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寻脉蓝田猿人遗址 追寻古人类的文明足迹

来源:中国网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4-04 17:25:03
摘要: 寻脉蓝田猿人遗址,追寻古人类的文明足迹。

我们常说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为什么说它是“祖脉”呢?简而言之,秦岭犹如万流之源,除了中华民族祖先诞生于此,中华民族在此形成,历史开端也于此。莽莽秦岭,人文悠悠。距今115万年前,蓝田人在山谷间繁衍生息,跟随历史长河,半坡人、郧西人和仰韶人也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古人类在这个地方交汇融合。经年累月,传说流播。中华传说史中的华胥氏在此立邦建国,华胥氏一对儿女伏羲、女娲结合,由此繁衍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在伏羲、女娲的子孙中炎帝、黄帝功勋卓著,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如今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皆来于此。

陕西作家贾平凹说:“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可以这么说,长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那么秦岭就可以称为中国的父亲山。

因此,为让世界了解秦岭的重要地位,推动秦岭走向世界。2022年10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中国网等单位发起“让世界看见秦岭”——秦岭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近日,我们跟随“寻脉·秦岭”名家创作采风团来到蓝田猿人遗址,了解蓝田猿人被发现的故事,寻访古人类的文明足迹,追寻秦岭的历史脉络。

珍贵的历史遗存

走进蓝田人遗址,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陈列馆。据介绍,蓝田猿人化石发现于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村两地。1963年,在陈家窝村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1964年,在公王岭发现了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相较于陈家窝的老年女性化石,原始性更加明显,研究发现这个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是亚洲北部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化石。这个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直立行走,是成为人的重要标志。

1964年5月23日在野外挖出一个左上第二臼齿是连于左上颌骨的,头盖骨、鼻骨、上颌骨、牙齿都是一个个体,且牙齿粗大,齿冠粗短,相较于现代人来说,牙齿磨损更为严重,预测估计蓝田猿人年龄约为30岁。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火的遗迹,出土了多种用于生产生活的石器和42种动物化石。

感受直立行走的力量

绕过展览厅,继续拾级而上,就到了蓝田猿人遗址纪念亭,亭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亭内竖立着蓝田猿人化石出土纪念碑,碑上有蓝田猿人复原头像,碑下刻着“蓝田人头骨出土处”。

蓝田人我们叫做蓝田猿人,似猿但是人,其体貌和进化特征比北京猿人更为古老原始。她的眼眶上缘有突出的眉脊,这种猿类的体貌特征到晚期智人时才基本消失,而蓝田猿人的眉脊比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还要突出。蓝田猿人前额低平,头骨高度78毫米,尺寸比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更小;脑量约780毫升,也比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小,而现代人的平均脑量已进化到1400毫升。与现代人相比,蓝田猿人枕部宽阔而圆钝,轮廓呈楔形,头骨壁板厚,眉脊粗壮,眼眶略呈方形,鼻梁低平,没有下颏,嘴巴前突,牙齿粗大,齿冠粗短。人类学家根据这些特点和解剖学原理,计算出她的面部各部位肌肉厚度,复原了蓝田猿人头像。专家们认为,蓝田猿人已能直立行走,身体粗壮,腿比较短,双臂相对较长,下垂时接近膝盖,头部向前倾,有点驼背的样子,立正时不能像现代人那么笔直。

陕西历史的起点

“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而“蓝田猿人”的发现扩大了已知的我国猿人的分布范围,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点,不仅对探索和考察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也奠定了陕西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直立行走,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也是人与猿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考古学上将使用简单粗糙打制石器作为生产和生活用具的史前阶段称为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他们使用的工具无论从种类还是从用途看都比较原始。其中有用于砍伐树木、猎取野兽的砍砸器,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斧头之类的工具;有刮削兽皮、切割兽肉的刮削器,相当于我们经常使用的小刀;有割剥兽皮、挖掘植物根茎的尖状器;还有石球,也是一种狩猎工具,用树皮或兽皮 (筋 )系之,用来攻击猛兽,被后人称为“飞石索”。从总体来看,“蓝田猿人”的石器具有一物多用的功能,使用范围宽泛,制造方法简单。尽管如此,它在人类工具制造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正是这些古朴的石器,构成了古老的原始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

一个没有传承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无论是蓝田猿人还是传说中的华胥氏,都是秦岭文化的传承。千百年来,秦岭如同一位长者启迪保护着中华民族,此次“寻脉·秦岭”活动的开展,是我们慎终追远,不忘祖脉的体现,追寻祖脉遗迹,了解祖脉文化,除了守护秦岭山脉,我们也该悉心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上不朽的“秦岭”。(兰青艳 王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