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药飘香富民强县有“良方”
——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蹚出新路子
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全貌 张 康 摄
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陕西腹地、咸阳北塬。这里不仅历史悠久,是被《诗经》所反复吟唱过的古豳之地,自然禀赋更是得天独厚,境内森林密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被称为渭北旱塬上的“明珠之城”。
为破解经济上一煤独大产业困局,旬邑县积极落实县域经济发展“一县一策”举措,以中医药健康产业为突破口,乘着陕西“秦药”品牌快速发展的东风,以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契机,持续在工业领域加大投资,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
近年来,旬邑县抢抓政策机遇期,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作为支柱产业、朝阳产业、脱贫致富产业来抓。现如今,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已成为旬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着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机遇叠加 高点布局
旬邑县境内森林繁茂、植被丰富,气候温润、空气清新,山水俱胜、生态宜人,辖区内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渭北高原沟壑区最大的植物景观群落,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旬邑境内天然生长着中药材1260多种,长期种植的有230多种,连翘、刺五加、黄芪等规模种植,连片管理,是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作为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首批100个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之一,旬邑县秉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立足长远、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科学完成了园区发展规划,不断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规划对接,超前做好了对重点工作的整体规划。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距旬邑县城8公里,距银百高速、菏宝高速、旬凤高速出口7公里。园区按照“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发展思路,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采用一心(园区公共服务中心)、三区(根据产业园产业类型和空间结构形成的生物医药产业区、食品加工产业区和高新技术研发区)、四轴(沿产业园创业一路、科技大道、创业二路和科技六路四条道路形成的产业发展轴)的井字形空间布局,统筹发展健康养生、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等配套关联产业。
依托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的双重叠加,旬邑县从顶层设计入手,高点布局、高点站位、高位谋划,全力保障发展中药材产业所需的人、财、物、政策全到位,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旬邑县先后邀请专家、高校及智库单位多角度、多维度、多方位对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进行反复论证。《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0)》《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安全评价影响报告书》《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等一系列报告的科学论证保障了园区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
园区与省内多所高校达成了智力服务意向,陕西科技大学在园区设立了食品工作站;建立了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分中心、博士后创新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陕西省科技教育优势和人才智力资源优势,融合国内外创新资源,积极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生产一线的创新示范和引领作用。
营商服务 赢得先机
大门敞开,吸引多方资源,是一座城市走向繁荣的途径之一。旬邑县深谙此理,近年来持续扩大市场开放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旬邑县从完善服务体系、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加大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人才内引外联力度等多角度入手,以开放引进增量、以改造盘活存量,加快建设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
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园不断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坚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难,办企业所盼。着力为企业提供贴心、暖心,有责任、有情怀、有温度的“保姆式”服务。
产业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产业园党工委秉持“抓党建、优环境、促项目”的一体推进党建与服务企业(项目)深度融合行动策略,始终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挂帅和“重大项目专班制”“随时进工地、现场解难题”并开通项目前期手续帮办“直通车”,持续强化为企服务力度,逐步构建“企有所呼,我必有应”服务体系,叫响了“保姆式”服务品牌。
产业园建设研发大厦、企业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基础配套项目,定时走访慰问、不定期研讨座谈、推行“企业24小时平静工作日”机制,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解企业之困,以良好服务招引金凤凰,赢得发展先机。
为了更快、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产业园认真落实基础性审批手续企业法人“最多只跑一次”制度,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严格执行园区企业“平静工作日”制度,为企业正常生产建设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设立了园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财政4个专业化分局,零距离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工地,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疑难问题。成立了园区公共服务总公司,统一负责管理园区的水、电、热运营和环卫、绿化、物业、安保等市政服务,并提供员工培训、法律咨询、广告宣传等专业服务。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产业园还着力发展“飞地经济”“总部经济”,鼓励企业挂牌上市;发展现代中药、生物技术新药及制剂、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设备、生物技术食品等产业,科学延链,因需补链,持续强链;开工建设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并健全服务职能,消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按“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统筹兼顾”原则做好园区土地储备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探索“银行+园区+项目”发展模式。
目前,产业园已吸引海天制药、一方平康制药、长青生物、国仁生物科技、铎耀药业等22家医药企业入驻园区,同时哎呦喂食品科技、太旗食品等食品企业,华邑热力、蔚蓝水务等服务企业也在园区落户,入驻企业数量达到42家,用工人数达到3000人,年产值超过46亿元。
今年11月,旬邑县政府相关领导带队赴江苏,通过举办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专题推介会等方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于11月12日正式与美信集团签约,吸引该集团投资2亿元在中医药产业园内建设美信集团生物医药原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15年风雨兼程,产业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摸索快走到跑步前进,逐步成长为陕西省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陕西省中医药提取加工专业园区、苏陕对口协作“区中园”、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分中心和咸阳市500亿生物制药的重要板块。一批批有分量、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企业陆续入驻,迅速构建了旬邑县域工业发展的新格局,以园区为依托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不断凸显,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园区产值46亿元,预计到2025年,园区将实现百家企业百亿产值。
多元融合 统筹发展
旬邑县以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为抓手,围绕医药制造和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布局,积极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全方位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形成了基地种植、产地加工、商贸流通、特色诊疗、养生保健、康养旅游、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链。
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促农增收效果明显。脱贫攻坚期间,全县先后在10个镇办26个贫困村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发展中药材种植3.27万亩,建成千亩种植基地5个,培育新型中药材经营主体8个,实现户均增收3240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增收。
旬邑县围绕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的产业链条,通过“企业+村集体”模式创办散集村社区工厂,由园区进行人员和厂区生产管理。针对散集村集体经济薄弱、居住分散、剩余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群众无法按照企业管理模式长期上班的实际,社区工厂因地制宜,利用公司主营农产品的特点,按照把“生产车间”搬到家门口,就地解决就业的思路,既解决了群众就业也实现村集体的创收。园区先后帮扶883户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同时,陕西农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的“扶贫车间”累计就近吸纳120多人就业。
近年来,旬邑县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培育了一批本土中药材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药农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种植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等21种旬邑道地中药材2.27万亩,建成千亩种植基地5个,培育新型中药材经营主体8个。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为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规划建设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为平台,稳步推进中药材交易、仓储、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
园区依托医药生产配套企业,还开发了苹果醋、苹果酒、果蔬脆片、紫苏油等产品,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群众增收。
旬邑县积极促进中医药服务与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全域旅游建设。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将催生出新的服务形式,并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延伸和渗透,带动中药材种植,精制饮片加工,中成药、保健品、旅游商品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旬邑县以药膳为主题切入旅游产业,以园区主导建设的中医药文化展览、百草园·药膳街和企业透明工厂为载体,发展特色工业旅游,促进产城融合,形成一二三产联动。
旬邑县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医药制药、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煤炭工业、全域旅游、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为重点,以“民宿+”、高山冷凉蔬菜等特色小众产业为辅助的“1+8+N”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全县以工业为主导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格局进入新阶段。(门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