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灰瓦庭院亮,街道整洁牡丹香,春花秋实安居享,五谷丰登笑声扬……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张集乡新袁社区,眼前一派繁忙景象,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增减挂新农村项目日新月异……田野上,春耕的氛围已经逐渐弥漫开来,一望无际的大片麦田与百姓嘴边津津乐道的小康生活融合于此,宛若富足祥和的世外桃源。
筑牢根基绘制绿色蓝图
回顾过去的一年,新袁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喜上台阶。全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110万元,同比增长84%;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00元左右。各项民生工程也落地、落实。“近年来,新袁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道路、农厕、网络等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党委书记袁平介绍。
为方便村民们出入更便捷,新袁社区在张集乡党委的支持下建设“白加黑”入户道路约7公里,实现“户户通人行路、组组通硬化路、村村通农户”的目标。
为解决好新农村内居民吃菜难问题,2022年新袁社区投资30多万元在小区周边打造18.5亩“连心小菜园”,用于满足村民种菜需求。村民们“安住小别墅,乐种小菜园”,进一步促进干群“心连心”。
为夯实乡村土地“耕基”,2022年该社区5500亩高标准农田开工建设,共涉及7个自然村,受益约2000多人。为进一步解决农田环境乱、农田灌排系统不配套、抗灾能力比较低、部分可耕地高低不平整的问题,社区积极安排施工队建设、平整周边道路,梳理灌溉水渠管网、积极清淤塘坝等,大幅度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提高农田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
凝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肥东县张集乡新袁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在乡村治理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探索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好奋进力量,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推行“党建+积分”,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新袁社区在张集乡党委的指导下,以党建引领为抓手,2022年,通过3个月时间的开发自己的“积分银行”软件、入户采集与系统归集,建设了农户积分信息网站,打造新袁社区“积分存折”与“积分银行”,推行“积分制管理”。围绕人居环境、乡风建设、村级事务等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聚焦需强化整改的突出问题,科学设置积分赋分、兑换表,做到赋值标准“一组表”、积分商品兑换“一面屏”、积分增减明细“一张卡”的积分管理新制度,实现区内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袁李新村”全覆盖。
推行“党建+网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新袁社区党委按照“党建引领、精准划分、有效治理”原则,统一划分综合网格,将1个村民小组划分为1个网格,1名网格员联系10-20户村民。按照“一网格一党小组、一个党支部下设几个网格党小组的框架”,实施“党委书记任一级网格长+社区两委干部二级网格长+党员网格员+村民”网格管理模式,将综治信访、乡村治理、人居环境等“多网”整合为“一网”,在社区内全面铺排为民服务、议事协商、文明创建、平安乡村建设等工作。近期为舒畅群众诉求,在各个自然村广泛开展“逢四说事”党群茶话会,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定期在议事场所组织社区网格员与党员、村民代表说事议事办事,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的协商治理模式。
推行“党建+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2020年以来,新袁社区党委开发利用村集体所有林地、水面等资源,创造集体收益。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鼓励肥东县源湖劳务服务部带动社区村民扩大富硒虾稻米的种植规模,形成虾稻米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2022年新袁社区村集体收入达到120余万元,达到合肥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头部水平。
重塑风貌培育文明乡风
近年来,肥东县张集乡新袁社区通过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多措并举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到移风易俗的队伍中来,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
在白事宴请方面。新袁社区加大“以廉为基、以俭为荣”理念的宣传力度,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倡导更多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将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入人心。2022年以来,共在包公食堂操办白事4场,切切实实将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吹进村民的心田。
在文明祭祀方面。新袁社区文明实践站指导红白理事会在清明、冬至、春节等节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各村民组的微信群发布加入文明祭祀的接龙倡议和发放移风易俗明白纸、放置纸钱兑换鲜花的小展台等,积极引导村民以鲜花、纸花代替纸钱等传统祭祀方式,对于参与文明祭祀的村民,红白理事会统一登记文明积分,帮助村民们逐步树立健康环保的文明祭祀观念。
如今的新袁社区,一个个生态宜居的自然村跃入眼帘,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在春天原野上交错蔓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稳。(卢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