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柞水县闲置农房(宅基地)改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柞水县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依托秦岭良好生态优势,做好摸底确权“资产账”和盘活资源“经济账”,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有效赋能“两山”转化。
一、案例背景。
柞水县以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为突破口,以确权、赋权、活权为核心,以开发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为主导,分步实施、梯度推进,全方位激活经营主体、要素市场,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有效路径。
二、具体做法。
(一)全面摸清资产底数。开展调查全面摸清闲置房屋数量、分布、权属等情况,建立信息数据库。结合产业需求编制村庄规划。推进确权登记,为盘活闲置房屋吃下“定心丸”。
(二)生态融合盘活资产。在生态好、旅游业发展好的村域先行先试,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等模式,引导村民以入股、出租、合作等方式有偿转让农房和宅基地使用权,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三)建立健全行使机制。健全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全县78个涉农村和社区均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明确了审批、监管、分配等12项职责,推行建房管控“村级审查、镇级审批和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备案”的“两审两备案”模式,设立“一站式”审批窗口9个,审批宅基地132宗。
(四)探索利益分配制度。把握宅基地“可租不可卖”原则,推出收益“托管”模式,委托第三方对盘活的闲置房屋和宅基地统一管理运营。“一项制度管理、三种模式分配”基本形成。
三、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生态产业发展。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利用闲置民宅打造民宿、康养及乡村旅游样板项目,建设的阳坡院子、百美村宿等一批农房盘活利用项目已投入运营。
(二)实现了生态资产增值。依托生态优势,全县盘活闲置宅基地170宗,建设生态田园20多个,民宿130余座,打造旅游景点35个,让“沉睡”资产“活”了起来。
(三)增加了生态经济收入。推进终南山寨等区域旧宅整体有偿退出423户,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200多人,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休闲旅游、农家乐、特色民宿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改革示范村集体经济均从20余万元增至130万元以上,300多户村民在宅基地改革中增收540余万元。
专家点评秦晓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是发展农村三产和实现农民财产增值增收的双赢选择。柞水县依托生态优势,深化“三变”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了生态经济收入,为盘活闲置宅基地资产打下良好基础,让改革赋能“两山”转化,“沉睡”资产依托生态变成了源源不断的“活钱”。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