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安康市汉滨区:美丽颜值变经济产值

来源:安康日报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5-30 16:56:23
摘要: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城乡面貌由往昔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整洁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颜值”不断升级。

5月17日,游客在汉滨区大竹园镇粮茶村游玩打卡

坝河镇省道一角

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

image.png

3月18日,大竹园镇粮茶村,群众在配套设施完善的集镇游玩。周濬 摄

初夏时节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远山含黛,溪水潺潺。人还是这些人,山还是那片山,但生活和环境却已大不同。

从原来的村道两旁杂草丛生,农户柴草乱堆、家禽散养,污水乱排放,公共区域无人管理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到干净整齐、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到颇具规模的诗意田园乡村和文明淳朴的民俗乡风,汉滨区正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城乡面貌由往昔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整洁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颜值”不断升级。

精心实施“微改造”,让乡村“美”起来

从过去交通封闭、经济落后的小山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大竹园镇粮茶村的美,让人流连忘返。

5月17日,走进大竹园镇粮茶村,只见满山翠绿、茶树成片、楼房林立,如织的游客在茶园内打卡。

“沿蒿坪河两岸茶园点缀栽植樱花、脆红李等花果树木,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果的靓丽风景线。”粮茶村党支部书记张成立说。

“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生活不比城里差。”感受着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赞不绝口。

如今的粮茶村,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腾出来的空地已进行绿化或修建健身场所,村民生活幸福感明显提升。

“以前村里环境不好,厕所内蚊虫乱飞,臭气熏天。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旱厕变水冲式厕所,游客增加不少。”看到现在的变化,扶亚军高兴地说。

扶亚军是大竹园镇粮茶村的一位村民,依托着自然禀赋和优美的环境兴办起了农家乐。“今年我们将增加菜品种类和样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做客。”对于未来的发展,扶亚军信心十足。

环境要美,垃圾治理是关键。在粮茶村,家家户户门前放着一红一绿两个小垃圾桶。

“绿色是可回收垃圾,红色是不可回收垃圾。”村里的保洁员介绍,垃圾经村民分类,再收集转运处理,现在村庄到处干净整洁,村民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粮茶村的美好变化只是汉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滨区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区以“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聚焦“八清一改”、农房残垣断壁拆除清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提升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全面整合各项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和项目资金,以“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为抓手,以“区级统筹协调、镇村专班推进”为举措,实行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施常态化督导检查和“周调度”工作措施,通过整合“四支队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公益岗等力量,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提升活动新高潮。

“改掉不好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来各家门口的杂物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出门就倒。如今能取得这么好成绩很不容易,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说起变化,大竹园镇党委书记康健深感不易。

为确保整治取得长效,汉滨区在工作中注重人性化,坚持用乡村手法建设乡村,注重乡情、乡风、乡愁和乡土气息的挖掘和传承,主动与群众沟通,逐户宣传发动,精心实施“微改造”,防止千村一面,实施差异发展,将全区333个行政村(社区)分为“整治村、提升村、示范村”三类来打造,每个镇每年至少打造2个美丽示范村、3个提升村、4个治理村,分期分批整治提升。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乡村“活”起来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以前村民们没有打扫房前屋后的习惯,自从有了评比机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家家门前干净整齐,生怕落在后面让别人笑话。”5月17日一大早,被评为人居环境整治“环境优美户”的叶坪镇中心社区村民叶家稳从自家屋内开始打扫、整理至院外。原来,叶坪镇通过组织各村(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评比,镇村干部上门实地查看,将农户评比为“环境优美户”“继续保持户”“还需努力户”等,以此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

为解决好“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汉滨区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等为抓手,发动村干部、志愿者、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清理,做到整治一处、提升一片。通过走访、集中宣传等多种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破除卫生陈规陋习,不断提高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意识,共同营造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让村民渐渐从“看戏”变为“唱戏”。

