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
市民游客在秦岭野生动物园西门广场观看生物多样性宣传展板。(记者 郝钟毓 摄)
5月22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长安区人民政府在秦岭野生动物园隆重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迎接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
陕西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2种
22日上午10时,在秦岭野生动物园西门广场,市民游客自发观看生物多样性宣传展板,环保工作人员现场向大家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安全等重大意义。活动现场,小朋友们带来的优美舞蹈和环保快板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据了解,陕西省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密集的重要区域。全省分布野生脊椎动物932种,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6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5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4种,中药材3291种和已知大型真菌资源394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陕西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通过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
陕西生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据统计,陕西省以秦岭保护为主阵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了213个自然保护地。同时,建立秦岭国家植物园、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等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通过组织实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工程,陕西省持续开展大熊猫、朱鹮、林麝等珍稀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上下的持续努力下,陕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卫星影像上绿色的版图一路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5%。
通过建立各类野外研究监测基地,陕西省积极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系列执法行动,为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秦岭陕西段“优”“优良”面积首次超99%
经过不懈努力,陕西省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监测数据表明,陕西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市、区)面积占全省45.88%,较2016年增加20个百分点。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优”和“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9%。
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陕西省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共同营造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摸清陕西省生物物种资源底数及分布,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实施好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切实加强秦岭生态保护。(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