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河南安阳龙安区: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安阳日报 编辑:宇轩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4-26 16:37:45
摘要: 河南安阳龙安区,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道路两旁植树又种草,环境越来越美了。”“河塘沟渠清清爽爽,房前屋后再也不凌乱了。” 4月24日,走进龙安区的村庄,目之所及,一派干净舒适的景象,村民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当地的新变化。

为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年初以来,龙安区委、区政府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契机,做足“党建+”文章,站在改善民生和增进群众福祉的角度,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人居环境向“净、绿、美”的目标加速迈进。

开展清扫活动

打造净美乡村

4月21日上午,在东风乡海村的村道上、房前屋后的小路上,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拿着铁铲、扫把,清扫街头巷尾、卫生死角等区域的陈年垃圾、树叶枯草。村民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自发加入清扫活动中。大家干劲十足,美丽乡村图景缓缓展现。

“进入4月以来,东风乡组织机关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联合分包局委和市场化保洁人员,定期在辖区各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打响垃圾清理攻坚战,为群众营造一个更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现场负责人对记者说。

全民清扫活动不仅在东风乡开展得如火如荼,在龙安区各乡镇皆是如此。来到龙泉镇东上庄村,同样是一幅春和景明、洁净亮丽的田园美景。东上庄村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凝聚党员、发动群众,实现了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该村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农村垃圾“清零”行动,清除积存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村庄内外、沟渠、交通干道沿线干净整洁,并拆除残垣断壁、废旧房屋、破烂圈舍等。

如今,东上庄村不仅群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院内外物品摆放整齐,而且在村内主街道两侧种花草,还安装了2000米的木桩护栏,建设了村史馆、农耕馆、杏林书屋等人文建筑,保留美好乡村记忆,使人居环境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改革工作体制

提升乡村颜值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善城乡一体化长效机制,龙安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将全区农村垃圾市场化保洁的人、财、事全部划归区农业农村局,按照‘1331’工作法,即组建1支队伍、确立3项制度、用好3天周期、每月1次观摩,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落实,明显改善城乡面貌。”4月24日,龙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红星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区进一步调整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专班,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人居服务中心,由区城管执法局(环卫中心)、区住建局及区农业农村局划拨、调剂20人统筹纳入龙安区人居服务中心;划拨50万元工作经费,配备8间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固定两辆督导工作用车,强化人、财、物保障;制定《龙安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奖惩办法》《龙安区乡(镇)、涉农街道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细则》《龙安区人居服务中心内部考核细则》,成立4个区级督导组,确定乡、村两级监督员,实行“日督导、周通报、月排名”,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专人去做、有定活去干、有明规可约、有标准可对。在此基础上,龙安区明确每周工作任务,实行周五活动、周六督导、周日整改的管理办法,用好3天周期,确保全民清扫活动有重点、有节点、有成效。

“我们围绕阶段性重点要求,坚持‘一月一观摩’,通过观摩,找准差距,比出干劲,对标对表目标任务,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刘红星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龙安区累计发现问题4181个,整改问题4181个;清理垃圾12321吨,整治残垣断壁721处、“空心院落”402处、坑塘49处,清理乱堆乱放9336处。

坚持多措并举

形成长效机制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不仅道路干净了,家家户户门前院内都齐整多了。环境好了,干啥都有劲儿!”家住马投涧镇齐村的齐大爷站在自家院子前笑呵呵地说。他手中的扫帚挥舞不停,身后的院落整齐干净。

今年年初以来,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加压会,介绍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通报存在问题。区领导靠前指挥,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大力度,持续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该区以创建“五星”支部、环境保护、“厕所革命”、“美丽庭院”评选等为抓手,结合辖区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行“一乡一案”“一村一景”,统筹道路建设、污水管网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形成乡乡有亮点、村村有特色;坚持全面宣传、全民参与、全力攻坚,全面掀起全域整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高潮。

“下一步,我区将不断摸索管理经验,在长效治理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成效、出亮点,真正将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干净整洁有序’向‘生态美丽宜居’提升,让良好生态、亮丽环境成为辖区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刘红星说。(原载于2023年4月26日《安阳日报》6版记者 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