“看到别人垃圾入桶,自己乱扔垃圾、乱吐痰就会感到很不文明,不自觉地就自己改变了这些不良习惯。”坝河镇斑竹园社区居民严双英感慨。“一个个垃圾桶放置后,无声地约束了大家的行为,引导大家自觉把垃圾丢到桶里,现在地上菜叶、塑料袋、纸屑有人主动捡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说脏话的人少了,在斑竹园社区,植树种花的人多了,欢声笑语多了,村民们相互监督谁比谁家更文明。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营造了清洁、整齐、优美的居住环境,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村民的生活习惯,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程度。

“通过整治,全区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也提高了,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小龙介绍。工作中,汉滨区将村庄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实行“月考核季点评”和“明查暗访”,依据月检查评分情况,颁发“红黄旗”,奖优罚劣,每月对长效机制管理规范和创建提升显著的镇,村授予流动红旗;对卫生整治较差镇,村授予流动黄旗。同时还开展观摩点评、交叉互评,实现“比学赶帮超”,村村亮出“成绩单”,个个观摩“取真经”,既“比”出了差距压力,也得到了经验启迪。

好环境带来好日子,让村民“富”起来

5月18日,漫步在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小镇”美誉的流水镇,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镇内,街明道净,栋栋仿古新楼鳞次栉比,绕镇而过的汉江清澈见底,在紧邻集镇的窑头村,村民院落整洁有序,花香宜人,步道连接家家户户,已全部实现了垃圾归点、禽畜归圈、污水归池。

生态优势带来了产业兴旺,美丽环境创造了美丽经济。“本来生意就好,人居环境整治后,生意更是比以前还火爆,今年正月过后一直没闲过,一到周末就有安康、紫阳、西安的游客来玩。”流水镇窑头村红太阳农家乐经营户单东文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介绍。“镇上在整治人居环境同时,还专门给我们这些想开农家乐的群众培训鱼宴烹饪技术,真的太及时了。”

“像单东文这样因为家乡变‘景区’找到致富路子的群众在汉滨区有3000多户,像窑头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有167个,山村的‘美丽’元素正转换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汉滨区政府党组成员、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小龙说。

要“面子”,更要“里子”;要颜值,更要气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除了最基础的美化绿化措施,汉滨区还根据各镇的资源与文化,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气质。“梦里水乡画里瀛湖”“最美小镇天下流水”“茶旅龙头康养双龙”“溪谷画廊生态茨沟”……这些曾经藏在深山沟中一个个小乡村,如今成了城里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回乡创业、就近创业的村民也多了。县河镇白垭村原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王鹏看到家乡在人居环境整治后的新变化,放弃了在北京创办的三所幼儿园和一家有机蔬菜公司,回到家乡流转土地种植香椿,让108户群众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125人就地就业保增收;石梯镇双联村养蚕大户周青锋,原在北京创业有成,回家过年时看到干净整洁的家乡面貌,毅然返回老家发展蚕桑产业。目前,常年带动闲余劳动力30余人,通过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地段亮化绿化、栽桑养殖等,打造了一个“村容优美、生态秀美、庭院净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新双联;在大河镇大河集镇,由于原来农贸市场紧贴公路,既杂乱又不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后,该镇新建了3000余平方米的大型农贸市场,现如今市场内40多家农产品店一溜排开,规格一致的牌匾、品种繁多的产品、南来北往的客商,热销的场面不仅让开店的老板们乐开怀,更让镇领导田吉喜上眉梢:“才开始修钢架厂房时,就有很多人打电话或找上门要租房,那个抢手劲可是我们没想到的。我们要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好机会,把市场做大做强,让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了汉滨区农村群众素质,引导了健康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绘就了更加秀美、靓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实现了“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一直美”的转变。一幅“村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正在成为令人神往的“诗和远方”。(汪金波 张彬 宋孝波)

来源链接:http://sjk.akxw.cn/epaper/read.do?m=i&iid=2303&eid=16519&sid=100902&idate=1_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