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难忘的家乡小康之美

来源:中国网 编辑:雨轩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0-31 15:59:12
摘要: 描绘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图景。

1667201960408.png

河水潺潺,沟渠条条,垂柳飘飘——依河而生的家乡,在我记忆里一直是美好的,尤其是经过近10年的新时代洗礼,它变得越来越美丽漂亮了——村庄打扮得像城市园林一样,公共汽车来来回回不断,描绘的是一幅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图景!

2020年春节期间,我和老伴从北京乘高铁到江苏省南京市下车,换公共汽车前往我的家乡——六合区新集镇朱云村陈庄组,一路上,尽收我眼底的是公路四通八达,居民楼鳞次栉比,田野里麦苗青青……到处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走进村子,已是旁晚时分,一股浓浓的饭菜香向我迎面扑来,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那时,家里做饭烧的是柴禾——稻草、麦稭、树枝……烟熏火燎,害得做饭人总是两眼泪湾湾,一顿饭着实吃的很辛苦。一边走,一边想,不一会我们就到家了。当我去看望正在做饭的家人时,我发现他们已经实现了做饭“现代化”——做米饭用上了电饭煲,炒菜用上了液化气,煲汤用上了自来水,照明用上了太阳能——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却变成了生活新常态。

新时代,新家乡,新农民,就得这样享受新生活。我记得,我在家的时候,蓝天白云之下的家乡,沟渠纵横,水清澈见底,鱼虾四处可捉;一家人生活用水,都是用两个大水桶从家门口二三百米远的大塘里挑回来的,水质非常好,常有滁河水从此流过,许多鱼虾也爱在这里休养生息;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大面积旱作物改种水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水系被污染了,直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家门口的塘水已经无法再食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三农政策、建设美丽乡村政策,改变了家乡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家里通了自来水,才告别了生活用水的“赃乱差”。过去,从塘里挑水遇到天阴下雨尤其是冬天下雨下雪,路面泥泞还结冰,可谓是困难重重。现在,不用出家门,水龙头一拧,水不请自来,生活十分方便,吃吃喝喝,洗洗涮涮,全用上了自来水,再加上太阳能照明,家人对生活充满无比自豪感——他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网开视频发微信微博叫快递……一天到晚,生活像城里人一样快捷便利,心里总能不美滋滋的!一种满足感总能不油然而生!

家乡美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其中,生活环境美,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家乡当农民的时候,“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农民的代名词。如今,田地里的人工劳作,已经被机械化所代替,耕种、除草治虫、收割、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土地做到了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经营,“职业农民”大多数已经由“泥腿子”变成了城市“产业工人”,过上了“白领生活”。他们虽然每天往返于城乡之间,但是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几十年前,当农民一天只能挣几分钱几毛钱块把钱,而今,有的人在公司上班,一年能拿上10万元报酬。同样是农民身份,务农与务工相交于过去却形成了天壤之别。现在家乡农民大多数不种地了,生活水平却得到了大提高。他们有的开着车长期在城里“打工”;有的从“糠箩”跳到了“米箩”——由农民摇身一变在城市“安营扎寨”,成为了城市居民。他们的这些变化,全亏党的“奔小康”政策好!

在农村生活环境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更加重视了。前两年,我们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省、市、区各级从政策到财政都给以了大力支持:柏油公路修的纵横家乡,太阳能灯一排排,从公路到家家户户,构成了农村“不夜天”网络;公共汽车定点来到家门口,出行极为方便;村庄周边、道路两旁都是城市绿化带、美化带,树木林立,绿草茵茵;健身广场坐落其间,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前来这里锻炼休闲。他们把家乡的这些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要好好地享受生活美、环境美!

家乡人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来源于改革开放,来源于新时代。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洗礼,又迎来了新时代,他们对“小康生活”更加向往,也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原来,家乡是以种粮食为主,是以土里刨食为主。后来,家乡人转变了观念,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利用背靠滁河的水资源优势,开始招商引资,实行土地流转和土地租赁,使一家大型农业开发公司在家乡实现了水产开发,形成了水上水下综合配套的水产、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全面立体式资源开发利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家乡人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水乡人家。他们从中受益匪浅,他们在惠农惠民政策的加持下,基本实现了生活来源生活保障无忧无虑。家家户户都先后盖起了新颍别致的楼房,已成为家乡人安居乐业的新景观!他们在房前屋后,遇到有外地人来观光旅游,就会把家乡的个人的变化原原本本地绘声绘色地讲给外地人听。此时此刻,他们个个好像都是合格的热情周到的义务讲解员!

时间容易过,半点不留人。经过几天的同吃同住同逛同聊,我对家乡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现——家乡人的整体素质都有了显著提升。他们过去有不少人只身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外出求学;现在又有不少人在外地学会了“一技之长”回到家乡,积极参加家乡新农村建设。他们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有的在新集镇工作,有的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成为新一代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他们每月有几千元工资收入,工作积极性很高。宣传、落实“三农政策”是他们工作的主旋律。一年到头,他们走村串户,联系农户,了解民情,与村民打成一片,“扶危济困”,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得民心,深受大家的欢迎和爱戴!今年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家乡也掀起了高潮。村干部积极写标语贴标语,发宣传材料,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他们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着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发展好农业,建设好农业,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他们要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带领广大村民多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多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他们相信,只要真抓实干,家乡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今年春节,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回老家去走一走,看看不断变化的家乡小康之美,因为,我听家人说,我家门前的鱼塘已经被美化得像“游泳池”一样了,已经是一个靓丽的旅游观赏点,它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李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