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黄河岸边专业造林队:“啃”下造林绿化的“硬骨头”

来源:延安日报 编辑:宇轩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4-24 15:00:54
摘要: 看着这充满勃勃生机的画面,宜川县丽红专业造林队队长王永红很是欣慰。

1682307790656.png

造林队员在垒石坑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一曲《保卫黄河》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歌词中的“河西山岗”说的就是晋陕大峡谷壶口段西岸。   

宜川地处黄土高原和渭北高原过渡地带,根据植被分布和地形地貌,可划分为西南天然次生林区、北部黄土高原荒山区和东部石质山地区。石质山地区域就是晋陕大峡谷,这里土壤含沙量较大,储水能力比较差,山势陡峭、环境恶劣,是实施造林绿化的“硬骨头”。

惠洛沟位于黄河西岸,距离壶口瀑布近在咫尺,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黄河岸边的专业造林队在这里用砌垒石坑解决“山势陡峭留不住土”的问题,用客土回填解决“土层浅薄、土壤含沙量大”的问题,石质山地这块造林绿化的“硬骨头”被造林队用“石坑客土”造林方法给“啃”了下来。  

站在惠洛沟,脚下的黄河滚滚向东,消失在天际。身边的侧柏漫山遍野,翠绿挺拔。看着黄河在葱茏的群山中穿行,不禁让人心胸开阔,一种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看着这充满勃勃生机的画面,宜川县丽红专业造林队队长王永红很是欣慰。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石坑并不是随意垒起的,它有严格的标准,石坑的深浅一般是60厘米,直径一般是1.5米。石坑内的“客土”是队员们从土质较好的地方背过来,然后再填到坑里的。  

用来垒石坑的石头都是就地取材,但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适合垒石坑,队员先要用镢头从悬崖上刨出石块,再用力挥动大锤将石块敲碎,然后一点点将碎石垒起来。人在悬崖上站立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抡起大锤砸石头了,队员们光垒一个石坑差不多就得一个小时。

坑垒好后是填土,填满一个坑最少要用能装25公斤的袋子装4袋土。但因为造林点基本没路,队员们一次最多只能背少半袋土。为了填满一个石坑,队员们要冒着随时跌下山崖的危险来回爬10多趟。有一次,王永红正在悬崖上种树,突然保险绳一头松了,他贴着崖壁往下滑,要不是被一处缓坡阻挡,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这样,他和队员们依旧没有放弃,一干就是好多年。看着一道道苍翠的山梁和一处处长满侧柏的悬崖,他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彻底告别“一碗水半碗沙”的历史。黄河问题的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黄河在宜川境内全长66公里,宜川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2012年以来,宜川县坚持实施晋陕大峡谷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如今已完成该县境内晋陕大峡谷坡面绿化3.5万亩,累计营造林110多万亩。据统计,宜川县年均入黄泥沙量从1998年的950万吨降至近年的400万吨左右。

宜川县铁龙湾国有生态林场副场长马彦鹏说,目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晋陕大峡谷壶口段西岸低于山脊线以下的造林绿化工作,且形成延伸。相信通过林业人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把晋陕大峡谷壶口段西岸这个生态脆弱区变成生态示范区,黄河也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郑鹏 梁鹏 张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