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绥宁县长铺镇第三小学教师刘彩虹
夸美纽斯说过“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正是这句话至理名言激发了她选择教师这个行业的热情。1998年师范毕业后,她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心中倍感光荣和自豪——她就是绥宁县长铺镇第三小学教师刘彩虹老师。
念念不忘爱学校
她1979年出生在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文江村。故乡的山水养育了她,也让她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深深地爱上教师这个行业。一个默默无闻的园丁,一个孜孜不倦的耕耘者,一个守望着春华秋实的追梦人,只是源于她发至内心地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最至高无上的事。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她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默默地坚守在三尺讲台。
师范毕业后分配在绥宁偏远的东山学校,一晃就是10来个年头,曾几何时,看看身边往日的那些同学和朋友,谁不是小车大厦?谁不是进城的进城,当官的当官?而她却依然扎根乡村,还日久生情。2006年秋季,长铺三小急需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通过全县范围考察选拔,她成功调入该校工作。她始终以校为家,服从领导,爱岗敬业。2022年11月,绥宁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闻令而动,她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和学校号召,坚毅果敢,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成功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任务。一位“厚德载物”的群友说:“最辛苦的还是小刘(1十1=爱),帮群里邻居买了多少生活急需品,真的是党的好孩子......为小刘点一百个赞。”
诲人不倦爱学生
在工作上爱岗敬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学生的表率。教师行业有苦也有乐,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最让她欣慰的事;尽管孩子们平时调皮捣蛋,但他们对老师的感情却是真诚的。2022年的教师节,孩子们课堂上齐声一句:“老师您幸苦了!”让她备受感动。在她感冒嗓子沙哑的时候,班长在讲台上告诉全班学生说:“老师生病了,我们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别让老师难过哦。”让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一群多么纯真,多么可爱的孩子!刘老师下决心真心地对待他们每一个人,要爱护他们每一个人,无论他们调皮与否,学习好坏与否。他们都只是最单纯的孩子,孩子的心是最纯粹的。这份纯粹之心值得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并且无怨无悔。
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循循善诱,无微不至。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2008年春天,她带领班级学生一起去绥宁黄桑踏青,作为班主任,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既要管理好每位学生的出行安全,还要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情绪变化。班里的小艳同学性格颇为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借此机会刘老师便把她带在自己身边赏景、谈心,期间她们聊爱好、聊学习、聊家庭、聊友情等,慢慢地,小艳同学变得能主动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了,也逐渐开朗起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下课时经常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自强不息爱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处于教育一线的老师,可谓任重道远。面临这种新形势,她怀着时代的危机感,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岗位培训继续学习,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中,她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总是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改革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教学中,她寓教于乐,大胆创新,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玩中学。把现实的事例与课堂相应的内容寄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她从业以来共发表了二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在《百科论坛》杂志发表并获一等奖,《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获得省二等奖,《浅谈识字教学》获市一等奖等。她所教的学生升学率为100%,并有数百人考上大学,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刘彩虹老师二十四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用爱浇灌希望的种子,将全部心血付诸教育事业。即使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山区的教育呕心沥血付出青春,她无怨无悔,路在脚下,继续前行,做有温度的园丁,育得桃李满天下。(刘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