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胡海平:用“共享智慧”打破企业阶层固化,实现共同富裕)
表面上看,中小企业缺乏的是资金、市场、渠道等,但实际上缺乏的是智慧。我个人认为,打破企业阶层固化,解决的路径在于:共享智慧,实现共同富裕。
管理大师拉姆·查兰说过:“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师董会(SDH.US)董事长胡海平是现下中国企业家“彻底转变企业思维”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球首家智联网概念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这个曾经的“企业导师”在疫情突袭下如何度过危机?如何积极转型?胡海平日前接受了金砖财经独家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一、转型之路
金砖财经:师董会是以首家“智联网”概念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一家中国企业,能否谈谈您的经营模式?
胡海平: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基本上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表面上看,中小企业缺乏的是资金、市场、渠道等,但实际上缺乏的是智慧。我个人认为,打破企业阶层固化,解决的路径在于:共享智慧,实现共同富裕。人与人之间差别实际上是一种观念、理念、认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依靠资源帮扶解决不了企业经营能力低下的问题,从视野、思维、运作等方面提升企业家智慧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我们是通过线下举办的产业峰会、主题论坛、企业发展座谈会等形式的丰富活动,线上进行问答、分享内容等在线服务,不断分享产业前沿机遇、分享企业成长心得。从培训交流、产品推广、品牌营销、路演融资、企业上市服务等方面为不同需求的会员全面赋能。聚集了 3000余位中国企业界、科学界、投资界众多著名人士及专家,深入企业的定向服务,走进导师、会员企业的厂房一线,通过咨询诊断、创新分析、资源对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量体裁衣,精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线上可以请教问题,会员下载完我们的 App,打开 App以后,有包括江南春、周桐宇、梁信军、李宁、王建宇、王阳、田宁等在内的上千名的名家导师可以直接进行对话。除此之外,我们有在线课程,大咖导师们演讲的课程,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的课程。会员与导师通过直播形式,打破空间与边界的结节,相互交流,产生裂变,在这里,每个人也能拥有自己的朋友圈。
我们帮助过的企业非常多。比如,帮助和投资了中国新三板首家挂牌上市的商务会议公司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帮助烟台惠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无线充电项目,增加该司的项目回报率;帮助中国乌镇壹传科技公司对接投资方,使其获得 500万元的融资,并得到与家电卖场合作的宝贵机会。在线下游学活动中,通过师董会客服介绍搭桥,会员们相互认识之后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忆链物联网公司,并牵头完成 LNG多式联运物流方案。
金砖财经:您是如何让师董会实现成功上市的?能否分享一下您的上市历程,比如,谁来操盘的,遇到过哪些困难?上市过程中有哪些坑?
胡海平:师董会是首家以“智联网”概念登陆美国的纳斯达克的一个中国企业。2019年 9月,师董会以“GIP”(Global Internet of People:全球人联网)为股票代码提交 IPO招股书。在申报 IPO过程中,2020年 5月,为进一步提高品牌辨识度及在主承销商建议下,师董会选用“SDH”(“师董会”汉语拼音缩写)为股票代码,公司并于 2021年 2月 9日在纳斯达克完成挂牌上市。
上市能够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拓宽融资渠道,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实现合规经营、助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加强外界对公司的信心,同时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对师董会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但绝不是就止步于此,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传播自身核心竞争力,上市就好比登上晚会的大舞台,在舞台上有主角、有配角、有台前幕后……摄影师拍摄的时候世人大多看见的是主角,在资本市场上,主角可能是阿里巴巴、可能是京东、可能是百度……若要想让人记住你,就得不断传播自己,总有一天,你会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配角走向主角展示在世人面前。这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努力一步步实现。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企业上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步都必须严格符合要求,合规制度建设、合规组织体系建设、合规文化建设以及合规的价值观建设。
金砖财经:眼下许多企业在做短视频直播,您为何没有进入这个赛道,而是要转型进入锂电池领域?
