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渭南市:水清岸绿生态兴 蟹美鱼肥产业旺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7-10 19:54:54
摘要: 陕西省渭南市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调结构、转方式、强融合、促绿色、保安全,使渔业生产质量效益齐飞,渔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全产业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调结构、转方式、强融合、促绿色、保安全,使渔业生产质量效益齐飞,渔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全产业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炎炎夏日,沿着沿黄公路一路从大荔驶入合阳,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秀丽风光:蓝天白云下,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连片的池塘宛如一面面镜子,倒映着岸边的柳绿花红;养殖户乘船划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渭南市地处黄、渭、洛三河汇流处,宜渔水面滩涂广阔,水产养殖得天独厚。近年来,渭南市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强融合、促绿色、保安全为抓手,加快构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努力推动渔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仅水产品产量和渔业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同时也构建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据统计,2022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9万亩,水产品产量6.12万吨,渔业产值10.5亿元。2023年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1.5万吨,渔业产值2.6亿元。

科学规划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位于黄河沿岸的黄河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池里,蓝色的澳洲龙虾藏身在水草丛中,让人难以寻觅它们的身影。7月底,这些澳洲龙虾将长成商品虾,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走进位于洛河沿岸的大荔县水产站良种繁育试验场,远远望去,养殖池边爬满了中华鳖。人一靠近,它们便纷纷跳进池塘。负责人陈小博告诉记者,这些中华鳖最终将被放流黄河,改善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种群结构。

蒲城县孙镇阿坡村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水常年保持在38℃左右,是西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少数热带观赏鱼养殖基地之一。在阿坡村的养殖基地里,锦鲤、鹦鹉、双线、蓝鲨、银龙等数十种观赏鱼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

近年来,渭南市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先后出台《渭南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制定《渭南市“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厚植发展优势,开辟发展领域,渔业产业结构日益完善,养殖种类日益繁多,构建了“三带两区”渔业发展新格局。

据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业科科长李小荣介绍,按照规划,渭南市沿黄河地区建设特色规模渔业产业带,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鱼虾蟹等特色优势品种养殖;沿渭河地区建设现代设施渔业示范带,重点发展工厂化循环养殖、设施养殖和冷流水养殖;沿洛河地区建设生态渔业示范带,重点发展一批标准化、特色化虾蟹养殖示范基地;卤泊滩地区建设渔业拓展区,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等高效养殖;在城区及沿黄公路周边打造休闲渔业观光区,重点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新业态。

科技引领 推动产业发展加速度

宽敞的厂房里,两排大型圆桶整齐地排列两边,每个圆桶边都架有管道,水不停地从水管流入圆桶中。走近细看,成群的鲈鱼苗在圆桶中游来游去。这是记者近日在陕西瀚文晟瑞特种水产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州鲈鱼养殖车间看到的一幕。

据公司负责人邓龙介绍,这里采用的是陆基圆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圆桶底部设有一圈纳米曝气增氧管,另外配置液氧盘,由系统控制进排水、曝气量、液氧等。

“这种养殖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做到零排放、高密度和病害少。”邓龙告诉记者,“陆基圆池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在陆地上进行养殖,养鱼的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工厂化的养殖也破解了季节性困扰,实现鲈鱼全年养殖。我们公司现在年产加州鲈鱼规格苗5000余万尾,商品鱼150余万斤。”

近年来,渭南市突出科技引领,加快技术创新,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供给能力强的鱼苗育种基地,共引进长丰鲢、草鱼、花鲢、松浦镜鲤等亲本6100余组及黄河鳖亲本900余尾,建成良种繁育基地和大宗淡水产业体系综合实验基地3个,年产各类鱼苗3.5亿尾。同时,加快推进老旧池塘改造,建成循环流水和工厂化养殖示范场12个。

生态养殖 拓宽绿色发展新空间

位于蒲城县大峪河下游的大峪河水库,光照充足,水面宽阔,水质洁净,这里产出的鱼肉质紧密、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花鲢和白鲢,是制作鱼头火锅的优质材料,重庆、成都两地采购商争相购买。

大峪河水库养殖的鱼之所以品质好、味道鲜,得益于这里采用的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即人工投放鱼苗,不投喂饲料也不施肥。这种模式不仅养出了品质上乘的无公害水产品,同时,通过放养适量经济鱼类,以鱼养水,充分发挥了渔业生态净水功能。

据蒲城县水产工作站技术推广组组长张英旗介绍,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每产出一公斤花白鲢,可以消耗16.97公斤氮、2.55公斤磷、101公斤碳、42公斤藻类,对于防止水库湖泊富营养化具有明显效果。通过采用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大峪河水库年产商品鱼30万斤,产值120万元。

近年来,渭南市按照“绿色、生态、效益”的理念,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鱼-莲和虾-莲综合种养、池塘内循环水槽养殖、陆基圆桶等多种高效养殖模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质增效,水产品远销西藏、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区,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增加20%以上。同时,加强资源养护,推进绿色发展。在合阳县建立“国家级乌鳢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大荔县建立“国家级中华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渭河下游建立“渭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李小荣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水产品产量达到8万吨以上,渔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成为陕西现代渔业第一强市。”

时下,一幅幅水清岸绿、蟹美鱼肥的美丽画卷正在秦东大地徐徐展开。(夏莲)

来源链接:http://szb.jsjnews.cn/wnrb/20230710/html/content_20230710001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