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生态保护:鹮美天下 她功不可没

来源:陕西省林业局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1-15 22:24:48
摘要: 坚守初心奋斗在保护朱鹮事业的第一线

张军风:坚守初心奋斗在保护朱鹮事业的第一线

说起张军风的故事,还得从十年前洋县调来的60只朱鹮说起。从那天开始,张军风便和朱鹮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2022年3月,秦岭北麓的周至县楼观镇迎来了60只国宝级的濒危物种朱鹮。为避免对环境挑剔的朱鹮有初来乍到的不适应等问题,张军风作为承担此项任务的主力,经过研判后,科学作出决断,采取封闭朱鹮饲养区的方法,确保了朱鹮当年调运,完美实现当年繁殖26只朱鹮的奇迹。

时间总是会见证所有的奇迹,也有不可避免的困难。60只朱鹮在精心的照顾下,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在这里安居下来。但是冬季的到来,又给朱鹮的生态带来了新的挑战。“能不能安全越冬,直接关系到朱鹮人工饲养种群能否在秦岭以北立足。”张军风描述着当年的情景,“当年冬季,是关中地区最冷的一个冬天,楼观台最低温度-17℃,朱鹮栖息地洋县不积雪,朱鹮怎么办?”

在张军风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大胆提出了朱鹮耐受性试验和保温措施相结合的方案。将一个朱鹮舍用塑料布封住,里面悬挂热能灯制做成保温棚,用于救治冻伤、有病的朱鹮;地面铺设草垫,放置粗的树干,供不能及时上架的朱鹮栖息;放长流水以防水池结冰和泥鳅死亡,用斧头敲击水池边冰面清除积冰以减少朱鹮骨折;采取饲料多样化等措施,帮助朱鹮越冬。她晚上经常坚守在一线,通宵值班,密切关注整个种群的动态,以便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处理,保证了朱鹮种群的平稳过渡。

周而复始,冬去春来,每年这个季节的3到6月份,便迎来了朱鹮家族繁殖的季节。从饲料配制到巢框安置,从朱鹮配对到一对对朱鹮步入爱巢,她从未缺席。

“守护朱鹮的岁月,可谓是事无巨细,甚至微小的温度波动都可能导致朱鹮雏鸟的生病死亡。”张军风微笑着讲述着自己的工作。

从人工孵化到雏鸟出壳,每一只朱鹮雏鸟从50-60克长到1500克,都需要70余天的日夜守护。每一只雏鸟成长的背后都有着精彩而心酸的故事,也倾注着她的心血与汗水。在人工育雏过程中将按日龄控制育雏器温度标准改成按体重控制温度,有效地解决了同日龄雏鸟生长差异大的问题,提高了朱鹮人工育雏成活率;在自然育雏方面,张军风同志也大胆摸索试验,带领大家不厌其烦地给朱鹮多次人工搭巢、繁殖期间不间断地投放树叶和软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笼舍内的朱鹮自然孵化育雏,从2002年的自然育雏7只到2007年的29只,创造了小网笼自然育雏的峰值,朱鹮种群数量得以稳步增长。

随着秦岭北麓朱鹮种群的稳定和发展,中国的朱鹮保护工作也得到外国友人的肯定,先后接到日本中国朱鹮保护协会、日本佐渡朱鹮饲养中心和日本大分县21世纪梦想委员会捐赠的孵化器育雏器和监控设备。2004年9月,日本中国朱鹮保护协会出资邀请张军风以讲师的身份赴日本参加中日朱鹮保护交流会。

2005-2007年,张军风同志带领技术小组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14对朱鹮进行了亲鸟间的义亲代育雏试验,其中7对朱鹮亲鸟代养获得成功,共代养成活雏鸟11只,朱鹮义亲代养试验的成功,不仅拓宽了朱鹮育雏渠道,降低了人工成本,也说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自然繁殖并没有完全退化,为下一步朱鹮野化训练、野外放飞后的自然繁育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让朱鹮从秦岭起飞,鹮美天下是她一直的梦想,也正因为这个梦想,张军风30年来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时刻以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标准要求自己。她带领着朱鹮饲养技术小组先后攻克了朱鹮人工育雏、自然育雏和义亲代养三大技术难关,共繁殖成活朱鹮543只。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心先后提供朱鹮种源100只,支持建立朱鹮异地人工繁育种群6处,并在周至、宁陕、铜川、华阴放飞朱鹮140余只。她组织编写了林业行业标准《野生动物繁育技术规程朱鹮》,为朱鹮规范饲养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今的朱鹮已经从秦岭起飞,飞向更远的地方,但朱鹮保护的未来依然充满挑战。为秦岭北麓朱鹮种群的发展壮大,为最终建立秦岭、渭河谷地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朱鹮集合种群,张军风依然继续坚守初心,奋斗在保护朱鹮事业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