胡海平: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的情况非常不错,许多中小企业都了解我们,愿意加入,下载和注册量保守估计有 500多万家。疫情之前,我们销售额是增加的,利润也是,疫情发生后许多线下活动无法正常举行,生活与工作都受阻,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受困于此。
由于长时间没能复产复工,一些企业现金流出现了问题,有的被迫停止运营。很多会员没办法交会员费了。我们受到重创,业绩大幅度下滑,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单凭借企业咨询服务是很难维持和支撑师董会上市公司的业绩,要发展就要转型创新。我琢磨着如何转型,以及转型的方向。前途在何方?应该往哪里发展?
和很多依靠讲师的知识平台不同的是,师董会是一个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为主的“平台+投资+实业”商业综合体。除了共享智慧,我们更加注重做好实业、做好产融结合。在创新过程中,我的思路是必须虚实结合,从平台向实业延伸,再开新局。
这时正逢国家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大力布局发展新能源产业,明确提出 2050年要全面停产燃油车,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全面替换。
可以预见,汽车将面临“油转电”的变化,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一项,就是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同时,船舶、农用机械、工程机械、储能电池等相关领域也将全面迎来新能源转型,锂电池领域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中国全社会新能源转型的风暴即将开始。
而锂电池材料领域,恰恰是我从商 30年来的积累,我是中国锂电池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我在 2021年整合顶尖的新能源产业人士,通过筑海(淄博)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组建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大力进军锂电池材料领域。短短半年时间里,从考察到投资到建设的快速布局,并相继获得宁德时代、南都电源、中兴集团等企业价值过亿的订单及销售。
转型进入锂电池行业是经过以下四个判断,第一,一定要紧跟国家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选择的赛道一定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与自己所学的领域、专业相关,要有专业分析能力。例如我本人是浙江大学本科化工自动化,研究生化学工程专业,我会朝这个熟悉的领域去发展,转型的方向也都是我所学的专业知识。第三,要有实战经验,我曾任杉杉集团总裁,二十多年,把杉杉从一个传统的服装厂转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材料工厂,转型这方面,我有实战的经验。第四,要有良好的团队激励机制,要有包容心,将既得利益舍得与团队一起分享,才能聚集天下英才共同营造精神家园。
二、创新之路
金砖财经:
在当下纷繁复杂环境下,一些企业开始“躺平”,甚至非常消极,您如何理解创新时机?
胡海平:我的经营理念可以总结为16个字:迅速反应、以变应变、马
上行动、注重结果。
对待企业的任何事情和解决问题一定要迅速反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要有应变的形式和方法去应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有马上行动的行动力。有些企业在遇事之后一遍又一遍地不停开会讨论,做任何决策都犹豫再三,讨论不停,迟迟不去行动,这是不对的。最终注重结果。创新永远是处于60分的状态就要行动,如果等到100分的状态才去创新,这是守旧。
以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为例子,最近一段时间,新东方对大众来说已经是如雷贯耳,靠着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等一众名师主播,爆火出圈,扭转了之前的一路颓势。
作为一位从白手起家到最高 2000多亿人民币市值,俞敏洪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家,并且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成功企业家放下面子,在当下选择带着一群“教书先生”在直播电商里“做网红”,丝毫没有因为有失体面放弃一位企业家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遭遇教培行业的巨变,他便宣布为农村的孩子捐献了近 8万套价值4000多万的课桌椅;无条件地给所有新东方的学生进行退款;员工工资该结清的一分都不少,全部结清;房屋租赁的违约金全部结清这几件大事,果断迈出转型的第一步,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卖起了农产品。
坦白讲,起初对于新东方从教育转战直播电商,很多人产生质疑,并不相信俞敏洪转型能够如此成功。因为在拼多多、京东、天猫等众多电商平台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或许新东方选择转战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转型方案会更加适合?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的俞敏洪,选择转型的方向却是助农赛道。双语直播带货的独特形式让其团队成为了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所以,无论个人、家庭还是公司,最大的安全感无不来自于正向现金流,而最早的崩溃往往从缺钱开始。无论是曾经叱咤商界的企业家还是挣扎于生死间的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环境越是艰难,越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放下面子去挣钱,才是最大的体面。
三、企业家精神
金砖财经
:您结识了不少企业家,谁让您印象深刻?
