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榆林市横山区:封山(沙)禁牧 换来山绿天蓝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乔乔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30 17:25:06
摘要: 榆林市横山区,全面推行“封山(沙)育林种草、舍饲养羊”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养殖业协调发展的道路。

通过手机APP,榆林市横山区高镇村村民刘斌可以轻松读取5G羊产业智慧管理平台上的自动气象监测系统数据(资料照片)。

既要封山禁牧,又要壮大畜牧业,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双赢?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的榆林市横山区,在认真算清“生态账”与“经济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封山(沙)育林种草、舍饲养羊”模式,让养殖户在草场被封不能放牧之后,一律改为舍饲养羊。这样,既实现了封山(沙)育绿的生态目标,又保证了“横山羊”这个产业非但没有因为禁牧而滑坡,反而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养殖业协调发展的道路。

紫云横山羊、芙蓉四小碟、长安葫芦鸡……前不久,一道道极具特色的陕西美食惊艳“亮相”中国中亚峰会贵宾欢迎宴,尽展中国的待客之道和饮食文化魅力。

“要吃羊肉走陕北,陕北羊肉数横山。”国宴中,紫云横山羊的原材料正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山羊肉。

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的榆林市横山区,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产业优势,紧盯建设全省肉羊强区和全国羊产品名优区的新目标,以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根本,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积极探索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用“新”谱写“羊文章”。

扬优势壮大产业

“杜羊圈”“羊圈梁”“羊道沟”“羊路塌……”行走在横山区,你会发现很多街道的名字都是以“羊”命名的。抬头瞧一眼商铺,也有不少店悬挂着“羊中王”“羊老大”“七只羊”等牌匾。“羊文化”已经成为横山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意象。

走进横山区马家梁科技养殖示范园区内的横山羊文化展览馆,只需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聆听讲解,了解横山羊背后的文化故事。

养羊一直是横山人的传统。然而,传统的放牧方式对植被破坏严重,制约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999年,为响应全国封山禁牧、建设秀美山川号召,横山区实施封山禁牧。这给横山区羊产业传统养殖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当年全区羊存栏规模下降近40%,祖祖辈辈经营的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危机。

算清“生态账”与“经济账”后,横山区大力支持养殖户加快转变养殖方式,提升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倡导并组织实施“封山(沙)育林种草、舍饲养羊”模式,不到3年时间,完成了全区山羊养殖方式从放牧到舍饲的过渡。

在加快转变养殖方式的同时,横山区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等高校合作,成功繁育“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该品种已成为全国三大绒山羊品种之一。

扬优势育新种。横山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种草、标准养殖、良种选育、品牌推广、转型升级等,走出了一条科学、生态、健康的羊养殖产业发展新路径。目前,横山区已成为非牧业区养羊大县、全国白绒山羊养殖第一大县、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核心区。羊产业已经成为横山区的“一号富民工程”,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羊产业。

眼下,山坡上植被茂盛,标准圈舍中山羊成群,群众尝到了禁牧的甜头,养羊的积极性大增。在实现造林种草治沙目标的同时,横山区的羊养殖量大幅增长,取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横山区雷龙湾镇永忠村村民张生富说:“现在,我每年种草20多亩,羊存栏100多只,一年下来能收入10多万元。环境好了,以前的沙梁梁真的变成了‘金峁峁’,我们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延链强链做强品牌

在横山香草羊肉公司仓库,琳琅满目的羊肉产品每天从这里准时发出。通过29家直销店和代销店,以及终端消费商和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横山羊肉被端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从最初的一家小羊肉门店发展成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工企业,白成爱的香草羊肉公司年营业额超千万元。

“公司发展最快的时期正是政府强力推进横山羊肉品牌建设的时期。”白成爱感慨地说,公司的全产业链布局就是横山羊肉品牌带动羊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动缩影。

立足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横山区成立横山羊肉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制定横山羊肉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完成《横山羊肉品牌战略规划》及品控溯源体系,组建品牌管理中心,实现横山白绒山羊溯源耳标全覆盖。

做强品牌发“羊财”。目前,横山羊肉价格比同类产品每公斤高出2元左右,仅此一项,全区羊产业产值就增加了1.68亿元。

截至2022年底,横山区有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75家、万只养羊示范村30个、10万只以上养羊大镇6个,注册相关商标8个,羊饲养量达280.2万只,羊肉产量达2.5万吨,实现产值14.6亿元。

随着羊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养殖户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作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横山区城关街道马家梁村通过打造“横山区马家梁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园”,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大力发展白绒山羊养殖。

如今,马家梁村建成养殖示范小区3个,饲养陕北白绒山羊2.1万只,人均纯收入超1.8万元。

在横山区,以羊致富的故事仍在继续上演。横山区制定“一核两区两园多点”的羊产业发展规划,以陕北白绒山羊原种场为育种核心区,重点建设北部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南部家庭适度规模种养循环示范区,打造马家梁羊产业全产业链综合示范园、横山新区羊绒毛加工产业园,并在全区范围内建设若干示范点,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全面加快产业链升级步伐。

数智赋能助推产业升级

在横山区羊产业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从牧草种植、标准化养殖、检疫检测、屠宰加工到全国城市销售直营店分布、销售信息等,羊产业的全流程信息一览无余。

聚焦农业发展,发挥信息化优势,横山区依托陕西移动5G技术支撑,搭建起5G羊产业智慧管理平台,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现在,智慧管理平台上,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链上的所有环节都清清楚楚,可看可查,扫一扫二维码还能获得羊产品的产地环境、质检、储运等质量安全的全流程信息。信息化管理提升了日常监管能力,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横山区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高浩鹏说。

数智化赋能,让养羊变得更轻松。通过放置在养殖基地关键点位上的多台物联网气象数据采集一体机,陕西移动搭建的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可全天候监测羊圈里的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等环境要素,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移动云服务器上,经后台统计分析处理,最终为养殖户提供气象、环境数据异常智能预警及查看数据趋势分析、追溯查看历史数据等服务。

“以前养羊全靠经验判断,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羊圈里的温度、湿度、水质等数据,这可比凭经验判断更科学、精准。”横山区高镇村村民刘斌说。

将健康、肥美的横山羊肉送到更多人的餐桌,羊肉产品销售信息平台派上了用场。登录羊肉产品销售信息平台APP或者小程序发布销售、采购信息,供需双方就能实现信息共享,达成交易。据悉,自该平台上线以来,推动完成羊产品交易上百单,交易金额累计超千万元。横山区通过数智化赋能产业链发展,建立现代肉羊产业发展模式,用“新”书写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苏怡)

来源链接: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6/30/content_81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