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进门,电动缝纫机“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就萦绕在耳边,工人们忙着拿料、缝合、剪线……一派繁忙景象。这家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樊寨村侯楼庄的服饰加工厂,现有工人7名,其中1名是脱贫户。作为加工厂的老板,侯效辉也是篱笆镇樊寨村的一名脱贫户。
侯效辉夫妻二人之前一直在江苏省常熟市的服装厂打工,由于长期坐着缝制衣服,2014年侯效辉的妻子侯效艳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腰椎肩盘突出,手术花费了家里不少的积蓄,术后便不能在外务工返回了老家休养。同年侯效辉由于长期在服装厂工作,吸入了大量的飞尘等物,患上了尘肺,手术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因此背上了大量的债务。
2018年,樊寨村里将侯效辉一家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虽说家庭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侯效辉夫妻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年纪轻轻的,就靠着国家的政策过日子,面子上也挂不住呀。”
侯效辉听说镇扶贫车间桂灵服饰可以将服装带回家里进行加工,通过镇村干部与桂灵服饰的积极对接洽谈,帮助侯效辉引进了设备和原料,侯效辉夫妻二人便在家里干起了服装加工,一段时间下来,夫妻二人也算是掘得了返乡后的“第一桶金”。
紧接着,侯效辉对生活又有了进一步的打算。“我和妻子对服装加工厂的管理运营都比较熟悉,何不在自己家里开办一个小型的服装加工厂,这样我家就能稳定脱贫了,同时也能给村里不能出去务工的人,提供一个挣钱的门路。”这个想法得到了驻村工队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通过朋友介绍,侯效辉和常熟的一家服装加工厂达成了合作,从那里接活回来,自己找工人一起干。
听说侯效辉开厂了,乡亲们都来了。可是,这些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电机,更不懂得缝制工艺。侯效辉就亲自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穿针引线,如何控制缝纫速度,如何掌握缝制技巧。
没多久,他的小工厂就拥有了7名工人,每人每月基本上都可以拿到一千多元的工资,侯效辉的收入每月平均下来也能有五千多元,2019年,侯效辉便实现了光荣脱贫。(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人民政府 何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