青年之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98位上海知青曾在这里“上演”了抛洒青春和热血的垦荒“时代剧”,成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共青城板鸭、鸭鸭牌羽绒服、基金小镇、光氢储产业、跨境电商……数十年过去,当我们走进共青城,在时空交错的精彩故事当中,依旧能够强烈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

     “向荒原进军!”

       驱车驶入共青城,一条宽阔的共青大道,从高速路口贯通至市中心。

       这条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干道两边聚集着工业园、写字楼、商场、公园、生活小区。共青大道、共安大道、富华大道……条条大道交汇成网。

       时间推回到1955年,茫茫鄱阳湖畔,这里还是荒滩一片。

       98名上海知青扛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队旗,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荒无人烟的米粮铺九仙岭下成立共青社,没有道路,没有房屋,没有耕地。

     “路是逼出来的,就是用手刨、用头拱,我们也要闯出一条路来!”

       没有房屋就搭建茅棚,没有粮食就开垦荒地。在两次搬迁建农场的历史中,这些平均年龄仅20岁出头的年轻人用青春和汗水开荒拓土,又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硬生生创造出一个“鄱阳湖畔的小上海”,完成了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再到共青城市的蜕变。

       青年人的路从来不通向安逸和满足。在新时代,共青城的路也是如此。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新时代,身处中部内陆地区的共青城面临的挑战不再是洪水猛兽和一穷二白,而是如何开拓新领域,抢抓发展新机遇。”共青城市委书记卢治轩说,共青城要做新时代的“拓荒者”。

       十年前,这里还是资本市场的“荒地”。现在,沿着富华大道跨过南湖大桥,一座基金小镇赫然坐落在南湖新城,目前已跻身全国三大基金小镇之列。

       近年来,这个全国首个对冲基金园聚集了东方资产、信达资产、华融资产、长城资产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景林资产、同创伟业等一大批基金公司,以及中投中财、中航工业集团等59家“中字头”企业和腾讯控股、奇虎360等392家上市公司,并逐步探索出一条服务实体、助推双创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起初,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个‘无中生有’的产业,但这座城市就像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私募基金小镇负责人金德平说。

      “向科技进军!”

       走进鸭鸭集团,一栋略显老旧的厂房格外引人注意。这栋1982年竣工的鸭鸭羽绒工厂楼,即将承载着共青城羽绒产业的辉煌历史,变身为工业旅游景点。

       取而代之的是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的“鸭鸭产业园”,这里生产的羽绒服,如今已是“新国潮”的代表。“目前,鸭鸭的市场份额以及全球羽绒原料采购量稳居第一,品牌在流量变迁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科技和设计的创新。”江西鸭鸭集团公司共青负责人毛兴味说。

       50年前,科技创新就根植在了这个羽绒服国民品牌的基因里。

       在共青城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台木质“选绒机”,它是共青城第一代创业者在没有任何技术借鉴的情况下发明出来的。就是用这样简易的设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生产出了享誉全国的鸭鸭牌羽绒服。“现在,选绒设备早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我们筛选的全部是等级最高的‘90’鸭绒。”毛兴味说。

       就在老厂房附近,设计新颖的研发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近两年,企业“筑巢引凤”,联合了武汉纺织大学研究院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共同研发新面料、新工艺,并联动国际知名设计师。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院长王秋寒说,在这栋研发楼里,一年就可以诞生5000款设计产品。

       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企业、形成一个增长极。

       走进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无人化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车间,从原料的精准称量,到产品的灌装、外包打码装箱等环节,依托人工智能在线检测技术,整条生产线几乎看不见工人的身影。这个百亿项目已经成为江西省智能制造的标杆。

        唯“新”抢赛道、唯“高”占前沿。2021年,共青城引进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投资50亿元建设光氢储产业园,围绕光伏、储电、氢电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产业项目孵化,入驻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10亿元;新组建的无人机组网遥感研究院,也初步实现鄱阳湖地区智慧水利、防汛救灾等产业化应用。

        以“研究院+产业园”模式,未来3到5年,多个百亿产业园将在共青城诞生。

      “向世界进军!”

        在共青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显示大屏上,实时交易数据不断跳动。

        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共青城构建起支撑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能力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能力,实现了“全球买,全球卖”。

       如同放眼看世界的青年人,共青人从来不把目光停留在一隅。

      1966年,共青城的“拓荒者”们发展出第一个产业——板鸭厂,当年就生产出合格板鸭近3万只,其中1.5万只出口到香港。在其他内陆城市还在拓展区域市场时,共青城生产的羽绒服以及板鸭、啤酒和瘦肉型猪等拳头产品,已经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200多万美元,人均产值达16000多元。

       在互联网时代,共青城借助跨境电商这张“网”,再次走向世界。

     “我们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亚马逊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在全球有40多个海外仓,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球开店指导,帮助他们开拓全球市场。”江西必创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招商主管熊青说,今年的目标是实现进出口额5亿美元。

     “没想到,在内陆小城,可以实现‘货连海外’的梦想。”“00后”殷家彬整合省内外的服装货源,为电商平台供货。在园区“一对一”帮扶下,他的公司开业仅6个月,订单就增长到每天五六百单。像殷家彬这样的电商团队入驻园区,可以享受到办公生活、培训孵化、市场推广、物流及金融支付等服务,获取全球46个跨境电商平台资源,真正实现“拎包”入驻、快速成长。

       目前,共青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达690家,累计贸易额10亿美元。未来三年内,这个产业园将孵化超过1000家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和100家生态链配套企业,打造5万人以上的创业社区,成为百亿级跨境电商产业综合体。

     “当年我们有98位上海知青,现在我们有10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差不多占到共青城人口的一半,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质:都有各自时代最开阔的眼界和最开放的思维。”共青城市市长刘阳青说,为青年人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助推他们创新创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共青城永葆“青春”的关键。(闫 鹏 王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