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延安市黄龙县城鸟瞰图。下图:白马滩镇“暖山河畔”露营基地。
白马滩镇“千人火锅宴”。
黄龙蜂蜜喜获丰收。
三岔镇苹果长势旺盛。
黄龙县界头庙镇“工旅”融合“风光”无限。
延安市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森林覆盖率达87%、林草覆盖率高达92%,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省级天然次生林保护区,也是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陕西的一叶肺”和“天然氧吧”的美称,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
近年来,黄龙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路径,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培育发展依山经济、沿河经济、庭院经济,实现生态农业夯基、生态工业强县、生态旅游富民,有效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蹚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展依山沿河经济,擦亮农旅融合“金名片”。
吃着火锅唱着歌,又一场“千人火锅宴”在白马滩镇“暖山河畔”露营基地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游客在这青山绿水间徜徉。
今年以来,白马滩镇依托青山绿水,以“千人火锅宴”活动为牵引,将美食、美景、露营、餐饮、研学等多种元素熔于一炉,让美食搭台、文旅唱戏,游客量火爆上升,吸引的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持续叫响生态旅游特色品牌。
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借助“千人火锅宴”和“暖山河畔”露营基地带来的东风,村民们把自己家变成了旅馆民宿、农家乐,跟着一起搞乡村旅游,在家门口让“钱袋子”鼓起来,在景区中生活,在美景中挣钱。白马滩镇神玉村村民王文英一家仅在活动期间摆摊,日均收入就在2000元以上。
同样,在石堡镇梁家河村,农旅融合也正成为该村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
来到石堡镇梁家河村,平阔整齐的钓场映入眼帘,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钓友”在这里大展技艺……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垂钓赛事,树立了“一杆钓活一潭水,千人垂钓万人游”的品牌效应,为黄龙渔业休闲小镇积攒人气,让文旅产业的“烟火气”也愈加浓厚。石堡镇做强赛事举办,在渔业养殖、渔产加工等产业基础上,做精农村三产服务业,发展集餐饮住宿、观光体验、休闲娱乐、文化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实现文旅资源与多元产业有效串联,推动农文渔旅多元业态互促共融。
石堡镇、白马滩镇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态,只是黄龙县发展依山沿河经济,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黄龙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石堡镇、白马滩镇、瓦子街镇为节点,依托康养度假、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服务功能,推行“小而美”“微度假”旅游产品供给方式,培育形成旅游产业带,推动资源串联和功能互补,辐射带动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打造“暖山河畔”露营基地、黄龙渔业休闲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深化“多元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在内涵、服务、感受提升的供给端做足文章。同时,加强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农业开发等融合,实现旅游一业突破带动百业兴旺,生态资源得到全面激活,生态旅游实现更高质量迈进。
潮流多彩的北山地摊夜市、轻松欢快的篝火晚会、古典浪漫的“廊桥漫舞”表演……这个夏天,黄龙县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活动逐渐升温,为文旅消费市场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黄龙县按照“节庆活动特色化、旅游演艺经常化”工作思路,精心打造“印象黄龙”大舞台、“龙飞溢梦”灯光演艺、“遇见黄龙”广场猎鼓+篝火晚会、“浪漫黄龙”街区音乐、“梦萦黄龙”水车漫舞等,以全新模式、全新主题和全新演绎,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北山公园、南山茶摊夜间消费集聚区活力,让“惬意放松”的慢城生活更显魅力。
发展生态旅游,是黄龙县生态优势持续释放红利的生动诠释。一直以来,黄龙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壮大生态旅游这个首位产业,提出“依山”和“沿河”经济发展模式,将文化休闲与消费娱乐功能融合,深入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实现城市景点串点成线、移步换景,夯实了能消费的基础,营造了愿消费的环境,完善了敢消费的保障,为城市经济发展集聚了人气、释放了活力。
丰富的文旅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黄龙,为了让群众生活更便捷宜居,提高游客舒适度、体验感,黄龙县从便民、富民、乐民、安民入手,从民生小事“改”起,启动实施“便民在身边+五分钟休闲运动圈”改革行动,小小的求新、求变举措,带给市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近年来,黄龙县改造兴建一批便民微型停车场、智能充电桩、休闲长廊,建成“口袋公园”、健身中心等,满足群众和游客生活及休闲健身需求。按照“大游园提升城市形象,小设施方便群众生活”的工作思路,利用街头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建成北山公园、城西小广场和石堡河南岸带状公园等“口袋公园”、休闲运动场36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游园赏景、健身锻炼。此外,围绕“景城一体”全面推进休闲漫道、街区夜景、区域绿化提升,打造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五分钟休闲圈”,构建“旅游带上处处有景、全时见景”的全域旅游大格局,让“家门口”发生的小变化给群众生活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高品质旅游城市定位引领生态旅游建设。
深植“绿色基因”,端牢生态农业“金饭碗”
立秋过后,万物渐丰。走进黄龙县三岔镇,一片片玉米金灿灿,延安市保秋粮强田管暨“一喷多促”现场观摩会正在这里召开……
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端牢生态农业“金饭碗”,近年来,黄龙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向改革要效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小切口”改革,立足县情农情,全方位系统性审视县域粮食安全现状,不断固基础、强科技,谋创新、聚合力,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创新粮食社会化托管服务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五良协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玉米单产提升“1+百千万”行动,积极探索县域“农民种粮增产增收、地方抓粮履职尽责”工作机制,最大范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建设玉米生产试验示范基地1个,打造百亩“吨粮田”2个,建设千亩密植高产高效示范方4个,整建制推进万亩创建片5个,已落实玉米整建制增密度8万亩,实现“百亩田”亩增500—700株、“千亩方”亩增300—500株、全县整建制推进亩增100株以上目标。
