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党委充分发挥经济强镇优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推动“五大振兴”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综合性示范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并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做强乡村现代农业方面,大王镇充分依托工业发展优势,坚定不移走“以工哺农、工农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子。发展形成蔬菜、花卉林果两大优势产业,年产蔬菜量达到30万吨,投资3亿余元,实施大王镇高端集成蔬菜育苗示范园、阳光奶牛小镇等20余个重点产业项目,不断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加大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拥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县级以上家庭农场16家,县级以上合作社16家;培育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1个、大王镇区域公用品牌1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品牌110个。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王镇坚持人才驱动、创新机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着力从育才、引才、聚才、爱才上做足真功,不断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施农村“归雁”行动,强化政策、帮扶、平台、激励四个方面服务,助推大学生返乡创业,涌现出李悦悦、韩军等一批返乡创业典型代表,成美玉、李绪耕等5人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建成全国首个镇级人才综合体——黄河三角洲人才综合体,与山东省农学会联合创办了全省首家育种育苗博士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农科院在片区内创办了奥孚(广饶)鲁丽苹果产业技术研究院。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王镇坚持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持续丰富乡村精神内涵。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不动摇,将发展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勇立潮头的创业文化当中,不断“强筋骨”“铸灵魂”。深入挖掘和整理齐笔文化资源,编辑印制《齐笔文化》一书,传承保护枣木杠子乱弹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以首版《共产党宣言》为主题建成宣言陈列馆,改造提升全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旧址、农村团支部旧址,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红色火种片区;持续举办金秋花节、消夏文艺晚会,创新性开展200余场农民运动会、庆丰收文艺晚会,县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100%,培树起新时代乡村新风正气,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大王镇坚持内外兼修、长效提升,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着力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实施“三线三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巩固村庄雨污分流、弱电下地试点经验,彻底解决困扰村庄的污水横流和“蜘蛛网”问题,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韩庄村、封庙村等8个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64.83万元,编制示范区内村庄规划,投资3500万元建设“四好农村路”23.88公里,高标准提升东风路、海棠路等6条连村路,栽植各类树木2200余亩,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为筑牢乡村发展根基,大王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工程”,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夯基聚力。片区内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行“一肩挑”,创新推行支部领办“幸福餐厅”;在97个村按街巷划分“微网格”,1000余名农村党员担任街巷长,搭建起“村党支部——街巷网格——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取得扎实成效;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企业家红色传承研训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东营市(华泰)非公党建学院,投资700余万元建设中共大王镇委党校,搭建起“红色教育带”,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聚力赋能。(朱若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