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河平利县大贵镇段。本报通讯员 龚道远 摄
2022年12月,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2023—2024年第四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40个建设县名单,安康市平利县成功入选,是本批次我省唯一入选的县。同期,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名单,平利县亦名列其中。
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平利县,境内溪流密布,共有河流沟道1083条,坝河、黄洋河、岚河、吉河4条河流属汉江一级支流。近年来,平利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护好水生态,做足水文章,绘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民富”的画卷,让美丽乡村的底色更亮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从“有效管控”走向“有效治理”
1月6日,又到了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护河员周富国巡河的日子,他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下午5时多。“我每周不定点在河坝巡查,看到垃圾捡垃圾、遇到违法行为及时阻止,阻止不了的立即向上级报告。此外,我还到群众家里宣传环保知识,号召群众共同维护河道卫生。”周富国说。
自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行以来,平利县结合境内河流多的实际,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河长,以上率下推动责任落实和问题解决,形成了领导带头、党政齐抓、社会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印发《平利县总河湖长令》《平利县河湖长制知识手册》《河湖长履职规范》,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层层压实责任,实行督办、通报、销号动态管理;设立县公安局、镇派出所两级“河道警长”,在全市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明确179名各级河长、22名县镇警长、245名护河员责任,实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护河员”管河护河模式,集中整治“四乱”问题,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该县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河道生态岸线,从“有效管控”走向“有效治理”。
平利县建设河长制文化长廊,并将节水护水作为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的重要内容,营造浓厚的节水护水氛围;组织开展河湖长制“八进”和“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女子志愿护河队巡河美河”等活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河长制宣传、巡查,增强群众爱河、护河意识。自2021年以来,全县已开展集中志愿活动120余场次。
通过打好“建、护、管”组合拳,平利县河湖管理逐步由水生态健康管理型向水环境全面优化型转变,河湖长制工作始终位于全市前列。
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十里茶园醉春风,五彩缤纷映眼帘。每逢春季,在平利长安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内,一垄垄翠绿的茶树尽收眼底,道路两旁繁花尽情绽放。茶园里,不仅有采茶的茶农,还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示范园建设采取“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水保生态建设机制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核心区域面积2.01平方公里,辐射面积8.23平方公里,茶园面积273.3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平利县努力实现水利建设与村容村貌提升、美丽乡村打造、主导产业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
近年来,平利县打造的4A级旅游景区天书峡景区湖光潋滟,瀑布峡谷景观独特;3A级旅游景区桃花溪景区清澈见底的溪水潺潺流淌,青山宛若翠屏,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始特色。
作为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平利县长安镇高峰村,依托良好的水生态、水资源,做大做强茶饮产业、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石牛河流经该村,沿着河岸观光步道漫步,只见水清岸绿,徽派民居掩映,宛若进入江南水乡。2022年12月,陕西省河长制办公室印发《关于命名“陕西省幸福河湖”的决定》,石牛河被命名为“陕西省幸福河”。
惜水节水成为全民风尚
传感器测量、智能喷灌……走进平利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一个个“黑科技”让人耳目一新。“一部手机,就可以时刻了解茶园土壤墒情、温度湿度及茶叶长势。”园区负责人介绍,“去年建成的水肥一体智慧茶园工程,不仅使用水量降低了,还使茶园单产提高20%以上,亩均产值增加1500余元。”
平利县水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但该县始终坚持倡导节约用水,规范用水行为,努力营造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监督的惜水节水浓厚氛围;认真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保护日”集中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水法宣传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组)“四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引导,让惜水节水成为全民风尚。
抓源头管控,控制用水总量;抓设施提升,强化降损增效;抓载体建设,打造节水示范。截至目前,平利县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100%,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84%,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100%,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公共场所和居民家庭使用生活节水器具推广普及率达到100%。“十三五”以来,平利县累计节水灌溉面积66110亩,其中喷灌微灌面积26500亩,占新增高效节水面积的40%。(申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