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秦岭朱鹮的北迁之旅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28 17:00:43
摘要: 朱鹮保护也见证了秦岭等地生态空间保护修复的成效,“伞护”了其他野生动物种群,促进了绿色发展。

朱鹮在林间自由翱翔

朱鹮在河边觅食

旭日初升,晨曦惊醒山谷。

羽翼翻飞,一鸟翩跹而至。

沿着弯弯曲曲的九里坡,下行到谷底,绿草如茵,幽峡若画。行走在柳林村的山间小径,不经意间就有一抹淡红从天空掠过。这抹红,便是享誉世界的“吉祥之鸟”——朱鹮。

柳林村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北部山区的庙湾镇,是朱鹮在秦岭以北的首个野化放飞地。今年是铜川朱鹮野化放飞的第9个繁殖季,“铜川籍”朱鹮家族再添27名新丁。至此,2013年开始在铜川进行的秦岭以北朱鹮野化放飞试验累计放飞的62只朱鹮,共繁育出“铜川籍”朱鹮163只。

从秦岭南麓的汉中市洋县到秦岭以北的铜川市,朱鹮的北迁之路,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安家

2013年的一天,32只朱鹮乘着两辆皮卡车,从洋县出发,来到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野化放飞基地。

陌生的地方,一群热情的人早早守候在这里,迎接远道而来的“吉祥之鸟”。他们是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站长、林业高级工程师王华强和他的同事们。

终于等到这一天!

早在2012年12月,原陕西省林业厅专家组在铜川考察朱鹮野化放飞位置,发现这里河流湿地开阔,众多高大乔木可供朱鹮筑巢栖息,黑鹳、苍鹭、白鹭等朱鹮的伴生鸟时有出没。

“既然这些鸟都能在这里生存,对朱鹮来说,问题应该不大。”春节过后,专家组最终确定了铜川为朱鹮的野化放飞地。

彼时,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仅有王华强等4名工作人员。虽有满腔热情,但他们从没有见过朱鹮,更别提照料朱鹮。接到消息后,他们赶紧到洋县考察学习。

一切从零开始。王华强和同事们在放飞基地建成了600平方米的朱鹮驯化大网笼、150平方米的救助网笼以及应急监控保护设施。网笼里有乔木、小池塘以及一些栖杠,尽可能模拟野外环境,力求通过人工驯化,让朱鹮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见到池塘能下,见到大树会上,见到杠子能卧。

与此同时,铜川在保护地发放宣传手册,普及朱鹮保护知识,并抓紧培养一批朱鹮监测和保护人员。

“朱鹮到来后,我们赶紧将其安置进驯化大网笼,之后逐步让它们练就野外生存的本领。”王华强说,“小家伙们来铜川,我们在欢喜之余也担心,担心它们能不能安稳下来,毕竟没有在秦岭北麓野化放飞朱鹮的先例。”

经过数月适应性训练,2013年7月3日,秦岭以北地区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在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举行,32只朱鹮回归自然,翱翔天际。

生存

“今晚刘家河村卫生室门前杨树上夜宿朱鹮14只。”

“今天早上鱼池河道无朱鹮。”

在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朱鹮监测群里,每天都有这样的信息。

为了保障朱鹮野外生存安全,耀州区林业局选聘了16名群众作为朱鹮监测员,按照地段划分片区。王华强介绍,监测员每天要记录朱鹮在不在片区、在干什么,及时反馈动态信息。

今年62岁的杨刚齐2017年被聘为朱鹮监测员。“我每天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投喂基地网笼里的朱鹮。这些朱鹮有的因意外碰撞受伤了,有的发育不健全,有的营养不良,我们把它们保护起来。早上7点半投喂一次泥鳅和黄粉虫,下午两点再投喂一次。”杨刚齐说。

王华强说:“‘铜川籍’朱鹮有‘三最’,即分布最北、经受过最寒冷气候、经历过最大风雪。”

在寒冷天气里,为了朱鹮的安全,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采取了许多辅助性办法,在掌握朱鹮飞翔轨迹、觅食范围及夜宿地等活动规律后,监测员每天早上穿着胶鞋、拿着铁锨,去河道浅滩地把冰砸开,在河道里投放泥鳅、黄粉虫等食物,并用望远镜实时观察朱鹮饮食情况。

定居铜川的朱鹮,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015年,为了巩固铜川野化放飞成果,我省决定再放飞一批,于是,又从周至楼观台调来了30只朱鹮,经半年适应期后放飞。

添丁

朱鹮一般一个巢产4个蛋,繁殖率比较低。

每年进入朱鹮繁育期后,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便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对朱鹮栖息地逐一排查并记录朱鹮筑巢情况,对朱鹮巢区进行隔离封控,防止人为干扰和疫源疫病的传播;在巢树安装防护网,用塑料布缠绕树干,防止蛇类等天敌攻击。

“每年2月朱鹮开始求偶筑巢。3月进入孵化期,一般是28天到30天,雄鸟和雌鸟交替孵化。小朱鹮出壳后大约26天,工作人员从树上把小朱鹮抱下来,戴好黄色的环志号,制作档案,便于日后观测。”王华强介绍,这样,不管以后朱鹮飞到哪里,只要看到黄色的环志号,就知道是“铜川籍”的。

9个繁殖季,62只朱鹮,累计繁育163只“铜川籍”朱鹮。目前,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能监测到100只左右的朱鹮,在更高纬度的铜川市宜君县和延安市富县也曾监测到“铜川籍”朱鹮的身影。

朱鹮野化放飞的北迁之路,见证了我国复壮朱鹮种群的努力。9月22日,我省又在渭南市临渭区野化放飞22只朱鹮,在秦岭北麓建立起第5个朱鹮野化放飞种群。如今,陕西、河南、浙江以及日本佐渡、韩国昌宁等地均建立了野化放归种群,放归个体800多只,目前已增长到1200多只,朱鹮基本摆脱了灭绝风险。朱鹮保护也见证了秦岭等地生态空间保护修复的成效,“伞护”了其他野生动物种群,促进了绿色发展。(杨鹏 赵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