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让世界看见秦岭丨终南余雪更赋秦岭地貌之神韵

来源:中国网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07 22:50:20
摘要: 秦岭独特的地质地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生灵,雪过天晴,一幅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油然而生。

近日,秦岭陕西区域迎来初雪,绵延曲折的秦岭已成冰雪世界。秦岭独特的地质地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生灵,雪过天晴,一幅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油然而生。秦岭美景,一年四季都在吸引着人们前来目睹见证。雪后初霁,由陕西摄影家协会会员组成的一支采风团来到秦岭翠华山拍摄创作采风,镜头里的翠华山粉妆玉砌,玉树银花,宛如冬日大片。

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中华史。秦岭作为中国地质构造的一个缩影,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自然奥妙,像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科普巨著,为人们解读“地球天书”提供平台。

秦岭地貌 划分中国南北

秦岭的形成,横跨亿万年。8千万年前,秦岭因喜马拉雅山运动、燕山运动改造,大幅度的垂直升降,最终形成横亘在中国中部的巨大山系。现如今,以秦岭造山带为主的中央造山系,东连大别山,西接昆仑山,北到祁连山,是中国南北板块的主要拼接带。

秦岭在史书上记载为“天下之大阻”,是中华大地南北间的天险。随着现代科学体系的完善,我们对秦岭的认知逐步加深,已正式将秦岭作为南北分界重要的地理标志。秦岭山势复杂,地貌多样,阻碍了水汽的流通,使我国南北差异明显。可以说,中国南北方呈现着不同的地域风貌、植被特征、风土人情等差异,皆因秦岭这个天然大屏障而产生。

秦岭因其地质地貌还承担着许多“责任”。作为一个完整的地貌单元和我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秦岭具有多维地带性变化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地貌学信息。秦岭地区地质地貌不仅有着北方特有的雄峻浑厚的审美品格,在很多区域也有着类似于南方小景山水的精致与秀美。不仅如此,它还是世界动物地理上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带,植物区系的南北交汇地。复杂多变、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山崩地质 终南山名扬四海

秦岭不仅地广物博,组成山体的岩性更是复杂多样。亿年来,在地质运动,岩石风化等内外力作用下,秦岭山脉里诞生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景观,其中一些因文人墨客,流古至今,声名远扬,终南山便是一处。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是王维在终南山隐居时所写,寥寥数笔,勾勒出终南山的地貌特征。终南山奇特秀丽,山势突兀,峰峦叠嶂,其支峰翠华山还有“国内独有,世间罕见”山崩地貌。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是由于翠华山是花岗岩山体,而花岗岩脆性大、韧性小,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拼合、挤压之力,使翠华山山体之中产生了不计其数、错综复杂的节理(裂隙),山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被节理破坏,在数亿年的地壳运动中,节理交织的花岗岩山体——翠华峰被抬升到地表,形成了巍峨竦峙的高山。约1.2万年前,因地震诱发翠华峰崩塌,造就了翠华山的山崩奇观。山崩形成山崩临空面、崩塌堆积、堰塞坝、堰塞湖、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形态完整、稳定,完好地保存到今天。

如今,终南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作为核心景区,其珍贵的地学、人文旅游资源不但是人类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作用的窗口,还兼具科学研究价值,一直以来,景区发挥着自然科普教育的职责,向公众讲述着秦岭的故事。

此外,还有一群人,他们也在默默地“讲述”着秦岭的故事。

镜像秦岭“镜” 显秦岭冬日神韵

秦岭凭借着山水的雄奇俊秀,四季不同的美景,被历朝历代书画家誉为创作灵感的发源处和精神高地,成为文人墨客取之不尽的天然素材。作为现代艺术主力军的摄影家们也在关注着秦岭,他们用镜头的“语言”诠释和表达秦岭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文化内涵。

12月2日,“镜像·秦岭”摄影创作采风活动来到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翠华山,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组成的采风团成员站在天池湖畔,无不赞叹冬日里终南山的绝美风景,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来。

翠华山景区的天池,是山崩后形成的堰塞湖。在冬日里,碧波荡漾的湖面,宛如秦岭中一双异域少女婆娑的明眸。湖面上升起缕缕水汽,赋予水中俊俏的翠华山一种犹抱琵琶的美感。湖旁连绵的群山,已褪去秋日里的姹紫嫣红,披上了银装,与天池相望对视,湖光山色间彰显着翠华山山崩地貌的神韵。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应超表示,秦岭重峦叠嶂,钟灵毓秀,来到秦岭,不仅能感受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美,还有那沧桑厚重的人文之美。摄影家在用相机传播秦岭美景同时,也提醒前来的游客对秦岭怀有敬畏之心,爱护秦岭,好让更多的人见证秦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