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在民间每个时节都有特定的应节食物,而每逢农历二月初二,蒲芦瑶族乡都有做艾叶粑粑、吃艾叶粑粑的习俗,这天大家相约来到田间地头采摘最新鲜的艾草和柚子叶。
村民相约采摘艾叶
春天的艾叶生长得特别鲜嫩,洗净剁碎,加上猪油炒制,炒好后和进糯米粉做成翠绿的面团。加进艾叶粑的馅料也是特别讲究,要加入花生油、白砂糖、花生碎、芝麻等材料一起翻炒,直至馅料充分混合,颜色稍稍变黄,使味道充分散发出来。
村民围坐包着艾叶粑粑
大家围坐一团,有说有笑的时候,手上的动作迅速熟练,在预制好的面皮中裹上翻炒好的馅料,或捏、或压、或调整,再裹上一片柚子叶,不一会儿,一个圆圆胖胖的艾叶粑粑便呈现眼前。
蒸个十分钟,艾叶粑粑美味出锅,厨房传来欢乐的“艾叶粑粑熟啦,出锅咯,哇好香啊”欢呼声。翠绿油亮的艾叶粑粑,趁热咬上一口香糯绵软,回味无穷。
做好的艾叶粑粑
蒲芦乡古立村村民韦丽奎说,春天是农耕的黄金时期,大家都会很忙,到了二月二这天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做艾叶粑粑吃,享用这春天的美味。
村民在一起享用美味的艾叶粑粑
初春时节吃艾叶粑不但是一种习俗,还是一种食疗。因为农历二月广西天气也比较温湿,艾叶有驱寒的作用,是属性较温和的一种植物,这个时候吃艾叶对人体是最好、最理想的。(康彭静 黄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