胡海平:有很多企业家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九十多岁高龄仍然努力工作的李嘉诚,任正非、比尔·盖茨、
乔布斯等。
在沃顿商学院同台演讲时结识了李宁,他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之一。在李宁的商业生涯中,他历经从辉煌到低谷,波折再崛起。这并没有难倒这位中国体操界的世界冠军,反而在商海里创造中国国产体育品牌的奇迹。
当年,运动服饰行业陷入库存危机,整个行业不景气,盲目扩张和产品定位的失利,李宁迎来了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他为了重塑竞争力,进行全方位升级之战。除了在营销、渠道和供应链发力外,“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基本策略为李宁在中高端市场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李宁借力纽约时装周推出“中国李宁”系列,更是引起年轻人广泛关注,确立其“国潮”开创者和引领者地位。
李宁专业运动类的篮球和跑步板块重点发力,打造出了高功能性优质产品。在这一系列的革新下,李宁成功“圈粉”,开启了新一轮“黄金期”。
从这个角度看,创业也是一种职业,过程中需要永不休止地处理问题。企业家要承担一切问题和责任,随时做好准备,迎战危机。
还有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这位“服装行业的巴顿将军”带领一家宁波传统的老牌服装厂,成长为中国服装的龙头品牌。他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从 1992年创办开始,1996年就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家 A股上市公司。再到 1999年的成功转型。郑永刚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找到了企业新的发展方向,成功将一家以服装生产和贸易起家的公司,从单一的服装业务发展成为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医疗健康、贸易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成为国内少有的从服装行业成功转型新能源行业的公司,并带领着这个品牌走向世界。
如此跨界转变,源自于郑永刚的敏锐和创新精神。我对他的评价是极具大将风范,并且临危不乱。
金砖财经:您的人生富有张力,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胡海平:我出生在浙江舟山一户普通农家。“知识改变命运”,对普通农家出身的孩子,加上父亲病逝,
十几岁时我就深知“唯有读书高”。
我以舟山中学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尖子班。人才云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养成极强的抗压能力,在充满竞争的尖子班里学习,习惯探索更多未知的新领域,为日后的工作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为了帮助家里改善经济状况,我放弃了出国深造,放弃到国家教委工作的机会,选择走进企业。以综合能力考评第一的成绩进入宝洁公司,从培训生、管理生到宝洁公司经理。
基于企业基层经验的累积,机缘巧合与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相识后进入杉杉集团,创建上海杉杉科技公司,担任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综合材料企业杉杉集团总裁,率领杉杉集团通过金融控股方式,实现“千亿操盘”。
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在创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阿甘精神”。电影《阿甘正传》中,由汤姆·汉克斯饰演阿甘“永不言弃”的精神令我印象深刻。成功是熬出来的,只有像阿甘那样懂得坚持的人,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中小企业及创业者要勇于创新,而创新就亟需耐受挫折的品质和坚持的精神,要学会“咬定青山不放松”,勇于在嘲讽中前行,当你觉得别人在对你冷嘲热讽的时候,那说明你的自身还不够强大。
常常有人对我说:“胡总,我若是像您一样已经拥有一定的财富,收获一定的荣誉光环,我就好好享受人生不折腾了,还要那么累、那么拼干嘛呢?”这时我就会立刻回答对方:正因为你有这样的心态,所以你无法拥有这样的财富和荣誉,企业家精神的特点是,从来不满足于自己已经产生的东西,要执着、永不满足,锲而不舍。
“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人生就像跳高运动,达到一个目标后将会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人生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而是在动态追求成功的过程。所以,企业家要有远大的理想,勇于挑战不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