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绿色科研”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编辑:泽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5-04 22:51:24
摘要: 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编者按:围绕二十大部署的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实验室建设是重要抓手。智库研究员周顺忠教授在深入调研中科院遗传所三个国家实验室等建设经验和实践探索基础上,就国家实验室建设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了集成创新驱动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模式构想,谨以此文以飨读者。

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集成创新驱动国家实验室建设模式之构想

周顺忠

摘要:国家实验室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下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国家实验室应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通过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以中科院遗传所三个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和实践探索等为原型,思考国家实验室建设问题,提出集成创新驱动国家实验室建设模式之构想。

主题词:党的二十大报告;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实验室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集成创新驱动国家实验室建设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创新;

1683171106613.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部署,“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世界科技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让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人民再次看到党中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王牌军”。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科研主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战略性创新资源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战略性科技任务实施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不断加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离不开国家实验室这个重要抓手。国家实验室应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通过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笔者在中科院遗传所三个国家实验室等相关建设经验和实践探索基础上展开思考。

集成创新驱动国家实验室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形势所迫、任务之需、时代之考。集成创新驱动国家实验室建设模式,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瞄准国际科技前瞻动态,找准差距,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布局并调整国家实验室建设,坚持领导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方法创新等协同,力争实现一大批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和系统集成攻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懈奋斗。二十大的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深化了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集成创新的实质就是有效集成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在寻求最佳匹配要素的优化组合中产生出“1=1>2”的集成效应。为此,亟需构建柔性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创新型文化,统筹解决好系统集成、协同集成、人才集成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国家实验室建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科研院所及国家实验室要把它作为行动指南,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深入理解其理论品格、精神特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大国,接近世界创新国家的第一方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国家实验室要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己任,咬定青山不放松,自觉对准坐标,拿出具体的行动路径和奋斗蓝图,矢志不渝推进科研攻坚活动,如期攻下硬骨头,完成关键技术领域的飞跃。

第二,在国家实验室规划、布局与调整上,要“稳”“准”“狠”,蹄急步稳、精准高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赶超世界前沿。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着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等问题。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高标准建设并调整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加快军民融合步伐,清除“民转军”“军转民”障碍。

亟需进一步强化中央层面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办公室职能。在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发挥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的作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强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政策法规、督促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明晰“全国一盘棋”思想,高度整合中科院、工程院、中央军委科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农业部、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中国科协等力量,协调推进国家实验室的统一创建与管理,履行立项审查、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动态考核等职责,科学规划、健全机制,集中优势兵力,打赢科技集成攻坚战,整肃整改部门割裂、信息孤岛、乱摊大饼以及重复立项、功能交叉、职能混搭、效率低下等问题,严肃清理,关停并转,走节约发展之路。

第三,在领导创新和管理创新上,坚持党的领导与自主运营相结合的总体原则。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建设科技强国努力奋斗。将党中央决策部署细化、实化进国家实验室的创建与调整中,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领导干部要练好内功,提高素养,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技能。探索党委领导下的国家实验室自主运营管理机制,赋予实验室主任有关管理权。尊重科研管理与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意见与自主权。

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在中央科技委员会及其科学技术部的总体指导与协调下,中科院、工程院党组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鉴于世界科技领域斗争日益白热化,我国部分科研院所党建弱化、间谍潜伏,如何保障国家实验室之“国之重器”,亟需高度重视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党委书记要自觉担当、勇于担当党建职责,抓牢主业,整肃疏于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等问题。中科院遗传所党委经常开会研究新时期党建形势、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重点围绕如何建设战斗堡垒、实现“凝心聚力”两大时代课题不懈探索,做实做细做深做透党建工作;明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引进战略管理理论,融合进党委“抓班子、强建设、带队伍、提绩效、促科研”思路;构建党建创新驱动“绿色科研”之党建创新模式。

[1]研究所党委要筑牢制度笼子,严肃把好政审关、监管关,实行全过程管理,严管厚爱,防微杜渐,严格淘汰不合格人员,预防核术泄露,拓展党建新思路。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来指导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坚决预防和及时发现一切胆敢窃取国家机密和核心技术的间谍渗透案件,用严密的举措和过硬的手段坚决筑牢核心技术的安全大坝,从已经侦破的泄密事件案件中汲取教训,亡羊补牢,细化措施,严密制度,加强管控,夯实监督,强化防范功能和机制建设,不能让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被国外情报机构窃取。