产业因生态而强,群众因生态而富。黄龙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传统优势,以新时代“三农”工作为统领,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在不断巩固提升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发展高山冷凉蔬菜、食用菌等短平快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现农村产业多点开花,铺就农民致富之路。
时下,在黄龙县三岔镇,红彤彤的早熟苹果挂满枝头。三岔镇是黄龙县苹果产业大镇,目前有苹果园5万亩,2022年全镇苹果总产量3.2万吨,产值2.2亿元,人均产值2.7万元,苹果早已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为进一步助力苹果产业优质增效,黄龙县启动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工作,完成创建“双园”9个,苹果效益园稳定在9万亩,预计年底全县苹果产量达到11.96万吨,鲜果产值6.86亿元。
界头庙镇范家卓子社区碾子塬村,连翘种植大户宋保全脸上洋溢着喜悦,他说:“我现在家里总共有30亩连翘,预计明年盛产期,一亩地收入8000元不成问题。”该村以打造“黄土高原连翘第一村”为总目标,制定了当年夯基础,次年做提升,三年成景区,最终实现“连翘遍地栽,黄花满坡开,旅游好风光,群众乐开怀”的新型产业发展思路。如今,连翘种植已成为碾子塬村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走进白马滩镇石门村中蜂养殖基地,蜂农们正忙着采收蜂蜜。“中蜂产业一直是白马滩镇的传统产业,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群众收入,依托中蜂养殖‘短、平、快’特点,白马滩镇党委、政府把中蜂养殖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把中蜂养殖基地打造成‘蜂业+文化+研学+休闲’于一体的养殖观光基地,养蜂业也成了白马滩镇林下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又一个新亮点。”白马滩镇党委书记石玉龙说。目前全镇中蜂养殖数量已达2.5万箱,年产值预计可达2000万元。
特色生态农业,敲开了黄龙群众的“致富门”。
早秋,瓦子街镇蔡家川村蔬菜基地今年第二茬的菜地已经是一片绿意,其中有些是刚栽种不久的小嫩苗。蔡家川村党支部书记刘董孝说:“我们提倡错茬种植,相比于同一时间种植和销售蔬菜,错茬种植、错峰上市,在价格方面相对更有优势。”
除了蔡家川村蔬菜基地,全县目前还建成有瓦子街佛庄寺标准化育苗基地和瓦子街镇元垛村、圪台乡马场村、石堡镇吉家湾村等设施蔬菜基地,种植品种以西红柿、辣椒、豆角、白菜、甘蓝等为主,推行标准化育苗,机械化移栽,进一步完善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今年,黄龙县全面完成高山冷凉蔬菜1.3万亩,新建设施农业300亩,产量达到2.87万吨。
立足生态基础,坚持绿色导向,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发展生态经济,近年来,黄龙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立足县域各镇(乡)、村、户产业发展现状,持续巩固多元化的传统产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日益成为群众增收的有力补充,县域产业发展实现多点开花,硕果累累,为实现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守好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工业“新高地”。
夕阳西下,风车转动,咖啡飘香,音乐悠扬……近日,在界头庙镇16号风车,一场咖啡音乐节超燃来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游客在夕阳的余晖里体验了一场风电新能源与咖啡、音乐文化交融的奇妙之旅。
今年以来,黄龙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的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大力发展依山经济,依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打造16号风车网红打卡地——“最孤独的咖啡馆”,走出了一条“工业+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循着隆隆的机械声,走进黄龙县工业园区,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开展作业。
黄龙县围绕链条延伸、产业升级,建立互惠共赢、协同共进的政企联动机制,加快新能源及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紧盯园区定位、园区建设、园区配套,推动生态产业园区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管桩厂一期项目已于2022年8月建成投产,预估全年生产PHC型光伏管桩100万米,年产值将达8600万元,预计上缴税收1000余万元,二、三期项目正在规划中。”延安泽润飞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怀军说。
据了解,黄龙县生态产业园区按照新能源项目配套产业要求,与西安隆基清洁能源、中能建、中电投等企业达成协议,目前已有延安泽润飞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管桩厂,延安永晟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电力塔材、支架及零部件生产加工厂等3家新能源企业入驻其中。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并网新能源项目14个,总装机规模561.6MW。新能源项目的投用,使全县每年节约标准煤147.1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8614.6吨,减少一氧化碳498吨、二氧化碳478.8万吨、二氧化硫24074吨,为县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黄龙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绿色循环、生态环保核心,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生态环保工作,把“生态服务”贯穿到项目的引进、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解决项目环境问题,助推项目顺利建设投产,促进全县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同时,自觉当好黄龙山生态卫士,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推进国储林建设、林业碳汇交易等项目对接,持续擦亮绿色生态名片。全县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常年位居全市前列,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园林县城、卫生县城等殊荣。
“我们紧盯国家政策,抢抓机遇,力争将黄龙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示范县’。到‘十四五’末,黄龙县将建成3000MW新能源项目。届时全县新能源项目年发电量可以达到42.44亿度,产值约17.09亿元,预计每年可缴纳税金4.17亿元,为县财政贡献1.5亿元左右。”黄龙县经发局副局长潘耀民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张张成绩单,最为直观地展现着黄龙县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为。今后,黄龙县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发展动能,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常在、金山银山永续。(刘晓阳 白杨越)
来源:陕西日报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9/03/content_81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