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广西荔浦市引“四路活水”涵养乡村文化枝繁叶茂

来源:中国网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22 13:28:34
摘要: 广西荔浦市引“四路活水”涵养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精彩的文化活动点亮了乡村群众的新生活。

近年来,广西荔浦市引“四路活水”涵养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精彩的文化活动点亮了乡村群众的新生活。

加强阵地建设,搭建乡村文化“大舞台”。

在“兰花”“团扇”等文化产业基地上建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新招募的乡镇种养能手、乡贤和大学生等加入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中,他们参与宣传推广,制定完善村传统工艺、技艺的认定保护机制,在在“兰花”“团扇”等特色产业基地上搭建起文化框架,成为了乡村文化的“加油站”。2023年,“桂林团扇”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为了强化融媒体中心服务乡村文化能力,当地组建起一支100多人的县乡村三级宣传员队伍,推行“全民宣传”的理念。通过改版升级以荔浦特色、荔浦特点为主的广播电视频道,增加了《民生荔浦》《走进荔浦》《曲艺荔浦》《印象荔浦》《平安荔浦》《经典剧场》等多档节目,记录展现了荔浦厚重的历史、传统的饮食、特色的语言和农耕文化,以及许多具有人文特色的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立的数字化数据平台,化身成乡村文化“留声机”,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群众集体记忆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新的传承样式,实现了荔浦文化的数字化整体性建构。

200余名返乡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组成的“复兴少年宫”骨干队伍成为了乡村文化的“新引擎”,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结合“强国复兴有我”、“七彩夏日”、荔浦市“中华诗词之乡”创建等特色活动,开展课本剧、诗词创作、文化文艺创作等乡村文化活动,让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做优队伍管理,培强乡村文化“生力军”。

邀请国家级传承人何红玉等对乡村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并举办彩调、文场等培训班一百多班次,覆盖群众一万余人……这是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起“文化特派员”制度的一个又一个生动写照。由荔浦市群艺馆专业辅导员在“桂志愿”发布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一批文化志愿者等担任“文化特派员”,在人才培养上“勤造血”,在各乡镇开展文化划网包片辅导工作。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原则,荔浦市通过培训提升,组建了上百支文艺队。大塘镇龙狮表演队、新坪镇彩调队先后到市外登台表演。随着“传帮带”“一传十、十带百”提升培训扩大,让农村群众“唱主角”。他们成为了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激活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荔浦市现有各级非遗传承人28名,建立“非遗”展示馆1所,“非遗”传承教育示范学校1所,“非遗”传承实习基地3个,“非遗”项目研学基地2个。充分发挥这些非遗领军人才的作用,让非遗传承人“挑大梁”,依托各类非遗传习场馆,积极扶持非遗队伍壮大,联合非遗企业开拓研学基地教学课程设计,开发中小学生研学课程体系,做好“传帮带”工作。

助推精品下乡,“三重奏”奏响乡村文化“主旋律”。

让国剧“请进来”交流借鉴。依托“中国曲艺之乡”金字招牌,进京向中国曲协争取额外增加荔浦“送欢笑”专场演出,一线知名艺人和各地曲协负责人参加演出,为荔浦本地曲艺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现场教学。承接广西曲艺展演、中国曲艺牡丹奖选拔活动,来自广西各地的优秀作品轮番登台,尽显广西曲艺的独特魅力。

本地精品“走出去”拓展思路。荔浦市群艺馆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排演出壮族末伦《堵寨门》、广西文场《帆过漓江天地红》等十多部具有时代气息和荔浦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作品,先后赴北京、重庆等多地参加文艺展演,斩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等多项重要荣誉。讲述荔浦故事的佳作参与“喜迎二十大说唱新时代”全国优秀曲艺节目网络展播、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助力荔浦文化走进更高的文化殿堂。

乡土文化“反哺”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在桂志愿系统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群众向中心进行“点单”,文化志愿服务队“接单”。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携载誉归来的各类剧目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2022年,在乡镇村屯展演109场次,参与观众20000余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有效带动基层文化长足发展。

做好惠民品牌,打造乡村文化“新名片”。

深挖荔浦芋文化内涵,设计荔浦芋王争霸赛等10多项具有荔浦特色的赛事活动,向外界展示建县长达2100多年的荔浦文化,打造“文化地标”。创新开展“芋制菜”大赛及预制菜展示、百名优秀主播直播大赛,充分挖掘荔浦预制菜文化内涵,宣传荔浦特色美食文化,推广代表荔浦“芋制菜”形象。

全面启动了文化惠民季系列活动来播种“文化种子”,活动涵盖文艺演出、文化展览、非遗巡演、电影汇映等多个主题,引导返乡大学生参与传统舞龙舞狮、走排灯等民俗表演。开办民间纸扎艺术展,举办“荔浦米饼”“荔浦芋扣肉”“糖环”等本土民俗技艺民俗传承活动。

依托农家书屋,实施“文化下乡”读书工程,邀请农业、科技等部门专家走进农家书屋开展指导服务;创新开展阅读结对帮扶进基层活动,89家市直及驻荔各单位赴城乡结对村居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充分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类特色阅读推广活动,创新建立“流动农家书屋”,将图书通过村屯网格员进行有效流转,打造乡村“15分钟阅读圈”。利用90个乡村大喇叭,各村村委会微信群宣传“15分钟阅读圈”。(万佳敏 莫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