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更加深入全面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近日,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总书记深刻阐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的要求仍然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还要强调精准、因地制宜,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实时报道中国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经验及成果。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网生态中国总编室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坐落在五台山脚下,广袤的山川与清澈的峨河水为这里绘制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丰富的牧坡草地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哺育了这里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秉承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近年来,该省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上大做文章,多措并举让生态畜牧业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全乡畜牧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新景象。
树立现代畜牧业生态文明观,合理利用牧坡草地资源
切实转变过去“重发展,轻治理”的观念,通过实施划区轮牧、封山禁牧、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自然生产条件,防止过牧、滥牧对草地资源造成的破坏,积极推进畜牧生态养殖,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岩头乡共实施划区轮牧8.5万亩,封山禁牧6.2万亩,改良天然草场3万亩,发展人工草场1.2万亩,建设草地围栏15000多米,草场载畜率提高了15%,草地覆盖度增加了10%。与19个行政村的166户牛羊养殖场(户)签订了《牧坡草地放牧责任书》,把划区轮牧和封山禁牧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定量载畜,全面提高牧坡草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整合财政信贷涉农资金,大力发展规模健康养殖
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党委、政府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等支农资金投入,鼓励养殖户自行投入等方式,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不断增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动力和活力。2022年全年共计投入扶贫资金540万元,其中小额信贷资金120多万元,用于65户125头肉牛的品种改良和24户肉羊养殖户的资金扶持,指导95个养殖场(户)通过资源共享、资金整合、技术合作等方式,成立了1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分散的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420万元,实施了岩头乡大明烟村养牛棚圈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标准化牛圈4排3000平方米,配套管理用房120平方米,草料库500平方米以及相关水电配套设施,设计年存栏肉牛150头,年出栏90头,购买能繁母牛120头,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可带动脱贫户95人分红。该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该乡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进程。
强化防疫检疫监管,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是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成立了由分管副乡长任组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组,成员包括全乡19个行政村的村委主任,并要求各村与乡政府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在强制免疫工作中严格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实行了分片负责,责任到户的工作举措,要求各养殖户(包括寄牧牛羊户)必须与所在村委签订防疫责任状,保片兽医防疫人员严格按照防疫要求逐村逐户逐头(只)进行预防注射,真正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全年共计免疫牛3264头,羊4836只,猪231头,鸡20000只,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规模以上养殖场(户)进行了定期消毒和定期检疫,共计消毒圈舍2560㎡,检疫牛1520头,羊2300只,猪23头,确保查源灭病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认真搞好产地检疫工作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对没有产地检疫证明、免疫标识和免疫卡的易感动物不得离开原产地(行政村),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内进外出。
规模化健康养殖让岩头乡畜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下一步,该乡将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着力打好生态畜牧养殖牌,进一步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网 刘景 王心怡 石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