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龙在实验室里查看长柄扁桃组培情况。郝彦丰 摄
春节假期,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依然坚守在锦界镇沟掌村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的实验室里,研究长柄扁桃组培情况,为防沙治沙事业忙碌着。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以实干实绩树立优良作风,用科学方法治沙造林,让沙海染绿、林地生金,带动当地群众创造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沙漠种树二十载
“我一年四季都在这个基地,不分节假日,偶尔有事外出,办完事也就很快回来了。”已经60岁的张应龙干劲十足,最近正着手“三北”防护林研究新项目,还有长柄扁桃太空育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
上个月,张应龙又获得一项重要荣誉——“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多年来他陆续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等大奖,但他觉得自己永远只是一个“种树人”。
张应龙在沙漠里“种树”已有20年。2003年,源于对沟掌村绿化环境的承诺,他毅然放弃北京外企高管的工作,走上返乡治沙造林道路,开始了漫长的坚守。
科学治沙显成效
刚开始树苗栽上总难成活,张应龙经常反思其中的原因。他认为,植树造林不能“有勇无谋”,要讲究科学方法。于是,他四处走访高校、科研院所,并刻苦钻研地理学、气候学、植物学等学科。同时,他还通过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合作引进土壤环境等领域专家学者200余人,建成中科院西安分院毛乌素生态试验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现在,张应龙栽种的苗木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林草覆盖度从3%提高到65%,局部小气候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逐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日渐提高……他不断创造着奇迹。
产业兴农促增收
较之前人的“防沙治沙”,张应龙更注重“护沙用沙”,就是以治沙拉动产业发展,靠产业推动治沙事业,同时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多年来,他成立了林业生产合作社,引进树莓、酿酒葡萄、食用菌种植和绵羊生态养殖等产业,组织群众开展造林务工、林业育苗、林果采摘经营活动,以治沙造林撬动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经济。
目前,张应龙累计在基地周边推广种植长柄扁桃10万亩、林木苗圃2000多亩、草粮轮作技术示范4000亩,帮助周边村民增收达8000余万元,基地实现年农林产值4000多万元。“应龙带领大家治沙造林,现在沟掌村每户年均收入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沟掌村村民王占林跟随张应龙学习工作多年,已经成长为能识各类草木的基地林场场长。
“沙漠治好了,你准备干什么?”张应龙回答道:“如果有一天,毛乌素生态系统能够自我循环了,才能说明沙漠真的消失了。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会一直扎根在这。”(郝彦丰)
来源链接:http://szb.ylrb.com/html/2023-02/01/content_172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