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区人社局:“疫”起向前 筑安全防线保民生就业
“疫”起向前,向“疫”而行,尽锐出战。连日来,重庆市大足区人力社保局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以最强担当、最严标准,为群众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为民生就业搭起温馨的绿色屏障,在抗疫一线书写了新时代干部队伍的责任与担当。
冲锋“疫”线护平安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大足区人力社保局积极响应号召,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成行动,迅速下沉一线,入社区、进小区、上交通卡点……“疫”路守护,最美逆行。
“请您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谢谢配合。”自11月3日开始,大足区人力社保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组织60名干部职工先后到三驱下道口、石篆山下道口参加防疫工作,他们身穿志愿者服,对进入大足的司乘人员逐一查验信息,认真做好扫码查验、问询登记等工作,排查有无异常情况,坚决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切实筑牢防疫安全屏障。
在石马镇石门村里,大足区人力社保局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一大早就戴上党徽和红袖章,拿着大喇叭给居民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劝导群众少聚集、少流动。该局团总支书记粟茜是第一个主动请缨参加防疫工作的志愿者,她每天一大早就协助社区医护人员做好维持现场秩序、核对信息、帮忙扫码登记、清理医疗废物等工作,始终保持着服务热情与耐心。“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要站出来,扛得住!”粟茜如是说。
上下一心,戮力同行,凝聚起战“疫”合力。
“家里有几口人、近期是否准备返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这是三驱镇长坪村劳务经纪人杨秀兰每天要重复上百遍的话。依托重点地区来足返足人员数据、发挥“一库四联盟”协同联动机制,杨秀兰秒变“信息排查员”,精准掌握辖区人员动态,建立区外拟来足返足人员信息台账和返乡农民工台账,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据统计,自11月22日至11月30日,全区劳务经纪人排查拟返足来足人员483人次,市外返足人员326人次。
秒变信息排查员、化身防疫宣传员、客串群众服务员、担任卡口志愿者……连日来,像杨秀兰一样的309名劳务经纪人化身暖心“四员”,积极投身防疫工作,从走街串巷宣传到挨家入户摸排,从协助核酸检测到上门问候安抚,从防疫政策解答到生活服务保障,用坚守贡献“战斗有我”最平凡的力量,用行动呐喊“战疫必胜”最有力的宣言。
迎“疫”而上保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人心暖。特别是疫情面前,就业这个托底民生的“牛鼻子”就显得尤其重要。
“病毒无情人社有爱,疫情当前就业有您!”大足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蒋仕惠表示,为了同心战“疫”保就业,该局通过搭线上平台、建就业台账、送帮扶套餐等多项创新举措,为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就业人员“雪中送炭”,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搭线上平台上,该局深入开展本区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收集350家企业就业岗位695个,通过“重庆市就业网”、人社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2947条,职业介绍成功5084人次,开展线上招聘会5场,助力30319名求职者就业。
在建就业台账上,他们指导各村(社区)摸排、建立务工人员台账信息,线上发布就业意向调查问卷4000余份,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17602次,微信推送帮扶政策20条,手机发送岗位信息4万条。
在送帮扶套餐上,他们强化就业扶贫政策支持,“一对一”盯户盯人精准帮扶,扶持14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112名脱贫人口就业,新增见习基地29家,提供见习岗位1073个,安置见习人员338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全区各镇街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需求,同时为帮助大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大足区人力社保局近期还新开发281个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
据介绍,本次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环境消杀、卡点值守、核酸检测服务、防疫物资对接、防疫风险排查等。招聘对象为离校两年内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以及零就业家庭人员、低保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招聘实行“即时报名、即时招用、即时上岗”,截至11月30日,各镇街已招聘上岗184人。
据悉,全区人社公益性岗位已共计安排440人从事基层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平凡之中见真情,大事面前显担当。”大足区人力社保系统用凡人的点滴微光守护了群众的万家灯火,凝聚成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龙 荣 杨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