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栗寨孜村的2号电站内,静静矗立的光伏板在艳阳下熠熠生辉,太阳能资源正在被转化为电力,为村里提供长期收益。在光伏板下,一排排青翠的大豆在清风中摇摆,长势喜人。
光伏板上波光粼粼,光伏板下笑脸盈盈。“土地租金再加上种庄稼的双重收入,钱包肉眼可见地鼓起来了,家里面的房子也重新翻修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光伏扶贫电站的‘光’照进了我们心里。”正在光伏电站内巡查电站管护员许俊杰开心的说。
“过去电站内以及光伏板下都有很多闲置土地未利用,板下的土地上长满的杂草也严重影响了光伏电站的正常运维,我们光伏电站板下开发一方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地多收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更让部分外出务工不便的村民在家门口回到流转土地上务工,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栗寨孜村书记关峰说道。
孙集镇为保障带贫减贫实效,规范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积极组织辖区各村结合村情实际,分村制订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使用分配计划,对于那些不能正常外出务工、半弱劳动力等困难群体,尽全力开发公益岗位鼓励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
孙集镇辖区内共有24座光伏扶贫电站,分布在9个行政村,在光伏电站内,光伏板发电,光伏电板下种植蚕豆、牧草、生菜、蒜苗等蔬菜作物,成为孙集镇脱贫户的“阳光致富”产业,通过光伏发电和板下开发已带动200多户脱贫户致富增收。
据孙集镇党委委员张卫国介绍,目前“农光互补”下的孙集已有“光伏+蔬菜”“光伏+中药”等多种模式,种植面积接近20亩。接下来,孙集镇还将继续组织、鼓励各村继续创新光伏板下开发模式,并不断通过经验的总结将“农光互补”的路子越走越宽,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人民政府 胡杰)