第四,在制度创新上,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借鉴推广中科院独特的五个角色体制,破除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障碍。从最有利于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高度谋划国家实验室建设,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打破“条条框框”和“坛坛罐罐”。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中科院具有集科研、教育、智库、学会、企业等5大功能为一身的独特优势,这一模式值得推广。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人员疲于应付;人才管理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人才“帽子”满天飞;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等等。亟需改革以静态评价结果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不能让科学家被繁文缛节捆住手脚;亟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的评价制度,坚持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亟需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人才回报优厚,深入彻底地释放科研活力。

探索柔性管理机制,吸纳各方科研人员,包括民企员工参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破除身份、职称、地位、户口等制约,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试行分课题外包制,有选择地吸纳外国专家参与研发。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和弹性管理空间。加强人才投入,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的巨大潜能。虽然,我国科技工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创新积极性依旧不足,“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突出,产出效益不高,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不足,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工作滞后。

第五,在文化创新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南仁东精神,厚植“厚德、笃志、求索、创新”基因,“以奋斗者为本”。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基因和符号,文化对于组织战略的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表现为国家实验室统一拥有的系列化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文化在潜移默化地规范和制约、引导和改变国家实验室所有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方式。它不是宣传口号,必须根植于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流程、制度、政策、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之中。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知识、机能、管理、情操,也包含一切促进业务能力提升的无形因素,强化以履责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本文主张统一全国国家实验室的文化——“厚德、笃志、求索、创新”,其经纬度是四个考核变量——“节能科研、高效科研、美丽科研、快乐科研”。以习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为硬件、软件方面的要求,大胆引进管理学原理和战略管理理论,精心描绘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战略地图,创建起一个集成创新治理科技创新难题的崭新模型,以党建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努力提升个体自豪感、满足感、成就感、公平感和归属感,以团队发展和个体愉悦的双重收获来反哺党建工作,将国家战略与党建创新融为一体,为最终攻克科研难题和尖端技术凝心聚力,建设一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科技铁军。各级党委要积极践行服务文化,在管理中彰显服务的魅力,在服务中展示管理的艺术,变管理为管理与服务的高效完美统一。

第六,在方法创新上,协同多种创新要素,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节能科研、高效科研、美丽科研、快乐科研”,放大集成效应。将领导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要素科学地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圆融,贯通战略部署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厘米”,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攻关能力,实现重大项目上的突破和原发性、系统性、集成性创新。为此,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中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科技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二是融合人才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谁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着力夯实创新人才的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地茁壮成长。三是在方法协同创新中,国家实验室建设亟需辩证地处理好八对关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自主运行、国家责任与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政府导向与市场机制、创新主体与创新生态、资助管理与运营管理、核心队伍与流动队伍等八对辩证统一的关系。

如何检验集成创新驱动国家实验室发展模式的实施质态?笔者认为,其标准就是“节能科研、高效科研、美丽科研、快乐科研”的实现程度。而这有赖于进一步提高研究所党建工作的运行质态,提升研究所党委和国家实验室领导班子的建设成效,全面激发科研潜力,群情激奋、见贤思齐;让一切有志于创新的科研人员尽情投入科研事业之中去,在忘我、奔放、竞争、快乐状态中找到灵感,舒展神经,不懈攀登科研事业高峰,摘取胜利果实,赢得喜悦,心情舒畅,心灵大美;以党建创新驱动原创性、新颖性、独创性研发成果的获得和丰收,产出高效化,不断提升国家实验室的原创能力,在核心科技研发领域取得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世界一流的“国之重器”与全球领先的科技支撑!

(作者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公安部智库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本文的创作得到了时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胥伟华师兄(现任浙江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鼓舞与支持,在此深表感激。

[1]:中科院遗传所打造的新时代党建创新驱动“绿色科研”之党建模式,是该所在全面落实中央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基础上,从本所实际出发,立足自身特色和岗位职能,科学界定并理清党建工作的职责定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从思想筑磊、制度固磊、文化强磊三个维度入手齐头并进,合力攻坚,在尊重基层党支部2012——-2013年首创的“绿色科研”支部建设金点子的基础上,深入加以提炼和挖掘,拓深拓宽研究力度,升华到理论层面加以认识和攻坚,倾注研究所的理论力量和智慧展开包装和拔高,历经两年的凝练与完善,进而升华为新时代中科院遗传所党建工作创新模式,2015年在该所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