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大美山东 文化莘县

来源:中国网 编辑:蕊蕊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15 22:29:20
摘要: 统筹整合山东莘县所有镇域教育资源,持续深化古城镇学区等6个学区制改革。

山东莘县推进强镇筑基试点

多措并举育人才助力乡村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首,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是涉及面最广、影响面最大的社会民生。近年来,山东莘县聚焦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师资差距等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创新推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教学成果线上共享、教师成长联动共享“三共享”模式,全面打造了群众家门口的“强校”“名校”,探索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突出强镇筑基,推开学区制改革。统筹整合山东莘县所有镇域教育资源,持续深化古城镇学区等6个学区制改革。学区内部按照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六统一”标准,实行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三共享”,镇(街道)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借助学区教师内部跨校流动,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紧缺型学科教师实行走教式教学,全县56所乡村中小学学科缺编“卡脖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乡村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自2020年以来,山东莘县10多所乡村学校的学生在全市书画比赛中获奖;山东莘县魏庄镇学区成立仅半年,就建立完善了所有乡村小学餐厅,学生回流达200余人。

突出龙头引领,探索集团化办学。山东莘县充分发挥龙头学校教学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潜力校”等“1+X”方式,推动一所核心学校与若干所成员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行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等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着力破解扎堆上学、资源浪费问题,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发展。全县成立了莘县一中、莘县实验小学、莘县实验初中、莘县实验幼儿园等12个教育集团,实现了全覆盖,把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送到乡村薄弱学校,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突出评价导向,树牢基层风向标。为促进乡村振兴,鼓励优秀人才向乡村集聚、流动,山东莘县教育与体育局在教师职称评审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在全市率先建立职称“直评”通道。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任现职以来须1年以上乡村学校支教经历,到乡村学校支教3年以上可跨校评审职称。2021年聊城市教体局公布莘县晋升基层正高级教师5名,基层高级教师100名。2021年秋季开学后,山东莘县有52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13名教师从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极大促进了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发展。莘县已有10名乡村教师入选山东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搭建智慧平台,推动教学成果“线上共享”。山东莘县坚持以信息化打破城乡壁垒、校际隔阂,积极拓展智慧教学规模化、常态化实践应用,全面打造师生身边的“共享课堂”。突出分级联动、全域覆盖,立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三通三平台”智慧教学架构。“三通”即一体布建莘县教育城域网,推动教育资源校际直达,实现“校校通”;全面应用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智能黑板,推动教育资源教室直达,实现“班班通”;逐一注册教师、学生账号空间,推动教育资源对象直达,实现“人人通”。“三平台”即全面接入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和省县校共建共享平台,自主开发莘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时共享教材、课件、案例等教学素材,全面打造优质教育资源“蓄水池”。目前,山东莘县平台开通学校空间 195个、班级空间 4232个、教师空间 11183个、适龄学生空间 174282个,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

畅通互动渠道,推动教师成长“联动共享”。山东莘县紧紧抓住教师这个教育教学的“牛鼻子”,积极开拓教师培训渠道,大力延展教师成长空间,打造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的教师共育大格局。一是名师引领,示范带动。依托水城名师、名校长等优质资源,按照个人申报、学校推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工作室主持人选拔等程序,建立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全县15名校长、8名班主任、38名教师加入了名(师)校长领航工作室,其中有5人是水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和外出交流,全面搭建教师成长共育的高端平台。二是教研指导,一线互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组建成立30余个骨干教师团队,严格落实教研员承包制,科学划分“区域教研协作区”,实行上门服务、视导教学。全县55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课一等奖,50名教师获得“省优课”称号,147名教师被评为“聊城市教学能手”。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大力实施了“培尖、培优、培基”培育工程,开展了网上培训、外出学习、专家讲座等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做到教师培训全覆盖;组织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班主任、教育干部320人到鲁东大学和浙江大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业务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徐耀澳 蒋永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