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重庆奉节: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来源:中国网 编辑:雨轩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15 22:29:20
摘要: 重庆奉节县以“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为重点,以返乡入乡创业园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促进车间提档升级,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就近增收致富和照顾家庭两兼顾。

重庆奉节:建园区育产业壮车间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近年来,奉节县以“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为重点,以返乡入乡创业园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促进车间提档升级,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就近增收致富和照顾家庭两兼顾。

创建机制 助推创业就业

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奉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帮扶车间创建工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乡村、企业、外出务工集中地调研,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就业帮扶车间创建目标,成立了县委、县政府联系和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调度、统筹抓好就业帮扶车间创建工作。以县政府的名义相继制发《关于加快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支持返乡入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十三条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奉节县优秀农民工回引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用工保障、降低物流成本等予以支持等,为推动县内外企业、农民工等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加快就业帮扶车间创建工作健全机制、把脉导航。

完善政策,强化考核。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33个乡镇街道、23个要素保障服务部门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分别下达招商引资任务,从签约合同完成率、落地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以及服务保障、政策落实等8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赴外驻点,招商引企。全县抽调年轻干部12名组建四个驻外工作组,常驻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区经济圈,会同深圳、成都(奉节)商会等和市农民工办驻湖北、山西办事处以及奉节籍企业家常态化开展招商引企工作。

打造平台 吸纳返乡人员

合理布局,共同发展。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规资、国资、住建、人社、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公司等部门实地规划,结合乡镇集镇交通区位、常住人口、闲置资产资源和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按照“统一规划、同步启动、分批建设”的原则,坚持园内园外、大小结合、协作共享,制定了“1+7+N”返乡入乡创业园发展规划,即做强“1核心”: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县返乡创业园),包括草堂组团、康乐组团、甘溪沟小微创业园。新建“7重点”:兴隆、吐祥、竹园、公平、甲高、安坪、鹤峰返乡入乡创业园。拓展“N多极”:其他乡镇、街道采取多元化发展方式,建成至少1个就业帮扶车间。从2022年开始,每年筹集资金500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促进车间提档升级,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设施,2022年底全县新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0家,全县就业帮扶车间总数达到100家以上,吸纳就业5000人。到 2025年底,培育规上企业15家,总产值预计达到200亿元,吸纳就业20000人以上。

绿色发展,突出特色。在山东滨州市大力帮扶下,安坪镇倾力打造鲁渝返乡创业园,规划建设“一区一园一基地”,由重庆市弘源鞋业有限公司牵头营运管理,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2018年以来围绕“一台针车、一把雨伞、一双皮鞋、一瓶果酒”等引进各类企业24家。在滨州农业专家的指导下,采取“基地+车间+农户”的模式,建成标准化果蔬基地1000亩,最美“橙乡水镇”已吸引外地客商50家以上从事产销服务,吸纳1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就业190余人。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明确方向,补强链条。每个乡镇确定1-2个产业方向,推动返乡入乡产业园集群式、补链式、配套式发展,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一家企业、一个乡村务工群体定向招商,引进一家企业、带回一批配套、回乡一批人才。实现每个乡镇创建一个返乡入乡创业园培育一个主导特色产业。

积极扶持 多元发展帮持

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县人力社保局会同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对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及时进行复评,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继续给予支持激励。同时,根据脱贫村的发展和城市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情况,把就业帮扶车间分为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城镇就业帮扶车间、项目储备就业帮扶车间三类,从一次性建设补助、就业带动绩效奖补分类进行扶持,预计2022年底可成功创建102家就业帮持车间。在实际创建过程中,探索出四种模式。一种是“工厂式”。通过整合盘活乡村各类闲置资源资产,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环保安全、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用工灵活的生产环节转移,发展起“厂房式”车间62家。对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实行集中上班,规定时间,安排食宿,以师带徒,培养专业工人。操作简单的行业实行弹性上班,劳动者随来随做,按件计酬,可兼顾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另一种是“家庭式”。针对部分家庭年龄偏大、有残疾人的情况,把就业车间搬到村或者当初为脱贫建起的集中安置点,建起家庭式稳定脱贫成果车间27家。业主还把机器设备送入有条件的已脱贫户家中,把技术送到手中并及时配送原材料和回收产品,不出户也能实现就业增收。

再一种是“入股式”,即通过企业加车间加基地,引导他们以土地、帮扶资金入股种植、养殖行业,目前已发展13家。还有一种“总分式”,鼓励同一企业(车间主体)在不同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和申报就业帮扶车间,并对其进行单独管理。重庆众盈服装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设立总厂,另在竹园镇、吐祥镇、兴隆镇建分车间,带动就业230人。永乐镇三峡村叶二娘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泡椒鸡爪为主,带动就业56人;又投资600余万元在鹤峰乡创业园建成1300m2宏川食品加工厂,以自动化、现代化设备打造泡椒、卤制食品2.0版。

优化服务 推动营商环境

加强组织引导关怀。实行市管领导“包园”、相关帮扶乡镇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包车间”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就业帮扶车间在生产运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力保障要素稳定。全面落实《支持返乡入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十三条政策措施》,在财政、交通、用工、水电、物流、安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在“升规上限”、校企协作、职工技能培训上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合法合规经营。

营造氛围提升干劲。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打造一批标志性、典型性、代表性的返乡入乡企业品牌。9月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迎中秋叙乡情谋发展”返乡企业家恳谈会,听取返乡入乡企业和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意见和建议,评选表彰了十大返乡入乡创业优秀企业和十大返乡入创业先进个人。11月7日,为期三天的全市就业帮扶车间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在奉节县开班,58名帮扶车间负责人参加培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创业氛围。(徐蜀云 张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