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九江浔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7亿元
9月30日,江西省九江市召开“非凡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浔阳区专场)。
十年来,浔阳区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开创浔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7亿元,总量位列全市第二。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等荣誉。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0.03亿元,比2012年的139.91亿元,增长57.27%,全区第一、二、三产比重从0.2%:37.7%:62.1%优化为0.03%:14.68%:85.29%,全市商贸中心地位持续巩固,消费辐射赣北地区乃至周边省份,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力服务九江石化,成功申报全省首个省级石化产业园。工业园区提质增效,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107.81亿元,是2012年的4.2倍。文旅产业加速融合,浔阳江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烟水亭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912.6万人次,相比2012年翻番。近年来,浔阳区克服疫情影响、顶住下行压力,经济发展量质并举、势头强劲。
十年来,浔阳区在精细管理城市、精致建设城市上持续发力,抢抓政策风口,分批次完成68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征迁面积约249万平方米,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创浔阳之最。新建安置小区14个,1.1万余户群众喜圆安居梦。立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造老旧小区31个,惠及居民2.2万户。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拆墙透绿”,精心打造塔岭南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助力九江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年里,浔阳区强化市区联动、突出以点带面,城市颜值不断刷新、越来越高。
十年来,浔阳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上持续发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与17个省48个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实现74项政务服务“两地通办”,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综合评价位列全省前十二。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改革,城市基层党建“五化”工程典型案例全省推广。把握政策机遇,主动融圈入群,全省首个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首柜通关,结束江西不能直接进口肉类的历史。组建北京、上海、深圳等驻外商会,设立六个招商兵团,招商更加精准专业,赣基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区。十年里,浔阳区勇于改革破题、提升开放能级,动能后劲持续释放、切实增强。
十年来,浔阳区深入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校区),新增学位5850个,新增幼儿园8所,增加托幼园位1680个,“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落实常态化防疫措施,区人民医院建成并运营,坚决守住“北大门”“桥头堡”。建设嵌入式社区养老院11家、社区养老服务站61座,养老设施覆盖率提升至83%。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区建设,创新多元调解、浔城志警特色品牌,获评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示范县(市、区)。十年里,浔阳区坚守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民生答卷更有温度、凸显质感。
十年来,浔阳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成环保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和大气污染防治管家服务平台,PM2.5平均浓度由48.2ug/m³下降至33.4ug/m³,优良天数比例由85.7%提高至92.6%,环境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二级标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做好化工出清、禁捕退捕、码头整治工作,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完成袁家湖整治提升,省控长江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严格落实“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十年里,浔阳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不足,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魅力彰显。(黄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